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老街恩怨
王广福站起来,走出门去,从后门去往西越河边遛弯,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冯翠华收拾好碗筷,也是百无聊赖,就走出门,向着家属院的大门走去。
冯翠华走出大门,不由自主地向西面看去,路南的那家门口,影影绰绰地还有人坐在那里,和过路的人说着闲话。这一段时间,苑莲英可是得意了,不只是闺女上班了,她家大儿子也考上大学,虽然自己家的大儿子也去读了技校,但自己家的闺女还是落榜了,又补习去了,这次和曾家的这轮比赛可不是一比二输掉了,想起来都让人气愤。尤其是那个苑莲英,天天坐在大门口,和人拉不上三句,就是我家大儿子考上大学了,省城的大学。你自己嘚瑟也就算了,偏偏还那么大声音,偏偏看着这边,偏偏老王家的人经过她家时更是眉色飞舞的样子。唉,这两家也是斗了几十年了,这一轮算是曾家胜出吧。不过,也不要让他们太得意,早晚我家要翻盘一把。
供销社家属院就在十八间屋的西边紧紧靠着,冯翠华顺着老街向东走,这边是她的地盘,是她引以为傲的地方。
冯翠华站在十八间屋的东头,看着灯火笼罩的老街,不由得思绪回到了许多年前。她也是听家里的老人讲,几十年前,老街也就几百米的长短,散落着二三十家门面,都是借着西越河直通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再给带来南来北往的生意。那时,十八间屋的老地方位置最好,生意做的差不多最大的,就是曾来禄的爷爷曾好金,还有老朱家。从那时起,王广福的爷爷就在曾家经常打短工。
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经过东面不远的武儿庄战斗,没有多长时间,日本鬼子攻陷了阜宁州后,棠邑县城也来了小鬼子。就是那一年,冯翠华出生,曾俊的父亲曾来禄也出生。
王广福的家在西越河北约三里地,靠近阳南湖的村庄,王广福的父亲那时候也就二十岁,经常到老街打短工,少不了地要到曾家帮工。
西越河码头,背靠丰武曹成丘金等粮棉、物阜丰盛之地,顺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连接津浦、陇海交通要道,再有老街上一帮善于生意买卖、物资集散之人,越发显得其战略地位重要,一时间就成为了湖西南地区重要的贸易枢纽。
日本鬼进驻棠邑县城时,人数最多时也就十几个日本鬼子、几十个伪军,还大多龟缩在炮楼里,不敢出来。于是,湖西南的大片区域成了抗日根据地、抗日游击区。
那是最为动荡的十年,经常有人马从棠邑县城穿过,王广福的父亲王传吉就跟着打鬼子,跟着筹粮筹款,转运物资、人员。
那时,曾家是曾来禄的父亲曾登高掌家,别的认不清,大道理绝对是认得清的,日本鬼子侵略中国,要我们做亡国奴,那还了得,于是,曾家的钱粮、物资不断捐献给湖西南的抗日队伍,时间一长,日本鬼子的封锁越来越紧,曾家的捐献也越多,家里也就越来越空了。待到抗战结束,再到后来,曾家也就只剩下了十八间屋老地盘上的几间老门面房,也做不了啥大生意了。
后来,打跑了鬼子,又是几年,王传吉跟着工作队评定居民家庭成分,根据条件,曾家竟然被评得不错。王传吉见过曾家的辉煌,见过曾家房后的十几匹骡马,大片大片的土地,这样的家庭绝对不能评成这样的。为此,作为副队长的王传吉和队长发生了争执,王传吉坚决要改评曾家。队长据理力争,说是人家在抗战期间把家财都给了抗日队伍,现在就是够这个条件。两个人官司打到棠邑县县长那里,县长说他就接受过曾家的粮食、物资,曾家的评定不能改。于是,曾家虽然没有改评,但曾家和王家之间的裂痕就大了。
一九五二年,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建设临湖老区,临湖地委决定在西越河码头南建立公办商业联合社,地址就选在棠邑老街路北,准备在那里建起一溜联排商铺。最初选定的地方是在十八间屋的西面,因为十八间屋的原址上几家店面已经初具规模,包括曾家的六大间沿街瓦房。此时,王传吉转任老街区管区主任,成为棠邑老街的直接领导,王传吉向上面跑了无数次,坚决要求就建在老街的东北方向,就是曾家的店铺上,他说,在那里才能生意旺盛,那是生意宝地。曾家和其他几家商户去找县委领导、地委领导,最后还是定在了曾家老铺的地盘上。经过多次协商后,这几家门面不是向西挪走,就是又在路南重新选定了地址,领导也答应在新址按原面积复建。每每说起来,曾家这次和另外几家搬家,大家都把这个过节记在了王传吉身上,说他以前在这几家都打过工,他这就是故意的。
又是几年过去,十八间屋转给了棠邑县供销社,而王传吉则借助自己的身份,把王广福安排进了供销社,在十八间屋的其中一间卖土产杂品。
老曾家搬到路南,看着二百多米外的老宅原址,看着路北供销社红火的生意,想起评成分、搬迁的纠葛,免不了地愤恨,但时间一长,也就那样了。
冯翠华的娘家在运东村,离老街也就是约三里路,十七八岁的冯翠华成了前后村最漂亮的姑娘,几个村的小伙子争着找媒人去冯家提亲,冯家的房前屋后也经常有小伙子来闲逛,只为来一瞧姑娘的芳容。眼看年纪到了,冯翠华也不含糊,直接给媒人说,她要嫁就嫁到老街去,那里赶集方便。冯翠华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某一天她去老街时,偶然间看见了在自家门口的曾来禄,曾来禄当时也是十八岁的小伙子,长得英俊大方、一表人才,冯翠华一见之下就记在了心里。但这事又不能明说,明说的话就太丢人了。冯翠华不明说,媒婆也就不知道,那就看看老街上有谁家小伙子该找媳妇了,就找了两家,冯翠华当然都不满意,终于,找到了老曾家,这老曾家的那孩子不就是和冯翠华般配吗,媒婆到冯翠华家一提,冯翠华立刻欢天喜地起来。媒婆大喜过望,这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小妮子的心思在这呢。
冯翠华和曾来禄经媒婆介绍后,两个人都是满心欢喜,冯翠华到老街赶集,免不了地两人在一起说说话,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起初,曾来禄的老娘是不赞成这门婚事的,理由是冯翠华太俊,怕的是招蜂惹蝶,再加其争强好胜,脸上也有莫名的戾气,就怕的是今后儿子降服不了媳妇,但无奈的是儿子欢喜,也就没有办法了。
冯翠华来老街的次数勤了,免不了的到供销社门市部买东西,王广福第一次见到冯翠华就惊为天人,一次见面就一见钟情了,多次见面后就神魂颠倒、神志不清了,待到他要找媒婆介绍时,才知道路南的曾来禄已经捷足先登,说不定和美人已经到了哪一步。平常蔫巴性格的王广福彻底被打倒了,恍恍惚惚、病病殃殃,茶饭不思,待老母亲问时才吞吞吐吐露了真情。
明明曾来禄和冯翠华已经经人介绍,老街上许多人都知道,凭着自己家在这条街上的地位,儿子还不是随便挑对象,谁能想到儿子偏偏看中了冯翠华,也难怪,英雄都难过美人关,何况我家儿子。王广福的母亲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只能告诉当家的,王传吉当时没有说话。
这一年,又到每年一次的征兵时,老街管区有两个名额,曾来禄去报名,那时,这是一般人家唯一的出路,曾来禄竟然就被领兵的一眼就相中了。在曾来禄体检后,做着美梦时,有人通知他,体检是没有问题,但是他不符合条件。这不是莫须有吗,这就是污蔑,但很快就知道了,这是王传吉在中间作梗,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就是这条街上的领导。
很快,有媒婆跑到冯翠华家,先是和她父母翻来覆去地说了许多遍。翠花喜欢曾来禄又有什么呢,管区主任王传吉家的小子在供销社可是吃皇粮的,小伙子一点不比曾来禄差,也是一表人才,如果翠花答应王传吉,那就立马安排翠花去供销社上班,立马就挣公家钱了,那可不就是一步登天了。
冯翠华的家人既被曾来禄即将到来的遭遇吓坏,又被冯翠华吃公家饭的美梦诱惑。冯翠华到家,家里人劝她时,她一开始还很坚决,她就要嫁曾来禄,她还真对曾来禄有了感情。
媒婆见机行事,急忙和王传吉又去商量,很快,媒婆又传话给冯翠华,你要是铁了心跟曾来禄,过不了多长时间就把曾来禄抓走,就叫你活守寡,你要是和他散了,也不让他吃亏,马上去找领导,立马送他去当兵,满足他的愿望。
要说是冯翠华也很聪明很活泛,她想了一个晚上,就答应了,她的小九九只有她自己明白,其实她想的是,她先答应下来,她不仅自己能上班,曾来禄还能有个好的前程,我答应了又能怎么样呢,我又不去你家,不和你结婚,我就等着曾来禄几年后回来,那时我再和曾来禄结婚。
事情就这样急转直下,曾来禄走了,他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冯翠华的家里人模仿的冯翠华的口吻,和他散伙的消息,冯翠华马上要和王广福结婚了,冯翠华在供销社上班了。这都是王传吉安排的。
远在千里之外,曾来禄回不了家,也曾怀疑这是不是冯翠华的真实想法,而这边王家一点也不耽搁,马上就是定亲,就是一次次地送礼,王广福几乎天天去冯翠华家,不是割肉就是提着点心。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很快就招架不住,就有了随他去的想法。
两年后,曾来禄回家探亲,虽然冯翠华还一直赖着没有结婚,但整条老街上都知道冯翠华和王广福的关系了,就是木已成舟,无法改变了。
无论曾来禄再痛苦再纠结,好像也改变不了现实,这时,就有人给他介绍了苑莲英。苑莲英虽然不如冯翠华漂亮,但却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姑娘,即便曾来禄和冯翠华有过交往,那又能怎样呢,她就是看上了这个人。本来曾来禄的母亲就嫌冯翠华太俊,怕给家里带来不太平,这下竟然被她言中,见了苑莲英后更被其脸盘所惊呆,这就是一副国泰民安的脸,这就是一副旺夫的样,那还不赶快的,那就赶快定亲。
冯翠华一直没有和王广福举行婚礼,就是抱着幻想,想着曾来禄回来后再想办法,她没有想到曾来禄也要定亲了,冯翠华一个人跑到西越河边哭了一晚上,想着跳河,又觉得自己会游泳,跳河也淹不死,还不是白白冻得栗栗凄凄。
自此,曾来禄和冯翠华再也没有说过话,曾来禄的心里肯定是觉得冯翠华背弃了自己,嫌贫爱富。而冯翠华觉得曾来禄经受不了考验,都和自己拉手了亲嘴了,却立马找了别人,移情别恋。自此,两个人都是躲着,即使远远看见,也立马扭头就走。
就这样,曾家和王家又一次结怨。
对于曾家来说,第一次是评成分的怨,第二次是拆迁的怒,第三次就是夺妻的恨,一次次和王家的结就越结越大。
一晃经年,那一年,这条街上,曾登高、王传吉先后去世,而曾俊、王莉也在同一年出生。
老一代的人去世,新一代的人纠葛又起。苑莲英每每看见冯翠华,就没有过好脸色,怕的是冯翠华再来勾引自家男人,而冯翠华也看不惯苑莲英,觉得就是她把曾来禄夺走了。两个女人虽然没有过直面的打骂,但指桑骂槐、隔空奚落是常有的,尤其是在这老街上的一帮女人堆里,两人各拉一伙,少不了的许多年明争暗斗。当然,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下面的孩子,他们也不断地被教育被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