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真高管团队善于在真理处相遇
作者:房晟陶
前面我们提到,真高管团队的“真”,其中一种含义是“追求真理”的“真”。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谈谈,真高管团队为什么要“追求真理”。
每个人都有情绪,当然每个高管也都会有,包括一号位。一些情绪来自人际关系,很多情绪来自能力不足,也有很多情绪来自环境的变化无常。
处理不好自己情绪的高管,会给整个高管团队带来巨大的消耗,员工都得绕着他走。当然,个人也不会很痛快。如果连一号位都解决不了自己的情绪问题,给整个高管团队甚至公司带来的伤害性就更大了。
如何处理情绪的问题,既是高管成长中的一个关键点,又是高管团队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
有的时候,高管希望上级能够帮助自己抚平情绪。就像在中基层的时候,当我们情绪出现问题,就可以找上级,或者第三方。可是,在高管团队里,作为高管上级的一号位不仅很少能带来理解和安慰,而且经常是各种情绪的源头。另外,在高管团队中,客观中立的第三方也很难找到。
高管(包括一号位)都必须是成年人。这是高管团队和中层团队的一个重要区别。当然,“必须是成年人”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高管团队,对于创业团队来说也适用。创业团队中的很多人在经验和能力上都达不到高管的要求,但不得不承担类似高管的责任。
即使你自己不想长大,高管团队或创业团队这个环境和责任也不容你不长大。不长大,你就有可能退回到中基层去。
成年人之间怎么相处?
一个“真高管团队”,善于在真理处相遇。高管团队里没有追求真理的基调,情绪问题就不会在根本上解决,这个团队也不会成为一个“真高管团队”。
高管们可以在酒桌上相遇,把酒言欢缓解情绪,但是第二天早晨带着宿醉更解决不好各种实际问题。
团建活动可以促进团队感。可是那种虚拟环境下的团队感在真刀实枪的市场竞争中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人际能力和同理心可以缓解很多情绪问题。但是,高管团队里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这种天赋。甚至可以说,有这种天赋的人是少数。难道我们要把人际能力和同理心不足的人都清除出高管团队?
抱团取暖可以带来安慰。可是,竞争对手不会老给你送温暖。
请一位“牧师”专门来化解情绪问题?每个人的“教派”都很不一样。你认可的“牧师”,我不一定认可。
还有些一号位,期望自己化身为真理去解决所有的问题,促进整个高管团队的和谐。这是一种幻觉,因为一号位也经常不正确。
高管之间关系的基调应该是什么?
是和谐吗?胜利先于和谐。
但是,胜利也不够,因为胜利具有短期的迷惑性。另外,胜利也可能与价值观矛盾。
真理大于胜利。胜利可以作为衡量真理的阶段性验证,但胜利本身不是真理。以胜利代替真理,即狭隘的结果导向,这恰恰是一些高管团队无法脱离情绪问题的根本原因。很多结果导向,到最后就是比谁运气好,谁能趋利避害而已,甚至是谁更能给别人使绊子。
一个真高管团队的共同老板只能是“真理”。
什么是真理?真理在哪里?这个事情本身就是高管团队要集体定义的问题:大家要集体建立一个规则,我们大家要在什么东西面前共同低头?
真理在客户那里,在结果那里,还是在老板那里?真理在使命愿景里,还是在价值观里?真理在公司内部,还是在外部?这些底层假设的问题看似虚无缥缈,实则非常实际。
真理越辩越明。真高管们要善于“坐而论道”,善于在底层假设层面进行交流和交锋。在真理的交锋中,真高管既要有“此时此刻,我就是真理”的自信和笃定,也同时要有“自己掌握的永远是局部真理和暂时真理”的谦卑。表现在行为上,真高管要善于在“真理”面前迅速低头,善于自我批判。
每个真高管都要独当一面,肩负起在所辖领域为整个团队追寻局部真理的重任。其他高管在结构上需要信任、依赖他。但是,如果这个人没有追求真理的基调,其他高管就没法真正把后背留给他。衡量一个高管是否值得这种信任的一个关键标准是:他做错了能不能认账?能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再次学习?
如果高管团队里有做错了认账的氛围,高管之间虽然貌似冲突激烈,但是,每一次冲突,都让整个团队向真理接近了一步,大家在心灵层面更接近了一步。
有了追求真理的基调,高管们会更加健康地对待其他人的反馈:重视但不会特别在乎,敏锐但不敏感。每个人的神经都更加大条了,有了更强的自我平复的能力。
另外,高管阶段性能力不足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无论是对高管团队还是创业团队。有了追求真理的基调,高管们才更不容易出现“能力不足情绪补”的现象,而更会用勤奋、学习、自我批判、成长心态等这些更积极的情绪来弥补。“对真理的追求”可以赋予高管们真正的自信和安全感。
真理是赤裸裸的,多说也无益。高管的情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要用“追求真理”来解决。“真高管团队”,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一个致力于追求真理的团队。
当然,“在真理处相遇”是一个“卓越”的标准,很少有高管团队能做到,也很少有一号位能创造这种追求真理的高管团队氛围。能做到“求真务实”,在结果上、战略上相遇已经非常优秀了。
不过,即使绝大部分高管团队做不到,我们也可以“心向往之”。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就更不可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