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危机:透过摩天大楼指数看商业周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摩天大楼指数预测史

回顾历史,你也许会发现埃及金字塔和中世纪大教堂的建造也符合摩天大楼指数的预测。本章仅回顾现代建筑,但同时我们会将时间扩展,考察摩天大楼指数在它最初的预测范围(1907—1999年)之外是否仍然具有效力。此外,我们还会将目光聚焦在一栋同样打破纪录的建筑大楼上——伍尔沃斯大厦(Woolworth Building)。由于它的出现并没有预示经济危机的到来,所以安德鲁·劳伦斯认为这是摩天大楼指数的一次失败预测。在重新审视伍尔沃斯大厦之后,你会发现摩天大楼指数比你之前所认为的更加可靠。

本章只讨论那些采用钢架结构的现代建筑。衡量摩天大楼是否打破纪录的标准主要是可居住楼层的数量以及扣除天线和尖顶之后整栋大楼的高度。因为天线和尖顶这类装饰并不昂贵,也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相比而言,让建筑物本身变得更高并且更具有可居住性则困难得多,这对电梯、管道和温度控制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电梯和钢架技术这两项发明的出现使摩天大楼的建造变得现实可行。在19世纪50年代尚未出现电梯之前,建筑物的高度仅限于4层。由于爬楼梯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所以较低楼层的价值更高,较高楼层则不具备太多价值,这限制了建造更高楼层的需求。然而,随着电梯的出现,高楼层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当然,大楼一层的零售店面的价值也在提高。过去的砖石结构要求人们搭建一个庞大的地基来承载高层建筑的重量。相较而言,出现于19世纪末的钢架结构的承载能力更强。因此,钢架结构的发明既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施工速度,也使得建造更高建筑物的成本有所降低。

纽约市的公平人寿保险大楼(The Equitable Life Assurance Building)被许多人认为是第一座摩天大楼。该大楼于1870年年初完工,并于同年5月1日投入使用。它是公平人寿保险协会(Equitable Life Assurance Society)的总部所在地,也是第一个配备液压客用电梯的办公楼。该大楼共有7层,高度约为40米,创下了当时的建筑纪录。

1869年9月24日是黑色星期五,当时正值公平人寿保险大楼投入使用并刷新历史新纪录的前夕。杰伊·古尔德(Jay Gould)和詹姆斯·菲斯克(James Fisk)试图垄断纽约市的黄金市场,但美国财政部官员通过出售大量黄金打破了他们的阴谋。然而,由于黄金价格先飙升后暴跌,美国经济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在那之后,美国股市下跌了20%,作为美国外贸核心的农产品出口缩减了50%。根据罗伯特·C.肯尼迪(Robert C.Kennedy)Robert C.Kennedy,“Gold at 160,Gold at 130,”Harper’s Weekly,October 16,1869.的描述,许多经纪公司纷纷破产,几个月来,美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随后则出现了经济恐慌和经济萧条,虽然其程度并不是特别严重。

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The Home Insurance Building)于1884年完工,它共有10层,高度约为42米。有趣的是,它在1890年又增加了两层。伴随这栋大楼的是1884年的金融恐慌和1882—1885年的经济萧条。金融恐慌确实存在,而所谓的经济萧条主要表现为通货紧缩和铁路业泡沫。从维克多·扎诺维茨(Victor Zarnowitz)Victor Zarnowitz,Business Cycles:Theory, History, Indicators, and Forecasting(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pp. 221-16.对经济活动的衡量标准来看,此次经济萧条并没有1873年和1893年以及1920—1921年的经济萧条那样严重。

芝加哥会堂大厦(The Auditorium Building)在1889年年末创下了17层楼、约68米高的新纪录。外号为普利策大厦(Pulitzer Building)的纽约世界大楼(New York World Building)于1890年完工,高度约为94米,有16~20层楼那么高(取决于如何测量),创造了新的纪录。

这些摩天大楼和1890年的经济恐慌存在紧密联系。由于伦敦巴林银行(Barings Bank)在该次恐慌中濒临破产,因而这次危机也被称为巴林危机(Baring crisis)。尽管这场危机是国际性的,但它所带来的最恶劣的影响并没有波及美国经济。当时的美国正逐渐发展成世界经济强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转变为一个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当农民进入城市后,他们通常会在制造业以及保险和缝纫机销售等服务业寻找工作。服务业对办公空间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因而造就了对摩天大楼的需求。

曼哈顿人寿保险大楼(The Manhattan Life Insurance Building)于1894年完工,以18层楼、约106米的高度创下了新纪录。同时期完工的还有20层楼、约92米高的美国担保公司大厦(American Surety Building,1895年)和19层楼、约92米高的芝加哥共济会教堂(Masonic Temple,1892年)。尽管这两栋建筑并不是公认的打破纪录的摩天大楼,但它们的兴建正值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萎缩时期。该次经济萎缩最终造成美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NP)出现最大的季度性下滑,并带来1893年的经济恐慌。尽管经济史学家还需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讨论,但人们普遍认为此次经济恐慌带来了连续6年的两位数的失业率。

公园街大楼(The Park Row Building)于1899年竣工,它共有26层,至少有94米高。如果再算上相当于三层楼高的穹顶,那么它的整体高度将达到119米,这使得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在这座大楼正式开放之前,美国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经历了1875—1918年以来的第四大季度性下滑。

之后一次集中建造摩天大楼的时间是1904—1909年,这也是劳伦斯开始记录摩天大楼指数的第一个周期。这些大楼包括完工于1908年,以47层楼、约187米的高度位列当时世界第一摩天大楼的辛格大楼(Singer Building),也包括完工于1909年,以50层楼、约213米的高度刷新纪录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大楼(The 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Tower)。这两个项目都是在1907年的经济恐慌发生之前动工的。而当1907年的经济恐慌发生时,它们恰巧达到创纪录的高度。此外,当经济恐慌发生时,与秋季收成有关的季节性因素同信贷市场的周期性因素正巧吻合。经济恐慌的导火索是1907年10月一家受《国家银行法》(National Banking Act)监管的银行拒绝为不受监管的尼克博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 Company)清算资金,结果导致银行普遍遭遇挤兑,引发当时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由于人们普遍认为1907年的经济恐慌是导致1913年通过《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的关键事件,所以此次恐慌不仅具有历史意义,甚至对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和19世纪其他经济恐慌一样,1907年的经济恐慌也是由《国家银行法》(1863年和1864年)施加的监管结构造成的。戴维·霍登(David Howden)David Howden,“A Pre-History of the Federal Reserve,” in The Fed at One Hundred:A Critical Review on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edited by David Howden and Joseph T.Salerno(New York:Springer,2014).认为,这一时期的金融不稳定不是因为缺乏监管或资本主义不受约束。根据迈克尔·D.博尔多(Michael D.Bordo)、彼得·拉波波特(Peter Rappoport)和安娜·J .施瓦茨(Anna J.Schwartz)Michael D.Bordo,Peter Rappoport,and Anna J.Schwartz,“Money versus Credit Rationing:Evidence for the National Banking Era,1880-1914,” in Strategic Factors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edited by Claudia Goldin and Hugh Rockoff(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p. 189.的观点,《国家银行法》创造了一个“以货币周期性不稳定、四次银行恐慌、频繁股市崩溃和其他金融动荡为特征的系统”。随后,美联储糟糕的表现让许多经济学家对中央银行能否解决《国家银行法》引发的问题产生了怀疑。

1913年,伍尔沃斯大厦成为下一个打破纪录的世界级摩天大楼。它共有57层,高度约为241米。但劳伦斯把伍尔沃斯大厦视为摩天大楼指数中的一个例外或错误。因为同时期并没有发生重大的经济危机,因而也就不存在摩天大楼的诅咒。此外,历史教科书上也没有记载其他著名的恐慌或萧条。因此,摩天大楼指数似乎并没有在伍尔沃斯大厦上发挥效果。

然而,把伍尔沃斯大厦作为反对摩天大楼指数的证据其实是错误的。伍尔沃斯大厦的建造计划是在1910年3月宣布的,最初的计划只是建造一个中等高度的建筑。1910年11月,它的实际建设高度虽然有所增加,但仍然只能位居当时的世界第三。到了1911年1月,人们重新规划,预计它将以约229米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最终,它又被提高到241米以上。Sara Bradford Landau,and Carl W.Condit,Rise of the New York Skyscraper:1865-1913(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96),pp. 382-84.尽管伍尔沃斯大厦的落成仪式早在1913年4月24日就举行了,但它之后才正式完工。Sara Bradford Landau,and Carl W.Condit,Rise of the New York Skyscraper:1865-1913(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96),p. 390.

事实上,美国经济在1913年第一季度(在伍尔沃斯大厦的落成仪式之前)就达到了顶峰并开始衰退。美国经济持续萎缩到1914年第四季度。在这场经济萎缩中,美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出现了1875—1918年期间第三严重的季度性下降,这比1946—1983年的任何季度性表现都要糟糕。根据格雷格·卡扎Greg Kaza,“Note:Wolverines,Razorbacks,and Skyscrapers,”Quarterly Journal of Austrian Economics 13,no. 4(Winter 2010):74-79.的记载,该建筑的落成仪式正好处于1913年1月至1914年12月这一为期23个月的经济萎缩时期。这一时期显然出现了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

美国历史教科书之所以没有提到1913年的经济萧条以及相关事件,唯一的原因在于,此时的欧洲正在酝酿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敌对与冲突最终于1914年中期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灾难之一,累计伤亡人数超过2 000万人。然而,战争导致欧洲对美国的农产品、金属制品、武器和劳动力等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一事件促使美国经济保持稳定并进入扩张而不是普通的经济复苏之路。经济史学家现在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Robert Higgs,“Wartime Prosperity? A Reassessment of the U.S.Economy in the 1940s,”Journal of Economy History 52,no. 1(March 1992):41-60.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之不同,它似乎阻止了美国陷入经济萧条。

因此,伍尔沃斯大厦不应该被视为摩天大楼指数中的一个例外或错误。原因很简单,第一次世界大战让美国经济脱离了长时间的衰退与恶化,使它有幸避免被贴上“1913年经济大萧条”的标签。

重新审视摩天大楼指数诞生之前的历史,我们发现它在这一历史时期的预测能力要比劳伦斯首次提出这个预测工具时更好。首先,我们找到了历史证据,说明19世纪末的确发生了摩天大楼诅咒。其次,对于唯一一次没有发生摩天大楼诅咒的失败案例,我们也给出了解释。我们对这一早期阶段的研究也清楚地表明,摩天大楼不断刷新高度和经济危机的出现,都与政府对信贷市场的干预有关。

下一批世界最高的建筑出现在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有三栋破纪录的摩天大楼被宣布落成。当时,伴随着股市的繁荣,民用和商用房屋建设以及制造业也出现了繁荣。1930年5月,华尔街40号大厦[40 Wall Street,即现在的特朗普大厦(Trump Building)]建成,共有70层,高度约为283米。紧随其后的是建成于1930年的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共有77层,高度约为274米(含屋顶高度约为282米,含塔尖高度约为319米)。一年后,也就是1931年5月,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竣工,共有102层,高度约为373米。显然,在大萧条之前,曾出现过一股资本导向型的建筑热潮,这一时期建造的摩天大楼一栋比一栋高。

经济学家对大萧条的成因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小罗伯特·E.卢卡斯(Robert E.Lucas,Jr.)Robert E.Lucas,Jr.,Models of Business Cycles(New York:Basil Blackwell,1987).甚至认为无法解释大萧条。可以确定的是,从美联储成立至股市崩盘期间,美国货币存量显著增加,银行业不断经历重组与政府监管。而在经济崩溃之后,美国货币存量显著下降。尽管美联储尽其所能阻止经济萧条Joseph T.Salerno,“Money and Gold in the 1920s and 1930s:An Austrian View,”Freeman(October 1999):31-40. Reprinted in Joseph T.Salerno,Money Sound and Unsound(Auburn,AL:Mises Institute,2010),pp. 431-49.,但是仍有一大批银行倒闭,一系列重要因素不断催化大萧条,并将其拖延成一场旷日持久的灾难,其中就包括《斯姆特-霍利关税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以及胡佛和罗斯福新政。Murray N.Rothbard,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5th ed. (1963;Auburn,AL:Mises Institute,2000).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伯南克(Ben Bernanke)Ben Bernanke,Essays on the Great Depression(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安娜·J .施瓦茨Milton Friedman,and Anna J.Schwartz,The Great Contraction,1929-1933(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及穆雷·N.罗斯巴德(Murray N.Rothbard)Murray N.Rothbard,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5th ed. (1963;Auburn,AL:Mises Institute,2000).对大萧条的解释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将大萧条归咎于美联储。伯南克认为,问题在于20世纪30年代美联储未能救助对整个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的银行。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问题在于20世纪30年代美联储未能阻止货币存量的下降。罗斯巴德利用奥派商业周期理论发现,问题在于20世纪30年代美联储实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我们将在本书后半部分对这三种观点重新进行检验。

之后一次集中出现摩天大楼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经济再一次偏离强劲持久的繁荣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鼎盛时期,纽约和芝加哥的建筑工人正忙着建造下一批世界最高的建筑,这些建筑的高度将打破大萧条初期的纪录。世贸中心双子塔(Twin Towers)竣工于1972年,并于1973年4月投入使用。该建筑的两栋楼都是110层,其中一栋的高度约为417米,另一栋的高度约为415米。1974年,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Sears Tower)竣工,虽然同样是110层,但西尔斯大厦的高度约为442米。

1970年年初的经济下行开启了美国长达10多年的经济衰退,同时伴随着相当罕见的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1970—1982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美国抛弃了残余的金本位制度。同时,美国政府对工资和商品价格进行控制,汽油出现短缺,美国爆发了数次经济衰退。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失业率连续几个月达到两位数,利率超过15%。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美国股市在1970—1982年下跌了50%。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被称为滞胀,这表明美国经济在1970—1982出现了萧条。这场危机彻底败坏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声誉,至少当时是如此。

下一轮的摩天大楼诅咒带来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互联网泡沫。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和韩国等太平洋沿岸的国家或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日本也曾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但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日本经济都处于衰退之中。尽管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疆域狭小,但它们的经济实力强大并保持持续增长,这种增长被认为是经济奇迹。东亚的经济泡沫开始于技术和出口制造行业,它是因货币和信贷扩张的刺激而产生的,其中大部分是为“无国界投资者”寻求高回报的外国投资资金。外国投资资金的涌入导致货币供应和银行贷款大幅增加。

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石油双塔(The Petronas Towers)的完工,刷新了世界最高建筑的新纪录。它虽然只有88层,但高度约为452米,高出上一纪录10米。就在1997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几个月,石油双塔竣工。此后,马来西亚和周边地区的股市大幅下跌,当地货币迅速贬值,该地甚至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金融和经济问题蔓延开来,最终导致“亚洲金融瘟疫”,或用更常见的词语来说是“亚洲金融危机”。紧随其后的信用紧缩加剧了企业破产,造成了类似经济恐慌的局面。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利率上升和美元走强,美国成为一个相对于东亚而言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场所。1996年年初,这种情况开始损害亚洲对美国的出口贸易。这一系列事件从根本上把高科技泡沫从亚洲转移到了美国,并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到了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后两个经济体最初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下一个破纪录的台北101大厦的建设计划始于1997年,实际上它到1999年才开始建设。这栋101层的建筑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如果以高度为509米的可居住空间来衡量,那么这个高度超过了吉隆坡的石油双塔。台北101大厦成为第一座高度超过500米的摩天大楼。台北101大厦顶部于2003年6月完工,所以我们不确定它具体哪一天创下了新纪录。然而,它的建成与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泡沫的破裂有着紧密联系。这是第一个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并记录在册的摩天大楼。在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泡沫开始时,吉隆坡石油双塔打破纪录;而在泡沫快结束时,台北101大厦竣工。这里的一个不确定因素是高科技行业泡沫,因为它从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的国家开始蔓延,进而转移到美国、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其他原本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家或地区。台北101大厦是继劳伦斯之后第一个被纳入摩天大楼指数的建筑。Andrew Lawrence,“The Skyscraper Index:Faulty Towers!”Property Report,January 15,1999.

另一座打破世界纪录的摩天大楼是迪拜塔,它于2004年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开始建造。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美国正经历着房地产泡沫。2007年夏天,就在房地产泡沫结束金融危机开始显现之际,迪拜塔最终完工并创下纪录。这栋建筑于2010年1月投入使用,当时正值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迪拜经济破产,需要邻国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救助。救助计划导致该建筑的名字从迪拜塔改为哈利法塔。这是继劳伦斯之后又一座被纳入摩天大楼指数的建筑。Andrew Lawrence,“The Skyscraper Index:Faulty Towers!”Property Report,January 15,1999.

这些摩天大楼周期确实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一个周期往往始于长期宽松的货币和信贷政策,这些政策导致经济扩张和股票市场繁荣。特别是当信贷的获取变得相对容易时,资本支出大幅增加。而资本支出会开始向新技术行业流动,这反过来又创造了新的产业并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了改造。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建造的。然而,在之后的某个时刻,情况必然会出现逆转,很多事件都可能引发这种逆转。情况的逆转往往表现为经济恐慌和群众心理的紊乱。人们被眼前的事实吓坏了——他们的预期利润和预期规划难以实现,利率上升,销售预期落空,人们无法控制成本,也无法收回应收账款,最后失业率上升。这种情况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尤为严重。虽然这些分析主要针对的是美国经济,但经济危机往往具有国际影响力。

摩天大楼具有许多代表性的特征,因而常常被各种研究商业周期的理论提及。这些特征使摩天大楼成为20世纪商业周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家屡屡犯错,但直至经济进入萧条时期,人们才会发现这些错误其实都是不当投资。

人们很容易忽视摩天大楼指数预测商业周期的能力,仅仅把运河、铁路和工厂数量等视为衡量大型企业家投资的指标和指数。但恰如信息业和服务业取代重工业和制造业成为当今美国经济的主要部门一样,20世纪的摩天大楼也已经取代了工厂和铁路等的指标地位。

当然,摩天大楼作为20世纪商业周期的见证者以及现代资本主义与商业的衡量指标,将会在未来以同样的方式被某种未知的新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投资取代,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本章主要说明劳伦斯的摩天大楼指数可以在时间上前后延伸(见表2-1)。而原本被视为摩天大楼诅咒的一个失败案例其实也有非常完美、合乎逻辑的解释。接下来,我们将解释为什么摩天大楼指数能够发挥预测作用。

表2-1 重新审视摩天大楼诅咒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