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氓文存(第三卷):题跋·诗联·剧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避暑山庄图序

承德位于河北省北部,在北京的东北,距北京二百二十五公里。那里水则热河泉涌、武列川经流迂回;山则棒锤山、蛤蟆石、罗汉山、僧冠山等奇峰怪嶂,耸立其间,林木幽邃,气候凉爽,为我国北方少有的风景区。清朝康熙年间创建避暑山庄于此,成为在京城之外的一个政治活动中心,遂显名于世。

原来这里有两处小山屯,一叫“热河上营”,一叫“热河下营”。康熙于四十二年(一七〇三)以前,每由北京出古北口到长城以北巡行,尝驻下营,在今半壁山以南,武列川入滦河处。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一七〇八)改驻上营,即今承德市区。避暑山庄建成后,热河上营之名,从此消失。雍正时才于此设热河厅,后改承德州,又改承德府。现为承德市。

清皇室来自我国东北辽沈地区,不耐北京的暑热,要求夏季迁徙到一个清凉地方,而又有进行政治活动的条件,距首都不甚远。经过康熙的亲自勘察,认定这个地方自然风景大可利用,因属山村野林,又不多占民田,便选作离宫定址,进行建造。

满民族入关成为中国统治民族以后,在北方面临两个大问题,一是要加强对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的统治,二是要保卫北方边境,防止沙俄的入侵。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四)起,在热河上营以北的蒙古境内,开辟周围七百公里长的“木兰围场”。每年秋季,借打猎之名,实行满蒙八旗官兵的军事演习,称为“木兰秋狝”。同时,在对沙俄方面,康熙曾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得于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同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收复了部分失地,遏制了沙俄在边界东段的侵略活动。同年,康熙开始组织三次远征,直到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大败准葛尔部葛尔丹,既打击了这一蒙古部落的武装分裂活动,也消除了沙俄对这一部落的勾结(见何秋涛:《朔方备乘》)。所以乾隆在《热河志序》中说:“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己之豫游,盖贻万世之缔构也。”意思是非常明显的。

避暑山庄自康熙四十二年(一七〇三)动工,真正完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则要到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〇),前后约八十年时间。清朝利用了这个地方,对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以及台湾少数民族,进行所谓“怀柔”政策,加强了团结,巩固了统治。乾隆中叶以后,近如朝鲜、安南、南掌、缅甸,远至英国的使节,都曾先后到过避暑山庄,进谒清朝皇帝。这时避暑山庄已成了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自然也成了清宫廷阴谋的策源地,如咸丰死于避暑山庄,而立同治,杀肃顺,就都是在这里预谋的。

避暑山庄占地五百六十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古代帝王宫苑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处。颐和园仅二百九十万平方米。山庄宫墙周长近十公里,宫门有丽正门、德汇门、碧峰门等五处。根据园林布局和建筑用途,山庄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

宫殿区在避暑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群,为清帝举行庆典,处理政务,召见臣僚,接晤使节和一般起居的地方。这些建筑,背山面湖,眼界开阔。

正宫是山庄主要建筑,有“淡泊敬诚”殿。正前有丽正门、午门、朝房、“避暑山庄”门。这个殿的性质,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殿后有“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殿阁。这些建筑,虽是宫殿,但摒弃台基陛石、琉璃瓦饰、重檐斗栱等构造形式,木用白木,瓦用灰瓦,以求与山林景物相调和。

松鹤斋在正宫东侧,为后妃居住,后附建畅远楼,便于随时眺望湖山景色。

万壑松风位于松鹤斋后,踞岗临湖,古松参天,康熙常于此批阅奏章,乾隆幼年曾于此读书听课。

东宫原在东侧山坡下,有“清音阁”(戏台)、“勤政殿”、“卷阿胜境”等建筑,湖光山色,忽然开朗,尽在眼前。不幸这组建筑早被火灾,今不存。

苑景区是山庄园林建筑的重点所在,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山区三个部分:

湖区在宫殿区之北,洲岛星布,长堤横亘,山庄风景集中于此。湖面由堤、洲、屿互相联接分割,东为镜湖,南为上湖、下湖,西为如意湖,北为澄湖。湖水流经湖闸与宫墙水闸,通武列川。湖上楼台掩映,馆榭错落,衬以垂柳、红莲,宛似江南水乡。湖景依康熙所题,即有“芝径云堤”“无暑清凉”“云山胜地”“延薰山馆”“天宇咸畅”“金莲映月”“双湖夹镜”“澄波叠翠”;三十六景即占八景。湖区东北角有一温泉,即热河命名之由来。

平原区在湖区之北,远到“南山积雪”山下,一片平原。沿湖岸自东而西,建有“甫田丛樾”“莺啭乔木”“濠濮间想”“水流云在”四个亭子,为湖区与平原区的划界风景,亦三十六景的四景。在这区内有万树园,老榆万株,浓阴满地,驯鹿野兔,出没其间。园内无任何建筑,有活动时,张布帐、蒙古包以供应用;清帝以此作为同蒙古等民族进行狩猎、摔跤、赛马、比武的地方。西部,乾隆时曾建文津阁,贮《四库全书》,书今已移藏北京图书馆,所以馆前道路得“文津街”之名。

山区在山庄西北部,面积最大,地形上被松云峡、梨树峪、西峪三条山谷划为四部分。园林建筑即利用山和谷的变化,或依山跨谷,或踞岗临崖,或掩映于林木之中,或起伏于峦陂之上。康熙建“四面云山”“西岭晨霞”“南山积雪”“北枕双峰”“锤峰落照”五亭,高踞山巅。“梨花伴月”则培植大片梨树林,“风泉清听”则与涓涓流泉声相和。在这地区,也还有若干处康熙时风景建筑,没有列入三十六景的。

利用自然地形,舍弃雕梁画栋,保留山林野趣,这是避暑山庄作为皇家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行宫初建时,康熙就有意题以一个纯朴的名字:“避暑山庄”。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自写《避暑山庄记》,后来,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三)自写《避暑山庄后序》,都发挥的是这个论点。

避暑山庄,既有远近的山峦、幽渺的峡谷,也有湖泊河流和密林浅草,这就给风景建筑的设计以极大的空间自由,可以发挥艺术构思,随着自然景色,作统一规划,把建筑的使用效能分别开来,又加以紧密结合,因此殿阁、楼台、亭榭,都在实景中取得自己应有的独立位置。作为整体园林艺术来讲,特别在乾隆扩建时期,他又把许多江南风景和园林建筑的情趣,引入避暑山庄,构成南北混一的特殊风格。如烟雨楼,即仿自嘉兴南湖;金山亭,即仿自镇江;文园狮子林,即仿自苏州;文津阁,即仿自宁波。但这些建筑仍然带有避暑山庄自己的特色,适应避暑山庄的空间,不是完全搬套。当时的建筑师们运用了他们自己的艺术创造。

避暑山庄的空间大。利用这一点,把树木分类种成大片的榆树林、松树林、梨树林,并题为“梨花伴月”等景,更显得融浑与辽阔。同样,利用这一点,园内豢鹿、放马、养鱼;也自然生养了野兔、松鼠等,也招来了许多山禽野鸟,并题有“莺啭乔木”等景,增添了无限的山林野趣。

避暑山庄的康熙时代的三十六景,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一九一一年清王朝的覆亡,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时期的北方军阀混战,日本对华北地区的侵略和占领,几经这些社会变乱,当然得不到保护和维修,有的已荡然无存,有的现在只留残迹,有的已经过改变。保存到现在还比较完整的,不过八处了,它们是:

一、烟波致爽(第一景),建筑物保存状况较好,内部陈设基本恢复原状。

二、云山胜地(第八景),建筑物和庭院山石,经过维修清整,保持了原来景色。

三、万壑松风(第六景),这组建筑久已残破,但基本结构尚存,近已按原状修复,完整如初。

四、芝径云堤(第二景),堤状如芝英,如朵云,为通向湖区的主要路线,保存如旧。

五、天宇咸畅(第十八景),在如意湖东岸山上,殿连金山亭,足供眺望,原已残破,现经修复。

六、延薰山馆(第四景),

七、无暑清凉(第三景),

八、水芳岩秀(第五景)。——在湖区如意洲上,有一共七景的建筑群,为康熙夏日读书养憩之处,上三处建筑基本还保持原状,其他如云帆日舫等四处,则已经毁废了。

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公布避暑山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有六景得到重新修复,计山区为:

一、南山积雪(第十三景),

二、四面云山(第九景),

三、锤峰落照(第十二景);

计湖区为:

四、芳渚临流(第二十七景),

五、濠濮间想(第十七景),

六、莺啭乔木(第二十二景)。

目前,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的保存,修复,毁废情况,大概如此。至后来乾隆十六年扩建后所增题的三十六景的现状,以及康熙末年到乾隆后期所建的“外八庙”,既金碧之辉煌,亦政治之需要,但因为都不是本书介绍目的所及,就不一一提到了。避暑山庄现已开放,作为游览区,国家将投资逐渐修复那些重点景致建筑。

记得高尔基讲过,博物馆里面的东西,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艺术创造。特别是古建筑、艺术建筑,这个话更对了。我们一方面一口一个劳动人民,但对于劳动人民在建筑上的勤劳和智慧所创造的东西,却不给以应有的尊重。在避暑山庄这个伟大的建筑范围内,并不是没有具体的例子,不能把眼面前的事也完全推到历史上的社会动乱了事。爱护我国过去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族历史的艺术财产,正是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社会主义。什么封、资、修,说不上。

康熙撰《避暑山庄记》的同时,又做了三十六首咏三十六景的诗或词。五十一年(一七一二)刊行,定名为《御制避暑山庄诗》(上下卷),每首诗后,附木刻插图一幅。揆叙、励廷仪、蒋廷锡、张廷玉、陈邦彦、赵熊诏、王图炳等人还为这些诗词作了注,并写了《后跋》。我们现在把这三十六幅插图抽印成册,供游避暑山庄者的参考和纪念。至于康熙的记、诗词,揆叙等的注、后跋,都没有收入。我们的意思主要在画,在这三十六幅风景版画。

三十六幅的最后一幅《水流云在》左下方,镌有款识:计三行:

内务府司库加一级臣

沈喻恭画鸿胪寺序班加二

级臣朱圭梅裕凤同恭镌

说明这三十六幅插图的画者为沈喻,镌板者为朱圭、梅裕凤。张庚《画征录》、胡敬《院画录》、阮葵生《茶余客话》都记载了沈喻画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这一事实。至沈喻是怎样的画家,籍贯、师承、专工等,都没有得到说明,《画征录》甚至说是“不知何许人”。只是在《石渠宝笈》中曾著录沈喻《平林远岫》一轴,此人大概长于山水。世有以“喻”作“榆”者,并记三十六景图为王原祁作,镌刻者为沈喻,皆误。至朱圭,则彭蕴璨的《耕砚田斋笔记》记为吴(苏州)人,字上如,善于绘画和雕刻书画,精细工致,无出其右者。梅裕凤,不详。

上三人,大致情况如此。

这些插图,后来雍正四年(一七二六)编《古今图书集成》收入康熙的《避暑山庄诗》,插图也重刻在内了。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二)和珅、梁国治奉命编《热河志》,也重刻了这三十六幅插图。日人大村西崖于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在日本刻《图本丛刊》,拿《图书集成》本(《经济汇编·考工典·苑囿部》五三——五六卷)为底本,重刻成《热河三十六景诗图》,并收《避暑山庄记》及各景诗词。这样,行世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版画就有了四种,其中《图书集成》与《图本丛刊》本为同一种;《热河志》图翻刻得不甚好。因此,这个复印本是拿康熙《御制诗》原刊本来作底本的。这些插图,画的有头有尾,周到干净,刻也刻得颇为精细,都是不惜工本干的。但是供“御览”的东西,总觉得如意馆气十足,总觉得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康熙有康熙的心事,如意馆有如意馆的派头,御前供奉有御前供奉的规矩。能够留到今天,有这样一部三十六景原刊本的插图,作为避暑山庄园林建筑、山水风物的艺术再现,翻阅起来,还是自有欣赏的价值的。

康熙中,画院画师山东冷枚,奉命画有大幅绢本着色的《避暑山庄图》,现存故宫博物院。乾隆踵康熙之后,搞了一套避暑山庄后三十六景,各以四字为题,命张宗苍作图,未见。

国家文物局罗哲文工程师是古建筑专家,熟习避暑山庄情况,承他提供全部资料;关于地理部分,又请教了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并此志谢。一九七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