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学古诗词(365天完整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从军行

唐代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

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声。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思维导图赏析

唐高宗年间(650—683),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因为当时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而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更是直接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由于国家的开疆辟土和大量的对外征战,战争诗逐渐发展,唐朝是战争诗繁盛的时期,涌现了很多熟悉的边塞诗人,他们主要是描写边塞的战争戎旅生涯和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和态度。如被誉为“诗圣”的杜甫,身处沦陷区的他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春望》。频繁的战争,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而王昌龄的《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和平愿望。王翰的《凉州词》则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

杨炯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称为“初唐四杰”,他们是唐朝文学史上四颗耀眼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