第3章 杨坚的“草样年华”
杨坚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被比丘尼智仙收养在寺院中,而且这一养就是13年。可以说,杨坚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寺院中度过的。
历代开国皇帝中,还有一个与佛教结缘的皇帝,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同点在于,朱元璋做和尚是因为生活所迫,杨坚寄养在佛门是为了日后飞黄腾达。
在这青灯古佛相伴的寺院里,终日都是木鱼之声,这对于一个孩童来说,似乎缺少了很多乐趣。不过,我们还是从《隋书》中发现了长年累月生活在寺院中的杨坚的一点乐趣。
孩童时的杨坚有一个非常要好的玩伴,这个人成了杨坚一生的挚友,他叫窦荣定。
杨坚和窦荣定之间还有一层关系,那就是窦荣定是杨坚的姐夫,窦荣定娶了杨坚的大姐为妻。
后来,成为皇帝的杨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岁月时说:“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杨坚知道自己孤僻,对人刻薄,幼年能够和他趣味相投的,只有窦荣定一人而已。
也许就是在这个时期,窦荣定和杨坚一同许下了报效国家、纵横疆场的远大志向。终有一天,他二人的雄心壮志,将飞出这寺院的高墙,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广阔的天空。
在寺院中度过了13个年头后,13岁的小杨坚终于离开了寺院,离开了抚养他的比丘尼智仙,进入太学读书。
太学不同于一般的学校,自汉武帝时期设立以来,它一直是国家最高学府。能够进入太学读书的,大多数是贵族官宦子弟,随便一个太学生都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出身。在这帮“官二代”子弟中,杨坚是极为普通的一个。
不过,根据《隋书》的记载,杨坚在太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结交好友,并为自己树立威望,这表明杨坚在少年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人际交往能力。
事实上,杨坚在后来一步步上位的过程中,能够多次脱险,并最终成功篡周建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所建立的广泛的人脉圈,在这人脉圈中有很多人是杨坚少年时期在太学结交的老同学。
在南北朝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官吏都是可以世袭的,这些“官二代”子弟的父辈老去后,他们将纷纷步入政坛,未来的朝廷也必然是这些“官二代”的天下。人脉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无论在今日还是过去,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其中,对杨坚之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有四个人,分别是郑译、王谊、元谐和崔仲方,并且这些人最后都成了隋朝的开国功臣。
郑译,出身于汉家大族荥阳郑氏,他多才多艺,尤其擅长音律,在之后的北周政坛上曾多次助力杨坚,杨坚后来能够矫诏辅政,成为大丞相,郑译出力是最大的。
王谊,和杨坚一样出自武川,此人和宇文家族渊源颇深,他的祖父是宇文泰的亲舅舅。王谊博览群书又精于骑射,堪称文武双全,深受北周武帝的赏识和器重。后来杨坚辅政之后,北周爆发三总管叛乱,在这危急时刻,王谊又参与了平定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的叛乱。同时,王谊和杨坚还结为了儿女亲家,王谊的儿子王奉孝迎娶了隋文帝杨坚的小女儿兰陵公主杨阿五。
元谐,是北魏皇族后裔,他性格豪爽,胆识过人,在北周三总管叛乱中,他坚定地站在了杨坚这一边。隋朝建立之后,他又参与了律令的修订,并且参与了对吐谷浑的战争。
崔仲方,出身于汉家大族博陵崔氏,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能人,他曾向周武帝献了二十条灭亡北齐的计策,并亲身参与了灭亡北齐的战争,立有战功。就在杨坚登基称帝的前夕,崔仲方连夜向杨坚陈述了“便宜十八事”,受到杨坚的嘉奖。后来,在平陈战争中,崔仲方更是从战略角度为隋文帝杨坚陈述了作战方略。可见,崔仲方不仅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才,更是一位军事家、战略家。
可以说,从读书时代开始,杨坚的身边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后来这个团体逐渐成长并扩大,对杨坚最终成功登上皇位建立隋朝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和当年的刘邦一样,刘邦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所倚靠的核心力量大部分是来自他在沛县早年结交的那些朋友,比如萧何、樊哙、周勃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