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 2.0:交互网络
Web 2.0这个词由达西·迪努奇(Darcy DiNucci)在1999年撰写的文章《支离破碎的未来》(Fragmented Future)中首次创造并使用。直到2004年末的O'Reilly Media Web 2.0会议上,才由蒂姆·奥莱利(Tim O'Reilly)和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推广成为我们现在所定义的概念。
相较于Web 1.0时代的内容创作者占少数,内容消费者占绝大多数的生态格局,Web 2.0更加以每个用户为中心,注重由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强调交互性。因此有人将Web 2.0称为“交互网络”。
成立于2004年的美国社交媒体平台“脸书”(Facebook)是Web 2.0的典型产品。它发源于扎克伯格在哈佛读书期间创立的网站FaceMash。
FaceMash初试啼声后,扎克伯格敏感地意识到,年轻人对社交具有天然的渴望,而互联网把这种渴望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于是,在哈佛学长的鼓励下,扎克伯格于2004年初上线了社交网站The Facebook,网站专供哈佛学生使用,实行哈佛邮箱的实名制注册,用户个人信息都是真实可查的,实现了现实世界身份与虚拟世界身份的映射。随后,网站迅速蹿红,一个月内有半数哈佛学生登记注册。
在随后的发展中,Facebook将社交属性发挥到极致,迅速成为美国第一大社交网络平台。它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可创建个人资料,与朋友、同事、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建立线上联系,分享图像、音乐、视频与新闻的综合社交平台。
每个Facebook用户平均拥有155个好友,其中现实生活中的好友大约有50个,且好友的种类非常广泛:
● 93%的用户表示Facebook好友包括家人及其他亲属
● 91%的用户表示Facebook好友包括现在的朋友
● 87%的用户表示Facebook好友包括过去的朋友,例如旧同事、老同学等
● 58%的用户表示Facebook好友包括现在的同事
● 39%的用户表示Facebook好友包含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
● 36%的用户表示Facebook好友包括他们的邻居
Web 2.0的另一类典型产品是博客与微博客。
2006年3月21日,推特(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发出了第一条Twitter文本“just setting up my twttr”。这个以微博客形式展示内容的社交网络平台进入公众视野。
借助Twitter,用户可以发送140个字符的短文本(2017年提升至280个字符,但中日韩三种语言的文本依旧被限制在140个字符)。Twitter源于在线日记式的个人网站——博客(Blog),并在其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简单的内容发布方式,因此,Twitter在早期被视为个人博客的精简版本。
2007年,美国西南偏南音乐节(South by Southwest)活动现场,Twitter首次使用会场外大屏通过文字实时同步活动进程,这种新颖的内容发布方式迅速吸引了大批观众,Twitter一炮而红,晋身美国主流网络社交网站。
Twitter发展速度惊人,2010年,用户日均发送文本的数量超过5000万条,紧随第一名Facebook和第二名Myspace,成为全美社交网站排名的第三名。
对比Twitter与Facebook,二者最显著的区别即在于“用户关系”的不同模式。
Twitter的用户间是一种单向关系,只需一方关注另一方即可;Facebook的用户间是一种双向关系,需要被关注方予以确认。
从用户交互角度看,Twitter的单向关注更友好,且内容可以转发,因此具备了媒体属性,传播路径更多元,传播效率更高,短时多次转发覆盖面更广,创造了Web 2.0时代崭新的资讯传播模式。
因此,Twitter的本质是信息传播,而Facebook的本质是用户关系,Twitter的用户关系是为了信息本身而服务,Facebook用户创造的内容是为了关系而服务。虽然Twitter和Facebook商业化的模式都是互联网广告,但基于上述本质差别,其商业化过程却呈现出巨大差异。Facebook根据用户实名制、好友关系、点赞等个性化反馈机制准确获取了用户的个人偏好,绘制出相对精准的用户画像,使Facebook能够向用户推送更精准的定制化广告以提升广告转化率。Facebook用户间的强关系与强连接,也有利于品牌广告的口碑传播。熟人好友的转发和参与极大提高了品牌推广的渗透力。
反之,Twitter的商业化之路则一直磕磕碰碰。长期以来Twitter自身业务比较单薄,帮助其早期迅速蹿红的名人效应和自媒体属性,到中期反而成为商业化道路上的最大阻碍,即过度强调传播资讯的简洁与时效,失去了建立平台丰富生态的可能。与Facebook相比,Twitter在用户画像和用户间互动两个领域明显落后,特别是面对后起之秀Instagram、Snapshot的冲击,用户增长、日活率、停留时长都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Twitter的商业化模式备受广告商质疑。
Twitter用户更习惯被动获取信息。有数据显示,Twitter前10%的头部用户创作了90%的平台内容。而Facebook用户更习惯主动输出内容,分享照片、文字和视频,Facebook前10%的头部用户只生成了40%的平台内容,其余60%则是其他用户创作的内容。
因此,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能够更清楚地区分两家巨头。Twitter是互联网时代的演讲角,满足用户表达分享的欲望,基于此建立一对多的关系网络。Facebook则通过技术手段把用户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网络平移到虚拟世界,这也是2022年Facebook最终转型元宇宙的逻辑原点。
在Web 2.0时代,互联网上的用户是谁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巨头们想方设法地获取更多用户信息和行为,给用户形成一个个标签,让自己的商业帝国更加强大,护城河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