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自然是懂的都懂
高翰文恍若未闻,将写着议案的纸摆在桌上,手指轻敲着桌沿。
何茂才惊讶于高翰文的气定神闲,与郑泌昌对视一眼。
两人眼神交汇,心里却在想,这高翰文竟是这么一个沉得住气的,莫不是心存侥幸?
郑泌昌朗声道:“灾情如火,官仓里赈灾的粮也就够发放三天了。”
“昨天我带人领着高府台到府里各处都看了一遍,进行了一番详谈。”
“要想完成这改稻为桑的任务,咱们必须就得在这几天把议案给落实了。”
“一直议而不决,那就是上负朝廷,下误百姓!”
“高府台也了解了我们的难处,没了异议,既然没有异议,那咱们就在这议案上签字吧。”
“一字不改,如何能签?”高翰文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
郑泌昌脸色沉了下来,双眼盯着高翰文:“高府台,可是要再想想,来人,上茶。”
还是昨天的小厮,端着茶盘,盘子里放着八个瓷白茶碗。
递到高翰文前,端起茶碗,底下摆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与芸娘之事,和旁人无关。高翰文!”。
高翰文脸唰的一白!身体几乎是不受控制地颤抖,不由自主看向李青云。
此时坐在大堂末尾的李青云海瑞两人一直在盯着高翰文的神态。
眼看高翰文一开始气定神闲,未受何茂才所胁迫,刚松了一口气,随即上茶之后,高翰文脸色大变,心不由得也跟着提了起来。
“玄卿兄,你说高府台能支撑的住吗?”
李青云啜了一口茶,声音细如蚊呐:“不知道,那就要看高府台自己的了。”
“而且撑不撑得住说不定也不是很重要?”
海瑞有样学样,也喝了一口茶:“此话怎讲?”
“高府台毕竟只是知府,郑何二人敬的是他背后的小阁老,若是真的翻脸,逼急了这二人,高府台短时间内也不能怎么样。”
“那怎么办……”
“别说了,高府台看过来了,咱们给点鼓励。”
两人略微抬起手,握拳,示意高翰文顶住。
高翰文深吸一口气,将茶盘上的纸条一把拿起,脸上露出挣扎之色。
自己的脸面,与百姓的生计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读圣贤书,当明事理,正如阳明先生所言,知行合一,致良知。
他坚定抬起头,将那纸条撕得粉碎:“不用再想了,这议案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签字的。”
话音一落,掷地有声,满堂皆惊。
郑泌昌何茂才两人看着高翰文的举措,大为震惊。
似这般读书人,应该很好拿捏,谁知这高翰文竟全然不如人所想,这般厚脸皮。
两人心中皆是赞叹,厉害,比我们卑鄙。
这样一来,郑泌昌说话也不再客气:“高府台怕是还没了解情况,灾情如火,议案如果还不早做决定,到时候会有多少灾民饿死,辜负了皇上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在座的各位谁担待得起。”
海瑞突然站起身:“敢问中丞大人,你可当真不知道这议案的弊端?”
何茂才拍桌子骂道:“你是个什么东西,这里没你说话的份。”
海瑞却是不管他:“建德一县,在籍百姓有二十七万人,入册田亩是四十四万亩。其中有十五万亩是丝绸大户的桑田,二十九万亩是耕农的稻田。平日里百姓就已经过得困苦,所种的稻谷都不够一家人吃,只能依靠桑麻和下河大鱼勉强维持生计”
“如今一场大水,百姓的田全被淹了,这些百姓要是把田,八石一亩,十石一亩都卖了,明年便只能租田耕种。”
“你们当真不为长远之计做打算吗?”
海瑞的诘问字字珠玑,堂内其他官员或是心虚,或是不以为然,皆无人答话。
郑泌昌只好表态:“你说的这些,布政使衙门都有数字,但一县有一县的实情,一省有一省的实情,可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现在的实情是国库亏空!”
“北边的鞑靼,南边的倭寇,哪个不要钱,哪个不比这一县之地重要,你拿一县的实情来压国之大策,妄议国事,你可分得清主次。”
李青云也站起身:“那也不必将国之重任压在两县百姓身上,我大明疆域万里,九州万方之地,远的不说,这次受灾的九个县,难道气候都不适合种植桑树吗?”
“我是无论如何都不明白,为什么淳安建德的百姓一定要单独吃这份苦。”
郑泌昌答道:“等你坐到浙江巡抚这个位置你就知道了,什么叫大局为重。”
“所谓大局难道就是趁人之危,贱买农田,若是如此,这大局,堪称卑鄙。”
“李青云!”何茂才拍桌子,大喝:“国家大事,岂是你能评头论足,朝廷有规制,省里议事没有知县与会的资格。来人,叫两个知县下去。”
小厮立马进来,抽走了两人的板凳。
但两人并未走,笔直站在那。
李青云继续说道:“中丞大人,若是有人打着贱买灾田的名义来淳安县,他一亩田都得不到,我淳安县如今已经没有灾民,没有灾田了,你这议案,注定实行不了。”
何茂才厉声道:“胡言乱语,这里到底谁说了算,你们两个还不下去。”
海瑞开口了:“但不知叫我们下到哪里去?”
何茂才:“该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
李青云:“那我们就该上告到内阁,到宫里!”
“什么意思?”何茂才瞪着他。
李青云慢条斯理:“大人自然懂我的意思。”
“有些事情,人在做,天在看。”
“反了!”何茂才一掌拍在案上,“来人!”
一个队官带着两个亲兵立刻进来了。
何茂才:“给我把这个李青云押出去!”
“谁敢!”海瑞的这一声吼,震得整个大堂回声四起。
这一嗓子也差点吓得李青云一哆嗦。
“大明律例,凡吏部委任的现任官,无有通敌失城贪贿情状,巡抚只有参奏之权,没有羁押之权!郑中丞,叫你的兵下去!”
郑泌昌惊呆了,当官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敢顶撞上司,抗命不遵,不知死活的下属,今天让他碰见了两个。
两个半,还有半个高翰文。
大明朝的官场什么时候多了这样几个亡命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