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一
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之一,为适应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学校从1950年底开始抽调高等学校教师进行培养,并由研究部研究生处负责组织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等工作。1950年至1966年,学校在哲学、经济学、法学和文学等学科领域招收和培养了大量的研究生班研究生、导师制研究生,共为国家输送毕业研究生5000多名。1978年,学校成为“文化大革命”后首批恢复研究生招生的学校之一。1983年,学校首次录取3个专业的5名博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另外,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有26个博士点首批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置,新中国法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第一位博士及人文社会科学第一位外国留学生博士都出自我校。至2008年的30年间,中国人民大学共授予35637人硕士学位,授予5419人博士学位,这些数字表明,我校没有辜负党和国家赋予的学校成规模、高质量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具有独特的学科结构、人才培养传统和办学优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民主团结、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学校历届领导都反复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标准,坚持把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放在各项培养工作的首位,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力量,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我国未来社会的意识形态倾向以及国家与社会的政治面貌、思想文化面貌和道德水准。
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学校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三十年(1978—2008)2 学宗旨,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多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始终贯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师出高徒”的方针,并且锐意改革,多项改革与创新举措开创了全国的先河,对全国的研究生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如近年来学校的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制度,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制度,通过读好书使学生获得体系化的知识,能引导博士生快速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前沿,充分调动起博士生钻研学术的主动性,培育其治学精神,并着力提高博士生的学术素养和培养质量。
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三十年(1978—2008)》一书的问世,我殷切希望学校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对高校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继续坚持“稳定规模、改善结构、创新管理、提高质量、提升国际性”的工作目标,努力实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结构与需要多样化的统一,实现人才培养效益的不断提高,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201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