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冰河十六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5章 养兵

朱墩只带了足够一千士卒吃三顿的粮食,他们自然是吃了一顿干的,剩下的全部熬成粥平分给五千多人,也只够这些饥饿已久的牧奴们喝个水饱而已。

就这,已经足够让他们继续留在此地,为姜瑜卖命了,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已经很久没有尝过细粮味道。

冬末春初,正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候,青黄不接,上年的积蓄几乎已经见底,连好不容易打来的猎物,也没几分油水。

很多人只是听说此处能有吃食,便跟着来了,不管如何,都能少吃家中一口粮食。

此前,段索到这里十来天,他手里也没有多少粮食,姜瑜麾下三千士卒,自从到了长安一直是当做精锐来养的,一日两餐干食,若有训练执勤,还要再加上一餐,能节省下来送给段索的口粮,并没有多少。

段索和郑才二人,只能拿着钱帛,去附近的一些坞堡里面,购买最便宜的食物,如陈年旧粮、大豆、甚至酿酒剩下的酒糟,如此勉强果腹而已。

这让本就不富裕的鹰扬将军,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土地便不足以养兵,依靠庙堂,做起事来必然畏畏缩缩,束手束脚,这次提前支取一月口粮,外加一堆破烂军械,已经是用光了姜瑜在权翼那里的人情。

但来到此处,草草看过之后,姜瑜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留在长安的选择。

渭北这么多吃不上饭的人,几步之外就是还算富足的关中,一旦苻坚支撑不住,叛贼四处席卷而起,承平几十年里恢复的些许元气,必然尽数被毁,结果只能是生灵涂炭,田地荒芜,千里无烟,最后只剩下一地残破。

到时候再出来从头收拾残局,又何其难也,王猛这一辈人的心血岂不又是白费!

再者,秦州之大,虽然有赵盛之为刺史,但自己年纪轻轻,尚无威望,贸然前去,连整合秦州都做不到,也难成大事!

必须打出一些名声来,才能行割据之事啊!

人在饥饿之时本就没有多少精神,好不容易又一次填饱肚子,五千多人,三三两两挤在一起,就着篝火,酣睡起来,不多时,山谷里便鼾声四起。

大帐之中,四人围着火坑,坐在马扎上,初春的夜晚,寒意依然深重。

郑才出言说道:“主公,我们能养活这五千人吗?”

他现在才体会到当初赵焕管理一军后勤时的难处。

“走一步看一步吧,临行前,我从权公那里预支了下个月的粮草,先给你们,敞开了吃,我看这些人大多太过瘦弱,不吃上几日饱饭,是上不得战场的。”

朱墩开口问段、郑二人:“马匹如何,我们只带了一千匹马过来,将军原本是打算拿这些人当轻骑用的。”

“主公恕罪,我先前说了大话……我原本也只是个牧奴而已,只是代替主家前去投军,才吃了几日饱饭,有了些力气,在此地并无太大名声……”

段索说着低下头来,很是自责。

“主公,您勿要责怪,段校尉自从来了渭北,四处奔波,几无停歇,今日是听闻您要来,才留在营中,不然……”

姜瑜出声安慰道:“哪里会责怪你们,只要尽了全力就好,不要自责,五千人都已经远超我的预期,都要发愁如何养活呢,你继续说。”

段索低头搓着手,继续说道:“曾经与我相熟之人,我与他们讲述了将军的事迹,他们都敬佩将军的英武,好些人招呼亲眷来投,只是,实在穷困……营中马匹,不足五百。”

姜瑜略一思索,又看向郑才,后者会意,抿了抿嘴,说道。

“主公,这山林沟壑之间,也不全是赤贫之人,虽然当初逼迁之时,庙堂故意将其打散,但这么多年下来,还是形成了一些小型部落,那些部落首领,最强的能控制千户人口,手下控弦者千余,但大都……依附于鲜卑人和羌人。”

“我等实在是拿不出什么,来招揽自备武器马匹的人,我们现在能聚集的,大都是些逃奴而已。”

“这些人马上功夫如何?”

“这个主公不必担心,都是放牧出身,弓马都不生疏。”

“依附鲜卑或是羌人,不难理解,他们才是此地的主人啊。”

姜瑜说着,沉思起来,还是要想办法搞钱。

火光之中,段索又开口说道:“主公,还有一事,我最近几乎走遍了这方圆百里,几乎所有的鲜卑头人都在相互串联,甚至也曾有人来劝于我。”

意料中事,姜瑜并不惊讶,问道:“哦?他们都怎么说?”

“谋划东归,只是意见尚未统一,有人想远走邺城去投慕容垂,有人想投就近投靠慕容泓,更多的,还在观望之中,我听闻有慕容暐有子侄到了渭北。”

姜瑜问道:“可知是谁?慕容氏里还是有些人物的,竟然能从高林眼皮子底下跑掉。”

姜瑜当然不是在怪罪高林,长安城里,他只能束手束脚地监视一些重点人物,千余鲜卑各个布控,根本不可能。

“具体不知是谁,只听说是燕帝子侄。”

“那羌人呢?羌人有何动向?”

段索继续说道:“羌人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大部分世居于此,当初跟随姚苌投降的也就几千户,占个小头,他们来的又早,日子能比其他部族好过一点,渭北规模大一些的部族,基本都是羌人。”

“羌人部族倒是没有鲜卑人那么急躁,比较安稳,但我也听到了一些传闻。”

“说来听听。”

“有说姚襄曾经梦见自己穿着龙袍,各部酋长神情严肃,在大殿之下躬身站立……”

姜瑜不以为意道:“装神弄鬼!姚襄哪有天子的命,都死了二十多年了,怎么这时候才传出这种谶言来!”

“剩下有几个是说姚苌的,说是伐蜀之时,姚苌大白天在水边睡觉,周边士卒曾看到水中有神光显现。

还说进军梓潼时,姚苌梦见一个天神,让他早日回乡,好代秦为主!”

这个时代里的人,多少都是有些迷信神话的,段索越说声音越小,等他说完,其余二人也不敢出言反驳。

姜瑜看这情形,又说道:“你们发什么愣!如此简单的谎言都看不穿?我看必定是姚苌自己起了贼心,找人散播出来的,陛下正值壮年,子嗣众多,他姚苌又何德何能,堪为秦地之主呢!”

在朱墩这里,别的什么谶言神话,根本比不得他亲眼所见的姜瑜复生之事,见姜瑜如此说了,立马出言应和。

“对,主公说的对!就是这个老贼自己起了贼心,想带着羌人造反,讲一些鬼话出来骗人,将军,你上疏陛下,拆穿他!”

“你呀,陛下连明着造反的慕容氏都要保,这种捕风捉影的事,他哪里会在乎。”

想到姜瑜被斥责之事,朱墩又骂道:“哼!陛下也是个昏庸的!”

几人也没啥特别反应,苻坚确实该骂,要是能有人上去,给苻坚几个大嘴巴子,打醒此人,倒是为天下立功了。

所谓当头棒喝!

不过也只是姜瑜自己在心中瞎想罢了,当头棒喝乃禅宗说法,离禅宗创立,还有二百多年呢,释道安精通佛学,整日出入宫禁,要是会些禅宗就好了,也不用整日花费心思妄想天命。

“言归正传,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一旦强永败绩,我一定要争取上场的机会,到时候轻骑必须要能上得战场才行!”

“段索!郑才!”

“末将(属下)在!”说到严肃处,二人起身行礼听命。

“我要将你二人开革出禁军,从此以后,明面上,你二人与我,与禁军,再无关联,你们可愿意?”

毕竟是私自招兵,明面上还是要做好看一些,让大家都能过得去。

“任凭将军差遣!”

“好,从现在开始,你们不再归属禁军麾下,这五千人,我就交给你们!若有外人问起,就说是渭北义骑!”

“唯!!”

“段索为渭北义骑主将,主管战事,郑才为军司马,主管后勤诸事,以段索为尊,若有紧急事,来不及上报与我,尔等可以自行其是。”

“我再给你们留上三百骑卒,以作中坚,十日成军,可否?”

段索出言问道:“敢问将军有何要求?”

“你可还记得洛阳之时,咱们与慕容凤的对战吗?轻骑怎么用,你仔细想想他的打法就是,我要求不高,这一支轻骑,能达到彼时丁零人的水平,就足矣。

也就是说,能长途行军,遇到强敌能溃而不散,战时能粘黏、袭扰敌军,即可。”

“记住,轻骑是用来袭扰、追击敌人的,不是用来冲阵的,一定要灵活,同时也要严肃军纪,不要成了盗匪,其中微妙,你二人要自己领会掌握。”

朱墩本来是独当一面的最好人选,但他喜欢猛打猛冲,更适合率领重骑做主力冲阵,反观段索,牧奴出身,领军风格颇为灵活,非常适合统领轻骑。

段索给了郑才一个坚定的眼神,上前领命:“末将领命,如果在战场上坏了大事,将军砍了我的头颅,我也绝无二话!”

“属下领命,定然竭尽所能,不负主公重托!”还是郑才有文化些。

“好!”姜瑜起身,扶起躬身行礼的二人,问道:“你们可还有其他要求?”

“主公,为何只有十日?强永羸弱至此吗?”

“陛下只给了强永一个月时间,强氏落魄贵族,有了这个机会,必然着急立功,十日,其聚兵迎战,足矣。”

朱墩接住话头,说道:“强永的核心就是手下的一千氐人,估计是他家的老底子,咱们在路上都见过,也不是什么精锐,还不如我们的士卒有精气神呢!”

姜瑜继续说道:“就是如此,如果陛下不要那么心急,留给他足够的时间去稳扎稳打,或许还能有些胜算。

限定一月时间,他只能选择仓促进兵,虽有万余士卒,但俱是羸兵,咱们在淮水之南冲击晋军的时候就是例子,当时陶老头一死,全军即刻溃散!”

“你们要明白,此战慕容泓要是胜了,你们方才说的那些鲜卑人,不会再有半分犹豫!”

二人此时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相互看了一眼,神色凝重起来。

“将军,其他的都可以凑合,唯独马匹,弓箭,缺了这两样,万难成军,既然是轻骑打法,弓箭必然消耗巨大。”

“我会想办法,你们不要耽误整编、训练,到时候,我给你多少马,你就得给我带出多少人来!”

“唯!”

几人又闲聊一阵后,起身退去,帐中只留下姜瑜一人。

成军不易,这还未开战,就已经欠了如此多的债,又如何能安然入眠。

于是从怀中拿出写了一半的信件,将那张竹纸摊平铺开,认真读了一遍之前断断续续写出的百十来字,又沉吟一会,拿起桌上郑才的毛笔,开始书写,虽然尽力使笔迹工整,但这双拿惯刀剑的手,实在是写不出好字来。

当然也不能怪刀剑,只不过是自幼舞刀弄枪,从来没有练习过书法而已,就现在这勉强能看的字,还是跟着张炳抄书,抄出来的。

本来要随张炳之行发出的信件,拖拖拉拉,到了此时才写。

反正已经有了白纸,这封信件,姜瑜干脆夹着白话来写。

……

阿鸢姊见字佳,弟瑜拜言,

上次匆匆一面,未能深谈,弟深表遗憾。

及至秦州,都统左腿可否康复些?上次送上之礼物可有收到,可还喜欢?

张炳吾师,凉州大儒也,如今贼寇四起,长安或将不稳,吾已劝其赶赴秦州,开馆授徒,随行有长安造纸工匠及其家眷数名。

弟于长安无聊之际,偶得竹纸制造之法,其所有工艺步骤,工匠皆已掌握,并附有详细记录,此信纸即是弟所造竹纸也。

烦劳阿姊,代为安置工匠家眷,此为秘方,为笼络工匠,还请善待一二。

然仓促之间,竹纸工艺未及试验完全,其成本依然高昂,还请阿姊按照后文所述方向,继续试验探索,以期降低成本,能规模生产,将来此物大行天下,广播文教,阿姊功莫大焉!

竹纸之事,请阿姊代为禀告都统,请都统派出亲卫保护,由阿姊一人全权负责,一旦能够规模生产,即刻大肆售卖,所得财货,交由都统,请代为采买粮草存储。

等长安事了,瑜定回天水,当面致谢阿姊。

天下不安,唯愿阿姊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