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氓文存(第三卷):题跋·诗联·剧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西湖十景后记

杭州的西湖,作为风景区,唐、宋时代就著名了。现在的白堤、苏堤,就是唐代白居易、宋代苏轼任杭州刺史时修筑的。不过当时是为了兴建水利,而不是属于增添景致。

到南宋时期,宋朝的原首都开封,被金人占据了,把临时首都定在杭州,改名临安,这成了政治、文化中心,西湖的名气亦跟着大起来了。作为首都,人物熙攘,商市繁华,宫殿、衙署,相继修建,西湖确实沾了不少光。但如今早已成为废迹,和西湖没有多大关系。湖光一色,西湖还是西湖。现在所能看见的一些人工点缀,都是后来的事了。

西湖,总的来说,是依靠山、水、泉、堤、梅、柳、云、雨构成的一个大自然的综合体。当时交通不便,加以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动乱,这种大自然的美,有时达到荒凉的程度,特别是元代和明代早期。西湖,南、北、西三面环山,东面靠杭州城的城墙,临湖有三座城门: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游湖都得出城。譬如从城里去游一次灵隐寺,得花费一天的时间。

西湖的大规模开发,当在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因为这两位皇帝多次“游江南”,每游必到杭州,依靠皇家威风,对西湖不断的人工修饰从此就开始了。孤山地区,尤为明显。十九世纪后期,中国畸形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西湖带来一种繁荣,所谓“某庄”的沿湖私人建筑增加了。

后来杭州城墙逐渐拆圮,城湖混为一体,游湖更为方便了。但真正的有目的地整顿,整顿成为一个属于广大人民的游览区,象现在这样,那还是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事。

对风景区,中国流行一种传统性的做法,就是选择八至十个具体的风景点,作为这一风景区的突出的典型,名命为“某某八景”或“某某十景”。这个做法在全中国都非常普遍。对西湖,就有所谓“西湖十景”。这个西湖十景,由来已久,不知是谁凑合的。早在南宋中期,祝穆著《方舆胜览》,就纪录了西湖十景之名,同时代的画家马远,据传画有西湖十景的画幅。诗人张矩写过十首《应天长》的词,周密随即仿张矩,写过十首《木兰花慢》的词,陈允平应周密的要求,写过十首《探春》等不同词调的词,来咏这十景。

按苏堤成于北宋,定苏堤春晓为一景,当在此后,祝穆、马远皆宋宁宗时(一一九五—一二二四)人,陈允平词注明写于“景定癸亥”(一二六四),张、周两作都比陈词为早。因此西湖十景当逐渐形成于南宋中晚期,其来历是很有历史的。

这十景是:一、苏堤春晓,二、花港观鱼,三、柳浪闻莺,四、曲院风荷,五、雷峰夕照,六、平湖秋月,七、三潭印月,八、断桥残雪,九、南屏晚钟,十、双峰插云。这些景,老实说,其中有的是一般性的,不一定西湖才有。如平湖秋月,只要是湖,都能题上平湖秋月这样一景。如柳浪闻莺,只要有柳在水边,也就能题上柳浪闻莺这一景。至于双峰插云,只要有两个山峰大体一般高,位置相距不太远,也同样可以题这样一景。有个酒馆(曲院),面临一个小荷塘,未尝不可照样题做“曲院风荷”。特殊为西湖所独有的,不过是雷峰、苏堤、南屏、三潭、断桥几处。

现在这十景,从南宋到今天,有的没有了。夕照是永恒的,但雷峰塔早在一九二四年倒塌了,现在西湖就找不出这一景了。南屏晚钟,存南屏而不撞晚钟了,这一景也算没有了。其他柳浪、曲院,也没有历史流传确定的所在,依稀仿佛,可以指在这里,也可以指在那里。花港观鱼的花港,是不是就是现在这个地方,很难说。平湖秋月的所在,原是水仙祠,现在这个地方则是乾隆时代重新设计和修建的。最突出、最容易指实的恐怕只是一景,不论春、夏、秋、冬,都在那里,一看即知,就是三潭印月。

这十景到了清康熙游江南时,还加以审定,大书十景名目,刻为石碑,分立于风景点附近显眼的地方。这些石碑,现在也毁了。

今天的西湖,风景点多得多了。由于交通工具的改变,西湖的游览范围比从前也扩大得多了。因此,西湖可供游览的去处,何止十景,更何止这十景。这十景只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有的,如三潭印月等少数地方,今天仍能看到,但也赋予了新的意义。讲到西湖,谈谈历史上形成的十景,追想当时的实际风光,是可以的。要游览,可不能根据这所谓“十景”,以为除十景外,西湖就别无风光了,那是没有多大意思的。

历史是历史。

画家既画十景,纪录西湖历史、地理、风物的各种西湖志,也就把画家画的十景,刻为版画,编作插图。

明清两代的有关西湖,或中国风景的书籍,有西湖十景插图可参考者,计:(一)明万历七年(一五七九)俞思冲编的《西湖志类纂》,(二)万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杨尔增编的《海内奇观》,(三)清雍正九年(一七三一)李卫编的《西湖志》,(四)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沈德潜编的《西湖志纂》,(五)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王原祁主编的《南巡盛典》。此外,清代苏州桃花坞的木刻年画,亦有西湖十景。

我们无法把五种插图,全都用上;因为这不是版画资料汇编。为了欣赏版画艺术,又和实景有那么一点联系,只能选取比较刻画俱较胜的某三二种,加以复制,以当典型。本册先从明崇祯六年(一六三三)的《天下名山胜概记》转印一幅西湖全图,以当序论。第一组采用俞思冲本的插图,每图均是对幅画,风景与人物并重,从今天看,反映了明代西湖更为接近自然的景象。画笔粗细兼用,雕刻精辟,为万历版画的精品。第二组采用李卫本的插图,这已是康熙游江南之后的西湖,风景得到很大的加工,而这部《西湖志》又是官书,所以画面显得很细致,很雅洁,人物缩小为风景的点缀,绘刻都从“工笔”方向发展,具有清代进入全盛时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每图也是对幅画。

〔一〕

其他:杨尔增本,图是单幅,刻工较粗疏;沈德潜本,绘刻细而不精,线条不流畅;王原祁本,原是替乾隆装门面的,缺乏自然,楼台过多,所以就都舍而不选了。

要印西湖图片,今天当然不能再在十景上打主意。大可把风景范围扩大到钱塘江边,包括六和塔,还有原来就比较有名的风景点,如九溪十八涧、龙井、虎跑、烟霞,都不比所谓十景差。在照相器材大为进步的今天,利用很好的角度,拍摄一些彩色照片,制印为西湖风景,那一定是很灿烂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本明清版画的西湖十景,别有它自己的艺术特色。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印书时,以李卫本图太大,改用了沈德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