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99/44476199/b_44476199.jpg)
第四节 汉武帝茂陵——“中国的金字塔”
汉武帝茂陵,位于西安市茂陵村。茂陵的封土为覆斗形,陵园呈方形。至今东、西、北三面仍有残存的土门,陵墓四周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平阳公主等人的墓葬。茂陵修建时间长达53年,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陪葬品最丰富的帝陵,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选址当时槐里县茂乡修建寿陵,故称“茂陵”。据史料记载,茂陵工程浩大,结构复杂,为了修建茂陵,汉武帝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直至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才得以修建完成。
据现今考古发掘,茂陵陵园共有两圈城墙,在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墓道,呈现“亞”字形,是古代墓葬形制中规格最高的一种。在汉武帝陵园内外发现了陪葬坑400座,陪葬坑还有大量的陪葬品,并专门设置了为汉武帝守陵的县城茂陵邑。茂陵邑面积大约有28万平方米,光是守陵的城池就有这样的规模,可见茂陵之宏伟。此外,还发现了修陵人的墓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估计埋有几万具尸骨,让人可悲可叹。
汉武帝的梓宫现存于茂陵博物馆,梓宫就是棺材,汉武帝的棺材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是放在墓室后面的棺床上,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木、梓木和楠木,这三种木料,质地坚硬,都可防潮隔湿,防腐蚀。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其实就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请的厅堂,放置墓主生前最为珍爱的物品的地方,为的是死后可以在阴间继续享用。“黄肠题凑”是指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成的一种墓室结构。“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题凑”是指一种摆放样式,即木头的端头都指向内,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木头的端头。汉武帝死后,为他做的“黄肠题凑”,堆叠了一万多根同一尺寸的黄肠木,用了很多人力对表面进行打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3B421/23695519909363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2_0001.jpg?sign=1739281939-189xkPGL2XfelYZvp7BRSXtn3KvTJdzd-0-25f6ca0a62e423cd6b865c82e030d2cd)
▲西安昆明湖遗址汉武帝像。
汉武帝死后,入葬梓宫内,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衣。玉衣也称“玉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丧葬殓服,全部由玉片用金属丝线连缀而成,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体现了穿戴者的身份等级,用金线连缀的是给皇帝及部分近臣用的,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只能用由银线、铜线连缀的,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汉武帝身高体胖,他所穿戴的玉衣形体很大,每个玉片上都刻有蛟龙鸾凤鱼鳞的图案,世称“蛟龙玉匣”。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3B421/23695519909363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3_0001.jpg?sign=1739281939-cxsA3u4kT4hWkYI0NUg1AsB0Yf83U4mV-0-f6b6d302e7f394c78cb2153dbfaa2937)
▲错金银云纹铜犀尊。铜犀尊工艺精湛,造型逼真,金色、银色与铜胎底色相衬生辉,尤其是尊身整体以错金银云纹涂刻,精美华丽之余,又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堪称中国汉代青铜器中的奇葩。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3B421/23695519909363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3_0002.jpg?sign=1739281939-WH9OVU4duosKaB9x4Sy679VrOlbnKBJ2-0-e670efd864b2ace6ad6f48b8b55d7ded)
▲汉武帝茂陵出土的鎏金铜马。身长76厘米,高62厘米,四肢直立,头小颈长;马尾结成一束,根部翘起;胸肌发达;双耳挺立如竹批。整体造型修长俊逸,是汉代骏马的典范。
汉武帝在位时间长,且在位期间经济繁荣,达到鼎盛,他的随葬品非常多,连活的飞禽走兽都会陪葬,茂陵地宫内充满大量稀世珍宝。茂陵出土的文物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镏金马、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和四神纹玉雕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