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孙策,从调兵搜山开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75/46773475/b_46773475.jpg)
第50章 长沙来客
张纮听后翻身下马,上前回了一礼,一番浅谈后,让对方留在县府、转任县丞帮助他治理。
凭借他的资历与名声,那县令当即便一口应下,看那样子非但没有怨言,反而还很高兴。
接着在县丞的带领下,张纮一边观察着城池的状况,一边朝城中走去。
建业既然是孙策亲自下令建造的新城,那张纮肯定是要花费一番功夫,并且建到一定规模的。
首先整个建业城必须修得足够大气,东西城墙至少要有大约六里,而南北城墙则要大约五里。
城墙的厚度则在五米左右,张纮还打算在夯土城墙外再包上几层青砖,不过眼下城墙夯筑的工作都还未开始,包砖也不知多久才能进行。
建业城规划有十六条街道,每条街道的宽度大致为十米左右,城池中轴线上的街道,孙策亲自起了名字,叫做朱雀大街。
这一条街的两边,规划是打算建上宅院,到时候给孙策手下的重要臣属每人分一套,当然,根据职务的大小,面积也有不同。
县城中心的一处小院,是目前修建的比较完整的一处房子,这处小院是张纮打算建造成孙策将军府的一部分,当然,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当然,眼下这处小院暂时北张纮当作了自己的官署和住宅,每日吃食休息也是在这里。
小院正堂中,诸人纷纷落座。
晚饭算是比较丰盛,每个人身前的案几上都摆着四荤四素八碟菜,一碟烤羊腿,焦黄的脆皮,鲜嫩的里肉,欲滴的汁液,让人胃口大开。
一碟清蒸鲥鱼,鱼身银白,肥嫩鲜美,爽口而不腻,辅以香醋和姜末,味道更是难以让人割舍。
据说当年光武帝的好友严光,严子陵就曾因难舍鲥鱼之美而拒绝了光武帝的入仕征召,说起来这严子陵倒可以算是孙策的半个同乡,因为严光后来便隐居在富春山下,葬于富春山,所以富春山又被称为“严陵山”。
又因为富春江边有严子陵的钓台,所以鲥鱼又称为子陵鱼,春江鲥鱼以唇有朱点者为上品,据说系严子陵用朱笔点过,至今,在富春江边还有严子陵的祠堂。
除了烤羊腿和清蒸鲥鱼,其余菜品味道也都相当不错,酒是孙策带来的精品江东大曲,要比之前的江东大曲度数更高,味道更好。
而且这顿晚饭的厨子可是跟着县令很多年的,厨艺自然也是上等。
张纮首先举起酒杯,与众人共饮了一杯,这代表着晚宴的开始。
他拿起一把精致的银刀,从焦黄诱人的烤羊腿上切下一片,刀尖一插,便塞进了嘴里,轻轻的嚼着,不由暗暗点头,这味道果然是相当不错!
吃得差不多了,张纮也陷入沉思之中,此次修建建业书院,孙策不但为他安排了充足的人手,提供的物资也极为丰富。
在他看来,孙策对于秣陵县的规划可能是未来江东的第一大城,甚至有与雒阳相较的意思。
可洛阳城的规模是长九里,宽六里,因此被称为“九六城”,而孙策治下现今并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张纮对于秣陵城的规划缩减到了长六里,宽五里,大约要比洛阳城的规模小了一半。
......
张纮出发前往丹阳郡后的第三日,便有一队人马在孙策的将军府外停下了脚步。
随后队伍中一长一少走到了前方,来到了府门前。
其中那位年长者对着门口的侍卫说道:“在下乃长沙刘氏族长刘泌,有求于将军,还请各位帮忙通报一声!”
听到他的话后,门口的侍卫立即将此事禀报给了孙河,孙河出来后看着两人皱了皱眉头,指着刘泌身旁的少年问道:“这是何人?”
“此乃在下外甥寇封,是为罗侯之后,寇氏嫡子。”刘泌恭敬答道。
孙河“嗯”了一声后,说道:“我可以去问一声,至于主公愿不愿意见你们就不得而知了。”
“多谢这位大人,在下日后必有回报。”
没有理会刘泌此言,孙河进去向孙策禀报道:“主公,府外来了一长一少,都是长沙人,说是有事相求,其中一人是长沙罗侯寇氏之后,您要见见他们吗?”
孙策想了想,说道:“带他们去正堂吧!”
先前离开长沙时,荆南四郡联军除了武陵郡的金祎领三千人逃跑外,其余兵马都被解决了,再加上当时长沙士族的态度,他本以为太史慈要不了多久就会带兵拿下荆南四郡之地。
但或许是收到了江东内部山越大乱的消息,又或许是得到了刘表的利益允诺,就连原本归顺了孙策的长沙士族都有了反心,更别提其余三郡还没投诚的那些士族了。
他们竭尽全力地阻止太史慈征伐荆南的脚步,不但是长沙内部经常出现动乱,其余三郡的太守也分别收到了当地士族的大力支持。
如此重重困难之下,用兵能力十分出色的太史慈也是丝毫没有办法,只能先在长沙稳住阵脚,现在长沙寇氏找来,说不定彻底拿下荆南的一个突破口,罗侯寇氏,这在长沙郡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若非寇氏分裂,其至少在长沙是一方霸主的存在。
很快,刘泌和寇封就被孙河领到了正堂,而孙策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见到孙策,刘泌立即拱手行礼道:“长沙刘泌,见过将军。”
至于寇封的反应更大,他直接跪在地上,对着孙策拜道:“长沙寇氏嫡子寇封,见过将军。”
听到寇封的自我介绍,孙策有些惊讶,因为原本的历史上,寇封后来做了刘备的义子,不过后来刘大耳也不讲究,竟然将其赐死了。
原本刘备无子,因此过继寇封为义子,想要让寇封来继承家业,可寇封过继之后,刘备又有了刘禅,那么问题来了,是亲儿子继承家业好,还是义子继承家业好?刘备当然是选择了亲儿子。
而寇封性格刚猛,又以气力过人、英勇善战而扬名,又比阿斗年长,所以在军中也有了自己的势力,万一刘备死后,寇封不服,这可如何是好,然后,就有了赐死寇封。
在赐死寇封这件事上,诸葛亮和刘备其实是各有计较的,前者想要除掉寇封,是害怕刘禅掌权之后,自己背上一个残害先主义子的恶名,而后者除掉寇封,则是为了给亲儿子铺路。
总之,寇封就是个悲剧,可以说从刘禅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