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建设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1 基础概念

标识解析体系,是全球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通过“统一编码”和“公共解析”,为机器、产品等物理资源和算法、工艺等虚拟资源赋予唯一“身份证”并进行快速定位和信息查询,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域的信息资源集成共享;可助力实现工业全要素、各环节信息互通共享,成为可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信息互通的关键枢纽。

标识解析系统类似互联网领域的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DNS),是全球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见图1-28)。

图1-28 域名系统与标识解析系统对比

国际上主流的标识解析系统分为基于DNS的解析协议簇和非DNS的解析协议簇(见图1-29)。典型的基于DNS的解析协议簇包括,OID的ORS解析服务、EPC的ONS解析服务;非DNS的解析协议簇包括,Handle解析系统等。

图1-29 物体标识解析协议簇

1.标识解析的信息流动共享

通过“统一编码”和“公共解析”,标识解析平台能助力构建物理世界的数字对象互操作空间,实现工业全要素、各环节信息互通共享。在DNS解析基础上,标识解析打造了数字对象自主流动的基础平台。

在功能上,标识解析是DNS的延伸。标识解析细化了解析对象颗粒度,由DNS的域名解析,到标识解析的万物标识;丰富了解析内容,由DNS的解析得到服务器地址,到标识解析的得到对象ID、属性、网络地址、互操作接口等。同时,它实现了动态关联,包括地址与网页内容关联,并以标识为媒介实现整体与部分关联、链式环节间关联等全方位信息动态连接共享。

在工业4.0时代,需要进行不同企业、不同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互(见图1-30),而标识解析将能够契合这种更多元的数据流动需求。

2.标识解析成为信息互通的关键枢纽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独立于各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例如,设计类企业中的CAD、CAE系统,供应链企业中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制造类企业中的ERP、MES,销售售后企业中的销售、维修系统等,都可以通过与标识解析系统对接,对数据进行打通,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系统间、不同企业间,跨系统的信息共享。标识解析系统实现的信息互通如图1-31所示。

3.行业应用的规模化发展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基础平台初步建成,形成了“东南西北中”分布格局,建设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5个国家顶级节点。下一步将以二级节点建设带动标识解析应用创新和普及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迎来爆发。2019年10月,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成功突破1亿大关,2020年12月突破100亿,2021年5月突破200亿。从1亿到100亿,产业界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从100亿到200亿,历时不到半年。

图1-30 工业3.0、工业4.0数据流动对比

图1-31 标识解析系统实现的信息互通

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工业互联网融入更多行业。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冷链食品的溯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有的企业通过使用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打造进口冷链产品安全码,保障冷链食品安全。而且在工业互联网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效能开始凸显后,各地政府争相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步伐,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发展目标,推动产业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