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胶熬就独用角:鹿角胶](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17/50489817/b_50489817.jpg)
2.鹿与宗教
考古学家在殷墟旧址里发现了鹿角刻辞,可见商朝时期就已经有用鹿角、鹿骨来进行占卜。鹿的寿命较长,这和道教“长生”的思想契合。鹿在古代被称为“仙兽”,和仙道有密切的联系,如《埤雅》云:“鹿乃仙兽,自能乐性。”
麒麟是“四灵”之一,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必有祥瑞。故《三秦记》言:“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周平王迁都时,原中现祥瑞白鹿以显天意。麒麟形状为鹿角麋身,因此麒麟二字都带“鹿”。东汉桓谭《仙赋》云:“夫王乔赤松,……驰白鹿而从麒麟。”
鹿角每年都会脱落,开春后又迅速重生,因此鹿被视为生命力的象征,这和道家长生、修仙的思想契合。而且,鹿一身皆宝,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具有补益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如《本草纲目》所载:“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鹿为纯阳多寿之物,食之可延年益寿。服饵是道教修炼追求长生的方式。鹿不仅有“仙”的文化属性,而且是很好的养生保健药材。因此,也是道家常用的服饵药物。
“鹿千年者色苍,又五百年者色白,再五百年者色玄,玄之又玄,仙化登乎天矣。”在古代神话中,鹿可成仙。在道教文化中,“神仙骑鹿”的描述很常见〔李佳.神仙骑鹿考[J].大众文艺,2020(16):219-220.〕。故《长歌行》言:“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这里描绘的是头发短、耳垂长,骑着白鹿的仙人。梁元帝萧绎《金楼子》中说,舜帝执政时祥瑞不断,西王母派使者乘白鹿、驾羽车而来。《艺文类聚》卷九五引《濑乡记》云:“老子乘白鹿,下托于李母也。”道家始祖老子,乘白鹿托于其母李氏体内。鹿是神仙的常用“坐骑”,其与道教文化息息相关。
“乘飞行”是汉代道教描绘神仙之能的宗教话语,鹿蹻是“三
”之一,在古代画像中常见。其图像出现在许多汉墓画像之中,如图2所示〔姜生.指鹿为龙:汉墓鹿
葬仪考[J].社会科学辑刊,2020(01):121-133+209〕,仙人乘鹿
飞行于日月之间。桓谭的《仙赋》载:“观仓川而升天门,驰白鹿而从麒麟。周览八极,还崦华坛。泛泛乎滥滥,随天转璇,容容无为,寿极乾坤。”《春秋命历序》亦曰:“神驾六飞鹿,化三百岁。”
战国时期,楚墓中有头戴鹿角的镇墓兽。秦汉时期,民间丧葬帛画、画像石等出现骑鹿、驾鹿的图像。汉代墓葬中的帛画、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彩塑陶灯等相关器物上也有不少仙人骑鹿或驾鹿车的摹画。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件彩绘帛画,其上端悬有一铎形物,两侧各有一兽首人身的动物骑在鹿形异兽上。河南荥阳县一汉代墓,“正面高浮雕一鹿头,并浮雕出鹿耳和鹿角,鹿头上一棵长青树”,鹿头上方“上下各有一组轺车出行和双骑出行画像”。河南南阳汉墓中画像石描绘了仙界情景:“羽人体态轻盈,……云际间有二飞鹿,头上枝状长角延颈振翅飞腾。”河南永城酂城东汉墓出土的“羽人升仙”画像石,刻画八个羽人“分乘八头神兽,……向同一个方向奔腾”。其中“第六为双角,歧出之角不呈树枝状,但圆形斑皆似鹿;第七为鹿状,而蹄似猫科爪”。南阳“鹿车·升仙”画像石,刻画的就是墓主人登遐之景:“舆内乘一尊者,一驭者,……车前两只仙鹿挽引,车后一只仙鹿追随,二羽人手执芝草并行。”骑鹿形象还见于四川彭县的汉代“骑鹿升仙画像砖”、陕西绥德墓门楣画像中的羽人骑鹿形象、徐州市铜山县洪楼村1号汉画像石墓的三角形隔梁石右侧面的祠主升仙图。这些古代遗迹均说明鹿在汉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img](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D78E7/2973787540760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1_6.jpg?sign=1738884948-m1qgX8V5TNGqzRHl38SB5me4qHzfgbja-0-910ff4eb0a9525156959b4476b0b65e1)
图2 陕北东汉墓门楣画像石上的鹿
古代诗词中对“乘鹿”也有较多的描述,如三国曹植《飞龙篇》言:“乘彼白鹿,手翳芝草。”梁代萧绎《相名诗》言:“仙人卖玉杖,乘鹿去山林。”唐代卢照邻《怀仙引》言:“若有人兮山之曲,驾青虬兮乘白鹿,往从之游愿心足。”唐代李贺《兰香神女庙》言:“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锦鳞。”这些诗词中“乘鹿”的意境是诗人对自由的向往。而且,鹿幽居山林,食草而生,古人常以鹿比喻恬淡虚无之志。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言:“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由于古代的神仙崇拜,鹿被誉为仙兽,寄托着古代道家成仙的梦想。纵观鹿长期以来的文化印记,可以看出鹿与佛教文化也有一定联系。《九色鹿经图》是敦煌北魏洞窟壁画的经典之作,这幅壁画以精湛的艺术再现了《佛说九色鹿经》中“鹿王本生”的故事。“鹿王”指释迦牟尼的前世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但反被此人出卖。《九色鹿经图》描绘了故事的八个情节部分:救人、溺水者行礼、国王与王后、溺水者告密、捕鹿途中、休息的九色鹿、溺水者指鹿、九色鹿的陈述。《佛说九色鹿经》载:“是时夫人者孙陀利是也。是时乌者阿难是也。时溺人者调达是也。时鹿者我身是也。调达与我世世有怨。阿难有至意得道。”其中,“时鹿者我身是也”点名九色鹿即佛陀。恩怨是非,自有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