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只想活着的我,称霸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英雄辈出×,吃人?

在典沐三兄弟的带领下,众人缓缓向谯县方向行进。

沿途的景象让典沐心惊胆战:荒芜的田野、干裂的大地、光秃秃的树干,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抽干了生机。

他沉默了。

这就是那个英雄辈出、群星闪耀的汉末三国时代吗?

难道不应该是马上豪情,马下温存的世界吗?

为何眼前的一切如此荒凉?

行军不到一个时辰,几十个衣衫褴褛的流民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哀求。

典沐示意队伍停下,与许褚、典韦一同上前查看情况。

他走到一个年长的流民面前,细细打量起来,但是越看越是心惊。

那人骨瘦如柴,眼眶凹陷,若不是脸上只有少许尘土又能动弹,说是死人也不会受到质疑,头上稀疏花白,身上散落着几根布条,腹部紧紧勒着麻绳。

看样子,是受了侵袭。

典沐心中不忍,招手示意运粮的步卒过来,低声吩咐:

“去拿几张粟饼和水来!”

步卒应诺,迅速端过来几张微黄的粟饼。

还未等兵卒开口,那老丈便一把夺过饼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呛得直咳嗽也不停下,显然是饿惨了。

典沐欲言又止,抬起的手又落了下来。

典沐欲言又止,抬起的手又缓缓放下。他看着周围流民那充满渴望的眼神,叹了口气,又让兵卒取来几十张粟饼分给众人。

分发完食物后,典沐精神有些恍惚。

“这样的时代,要不要去尝试挽救一下呢,万一能行呢?”

“反正和争夺地盘活下去又不冲突!”

坚定了内心的想法后,典沐轻轻拍了拍那老丈的背,帮他顺好气后,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问道:

“老丈,我看您也不像是穷苦人家出身,怎么会落到这般境地?莫非是受到了县令的欺压,或是豪强的剥削?”

他在试探,只要县令有恶行,就可以找个机会杀了入主谯县!

那老丈啃完饼子,咽了口口水似乎是在回味,稍过一会,那浑浊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哽咽道::

“我本是牛村的里正。前些日子蛾贼作乱,我带着乡亲们逃到县城,本想寻求官家的庇护。可那县令听说蛾贼有上千人,竟带着几百官兵连夜逃了!”

“我们不愿出城,但城里无粮可吃,只好出来寻些吃食。谁知遇到了蛾贼打杀,一路逃亡至此。三百多人,如今只剩下这十几个了……其他人,只怕已经遭了蛾贼的毒手,大抵…是入了腹了!”

说到这里,老丈抓住典沐的双手,苦苦哀求起来。

“郎君心善,还求郎君能够救救我等,护送我等返回城里吧!”

“老朽还算认得些字,自认为有些作用,只求郎君收留!”

他话音刚落,身后的流民也纷纷跪了下来,哽咽的哀求声此起彼伏。

“郎君!”

“救救我吧!”

“孩子…孩子…”

典沐心中大为震撼,对这乱世的残酷有了更深的认识。

谯县有曹家和夏侯家两大家族,按理来说再差也能庇护上千人,豪强这种东西,不就是趁着天灾收人的嘛!

可如今,人命贱如草芥,两族恐怕已经收够了佃户,不愿再管这些流民。

相比之下,谯县还算富足一点,那些更穷苦的地方,怕是早已横尸遍野了罢!

典沐心中不忍,在众人欲言又止的目光下,准许流民跟随队伍。

他询问了那老丈的姓名,得知他姓牛名全,见其年老便称呼他为“牛伯”,将他留在身边。

牛全有了活路也顾不上许多,一一应了下来。

看着牛伯那苍老的面容,典沐不禁感慨:未及不惑之年的人,竟被这时代压迫得像耳顺之人般,真是害人不浅!

是的,牛全年纪还不到四十!

牛伯得了命令,随后兴奋地向流民们手舞足蹈起来:“各位,郎君同意带我们回城了!”

流民们闻言个个喜出望外,纷纷爬起来,口中称谢后便跟随在队伍左右。

队伍继续前进,沿途又遇到了不少流民,典沐遇到就会分发一些食物,愿意跟随的也不拒绝。

渐渐地,队伍人数增加到了一千五百多人。

看似是好事,但典沐的心情却愈发沉重。

五百多流民,这还只是活着的。那些死去的,数量恐怕更让人难以想象。

几百?

几千?

乃至上万都有可能!

这还只是一县之地!

这时,许定走到典沐身旁,皱眉低声道:

“子瑜,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流民太多了,粮食分出去,只怕我们自己的都不够使用,要成大事,就不能有妇人之仁!”

许定是许褚的兄长,表字伯远(此为虚构,历史上无记载)。

他对典沐颇为赞赏,但对收留流民一事颇为不解,也不喜。

他是地方豪强,看待这群吃粮的流民……

典沐停下脚步,笑着安慰道:

“伯远大哥放心,只是送到城里,用不了多少的!”

许定点了点头,不再多言退了下去。

到时候让族人过来接收,吃了许家的粮,那就得给许家卖命!

又行军了一个时辰,众人终于抵达谯县。

沐看着城墙,心中疑惑不已。

县令脑子是不是有问题?这么大的县城,说丢就丢了?在城里守着不比在外面安全得多?

谯县的城墙呈土黄色,上面布满了厮杀的痕迹。城墙上人头攒动,大约有三百多人驻守,就是不知道是县兵还是民卒了。

城门紧闭,典沐招呼许褚上前,道:

“二哥,这地方你熟,咱们先进去。”

许褚应了一声,快步上前,浑厚的声音如惊雷般响起:

“守城之人,快快打开城门,我乃许褚仲康是也!”

城墙上伸出几个人影看了一会,遂蹲下低声嘀咕起来:

“这群人看着不像是蛾贼,要不要开门?”

“元让大兄,先问问,说不准是其他地方的官兵!”

“看着不像官兵,像是自行组织的义军!”

许褚!我听说过这人,据说能力扛千斤,是附近许家的豪杰!”

“也有可能是冒充的,且待我试探一番!”

闻言,人影皆是应许,随后他便探头呼喊:

“来者何许人也,可是义军当面?”

许褚后退了几步,眼睛瞪的溜圆,只感觉身后众人都在嘲笑他,怒吼道:

“你等莫不是戏耍于我,我方才明明报了姓名,又为何视作不见?”

城墙上的人闻言不仅不怕,反而笑了起来:

“没错,这就是许褚!”

“是啊是啊!”

“仲康兄弟莫急,我等这就来开门!”

随着城门嘎吱嘎吱地打开,典沐安排了几个人外出打探消息,其余人入城搭设营帐,生火造饭,休养生息,井井有条的布置安排。

至于流民,典沐分了一些粮食后,便遣散了他们,只留下牛伯和一些青壮作为预备兵。

众人纷纷表臣服称主,典沐觉得不好听,便教众人称自己为主公,众人改口。

典沐感慨,古代行军之慢不亲身经历是绝对想不到的,即便如此,也能打下那么大的地盘,真是厉害!

随后带着典韦、许褚二人前往城内。

见众人到来,两人嘴角含笑的迎了上来,一人自称夏侯惇,另一个只顾着笑,看着极为憨厚。

夏侯惇道:

“诸位义士,还请随惇移步县衙一叙!”

典沐看着长相端正,仪表堂堂的夏侯惇,脸色怪异,下意识的摸了摸下巴思索起来。

这是夏侯惇?

夏侯惇不是个独眼龙,天生一副恶人相貌吗?不应该是那种能吓哭小孩的吗?

果然,野史害人不浅!

如此想到,典沐却没有出言询问,只是跟着众人来到略显破败的县衙,围坐在一起。

夏侯惇举止大方,极为善谈,向典沐等人介绍了附近的情况。

这样的夏侯惇,与典沐印象里的人毫无半点相同之意,让他不由频频侧目偷看。

谯县附近的黄巾军并不多,大多是游荡在村子附近的散兵游勇,加起来约三千多人。

许家堡因有典沐三兄弟坐镇,黄巾不敢前来攻打,暂时平安无事。

自打谯县县令逃走,曹家、夏侯家、还有城中卫家便担负起了守城的重任。

毕竟,除了张角直属的黄巾军,其他的黄巾与贼寇无异,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和贼寇没什么区别!

得知典沐等人是抵抗黄巾的义军后,夏侯惇脸上的笑容更甚。

城里的百姓在几家豪强的带领下,勉强打退了黄巾的进攻,但日子依然艰难无比。

他们可不敢让黄巾进城,要知道,张角直属下的黄巾可能会不杀平民,只杀他们这些豪强地主。

但是这地方的黄巾,可是见人就杀!

典沐沉思片刻,决定暂时在谯县待一段时间,但是军备不足,思考后便对夏侯惇说道:

“我们不会在这谯县停留太久,这次经过也是补充一下物资,顺便解决附近的黄巾。”

在他的计划中,打退几波黄巾后,便要迅速前往主战场捞取军功,这样说不定还能得到三大名将的推荐。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扛过这地方黄巾的围攻!

夏侯惇闻言,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僵硬和苦涩:

“子瑜兄弟,若是你们走了,这谯县怕是撑不了太久啊!”

见典沐犹豫,夏侯惇拍了拍胸脯,提议道:

“不如这样,子瑜兄弟与我这三百多人联手,剿灭附近的蛾贼后再离开。我可以做主,为兄弟厚礼奉上!”

典沐笑了。

他的目的,达到了!

来谯县,不就是为了拉赞助吗?如今既有人又有钱,何乐而不为?

至于主战场的决战,那还得好几个月,清理完附近的黄巾再赶过去,时间刚好。

就在这时,外出打探消息的小叔公匆匆闯了进来,神色很是慌张,喘气道:

“不好了,城外十余里处有大股蛾贼往谯县方向奔来,目测大概有三四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