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咱也想被陛下的光芒指引前路
听闻此言,李忠贤的脸色顿时十分精彩,指着自己的鼻子不可置信的说道:
“我?钱塘县丞?”
那个军官点了点头,不满的说道,
“怎么,李举人不愿意为陛下忠诚?”
李忠贤一蹦三尺高,连连摆手道,
“不是,不是,我十分愿意为陛下忠诚,陛下就是我李忠贤的再生父母。
不!
陛下是我李忠贤的太阳!指引着我的前方!”
说着李忠贤手忙脚乱的握紧拳头,重重的砸在胸膛,学着官兵们喊道:
“忠诚!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之荣誉即为忠诚!”
这时,明军军官这才满意地点头,陛下如此重用于你,是该为陛下感恩的时候。
李忠贤只感觉人都要飘了,这些天所受的委屈早就丢到了九霄云外。
此时此刻李忠贤竟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举人是可以做官的,但是需要排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主簿,也是要排队的。
更何况还是相当于副县长的县丞!
李忠贤回到大帐内手脚忍不住颤抖地收拾东西。
此时已经不是被吓的颤抖,而是激动的颤抖!
被陛下的光芒照耀到的感觉就是爽啊!
这可是县丞啊,再怎么说也有七品了,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光宗耀祖,现在自己是直接可以光宗耀祖了。
一些夫子也听说了此事,当即上前恭维。
春风得意的李忠贤笑眯眯的给众人回话,哪有刚才那怨气十足的样子。
还教育其他夫子道:
“陛下是我们的太阳,远迈汉祖唐皇,上马治军,下马安民都是一等一的,有陛下照耀,我浙江安全无虞啊!
诸位同年可要继续努力啊,往后我们在官场再一续前缘。”
哈哈哈,老夫先走一步。”
李忠贤走路带风,嘴里还喃喃着什么“忠诚”。
一众夫子表面上那都是笑呵呵的,一副讨好的样子,实际上心里却是羡慕嫉妒恨,甚至还有骂脏字的。
狗日的李忠贤,你个老王八蛋,刚才还在骂陛下,现在得一点好处就像是摇尾巴的哈巴狗。
文人风骨呢?
不过这县丞真的好香啊,我要是努力一点,用心一点,陛下会不会也给我个知县当当?
我也想被陛下的光芒照耀!
咱也想被陛下的光芒指引着前路!
与此同时,朱靖君正在仓库检查,这都进了富阳几天了,是该盘点一下自己的家产了。
朱靖君抓起一把稻子装模作样的闻了闻,
“这稻子一闻就有一股香味,肯定是今年的新稻。”
这时候,粮官赶忙凑上来谄媚的说道,
“陛下真是厉害,一闻便知道这是今年的新麦。”
其实这是昨年的稻谷。
但谁敢不给陛下面子。
水稻一般在三四月种下,七八月收获。
很明显,这是在说谎。
朱靖君没有做声,抬眼看了一下后面跟着的一众官员,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对,少了做笔记的动作。
这可不行,这是对工作的不认真负责。
朱靖君又抓起一把稻谷,揉了揉,搓了搓,又凑近闻了闻,板着脸说道:
“这稻谷的实在是太湿,朕还闻到了一股霉味,你们粮仓是怎么管理的?
来人,将负责此事的粮官拉出去注入恩情。”
粮官顿时魂飞魄散,一把跪在地上,哭诉道:
“陛下饶命,下官知错了,下官马上整改,马上整改。”
朱靖君冷哼一声:“你求朕朕也不会放过你!今天是你自由呼吸的最后一天!”
说完,这位粮官很快就被拉出去注入恩情了。
“至于你嘛…”朱靖君看向了另一个粮官,对那个粮官说道:“留着为朕感恩!”
在经历劫后余生后,那个粮官赶忙磕头道:
“谢陛下宽宏大量,下官一定谨遵陛下的意思,将仓库管理好,不让陛下失望。”
朱靖君面无表情的点点头,然后继续走访粮仓。
“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灰尘,粮食可是拿来吃的,放在满是灰尘的粮库,你们怎么管管的?将士们能放心吃?”
“这里的为什么还有老鼠,要是老鼠把本来属于我们大明新军的粮食给吃了,将士们饿肚子了该怎么办?”
“这麻袋怎么是破的,稻谷还流出来了,你们是怎么办事的?你们在伪清就这样?”
活下来的这个粮官被朱靖君一连串的质问吓得瑟瑟发抖,只能不断地应承着,表示一定会尽快处理好一切。
朱靖君冷哼一声:
“这么多问题你记得住吗?还不快去拿本册子给记住,然后一条一条的给落实下去,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粮官顿时点头哈腰的说是,然后连滚带爬的去拿纸笔,当然,肯定是钢笔。
从此,每逢陛下指点工作,所有人都知道拿上纸笔,还要拿起相机,一边倾听一边记录,还要装作深思熟虑的样子。
清点了一下家底,目前咱大明存粮数万石,白银大概有三十多万两。
很明显,这是很穷的,现在大明新军有五千多名精锐官兵需要养着。
就拿粮食来说,除去士兵,百姓也需要分配。
要是遇上战争,将士的消耗每天高达四五斤,还有一些运输的损耗。
所以目前看来粮食的缺口还不小。
银子看起来有三十多万两,但现在的火枪火炮和医疗器械都需要钱来购买,这大清也没地方去抢的啊!
还好现在大明新军的军饷发得不高,每月才三五两,每月只需要支出两三万两。
虽然大部分大明官兵都是被强拉的壮丁,现在又被洗脑了,比较的服从。
但是军饷还是要意思一下,人都来给你效力,还是要给人补偿一下,家里少了这么重要的男性劳动力,每月发个三五两白银还得够意思吧。
现在浙江的粮价大概在二两一石的价格。
盘点了一下家产,朱靖君只感觉后背发凉,实在太穷了,必须要开源。
而开源的方式就只有扩大地盘了,所以攻略江浙的方略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5月14日,多云转晴,今天是个好日子。
朱靖君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虽然目前穷是穷了点,但是整顿了内部,革新了军队,还在富阳站稳了脚步,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胜利。
可以说是现实是残酷的,但是未来是光明的。
只见坐在底下的朱简福说道:
“现在,我大明新军已经扩编为满编旅,但我大明只有富阳钱塘二县,毫无疑问的是,军饷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
一旁的范时中站出来说道:
“陛下,听说杭州乡绅又捐钱捐粮给杭州巡抚了,听说要组织精锐要剿匪剿贼……”
朱靖君勃然大怒,站起身来,威武霸气的说道:
“马勒戈壁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些杭州的地主士绅居然不服王化。
下达朕的最高指示,起大明新军,攻打杭州。
此役,朕将会亲自指挥,不破杭州,誓不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