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名师讲稿精要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气一元论

第一节 气一元论构建概述

宇宙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或者说,宇宙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这是古今中外哲学家们无法回避,但又不断思索与争论的问题。宇宙是什么?在《淮南子》一书中的定义为:“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由此,宇指的是空间,而宙指的是时间。所以,宇宙就是时空的概念。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西方,有关于此的最有影响力的论断是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可如今,西方科学家们却陷入了困惑和尴尬之中,比如“什么导致了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又究竟发生了什么?宇宙真的有一个开端还是永恒存在?”等问题,至今还都悬而未决。

那么,东方哲学家是如何探索宇宙本原和构成的呢?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显示出了极高的智慧,运用哲学的思辨对宇宙的生成进行探讨。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就建立了一系列有关宇宙本原的,并且明显带有东方思维和认知特征烙印的学说,比如“太素”“水地”“道”“太极”“精气”“阴阳”“五行”“元气”等。

先秦两汉时期的哲学家们秉持宇宙进化论的观点,主要构建了四种宇宙发生模式:一是“道→气→物”模式;二是“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万物”模式;三是“太极→万物”模式;四是“元气→万物”模式。“太易”和“太极”是古代哲学家对宇宙混沌状态时的一种描述,而“太初”“太始”“太素”则可能是古人对宇宙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或某一状态的一种想象和虚拟。但值得肯定的是古代哲学家均认为宇宙生成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变化过程。

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首次提出了“元”的哲学论点:“元者,始也,为万物之本。”随后,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中发展了董仲舒的思想,正式确立了“元气本原论”。“元气本原论”明确提出,元气是天地万物、人类形体和道德精神的唯一生成本原。“气”是哲学逻辑的最高范畴,“元气”之上不再有“道”或“太易”的存在。可以说,两汉以前有关宇宙本原的各种思想,各种学说大多被“元气本原论”所同化。至宋代,张载又创立了“气本体论”,认为气是宇宙的最初本原,是宇宙的本体,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不论是有形还是无形,都是气的存在形式。所以,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尽管对宇宙的生成产生过多种观点,但最终又趋于统一。在此过程中,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气。

古人创立气这一概念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真实的感知!气的含义虽然很庞杂,但本义却很简单。《说文解字》中说:“气,云气也。”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体验,发现天空中的白云在风的吹动下,或升或降,或聚或散,变幻无穷,即为云气。其实,风的形成就是由于气的流动。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这是古人运用观物取象思维所得到的结果。

除了云气,古人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感知到了气。比如,人呼吸时可以感知气的存在,出汗时可以见到蒸蒸热气,打嗝嗳气时能感觉到有气上冲,宰杀动物时也会见到热气与血一起喷发的现象。练气功的人,他们对人体内的气的感知则更为真实,在入静的状态下,如果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某个部位时,就会逐渐感觉到这个部位会被一股暖流包围,这股暖流实际上就是气。有些人甚至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有气在体内上下左右地运行。在观察和体验到这些现象的同时,古人发现:如果气没有了(呼吸停止),生命就会终止;气丢失的太多,人体的能量也会随之大量消耗,出现疲乏或虚弱无力。古人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产生了诸多联想和推理,认为天地间的自然变化和人的生命活动都是在有形无形的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中衍生变动,生生不息。由此,在气本义的基础上,古代哲学家们引申提炼出富有哲学意义并具有抽象性的概念——气,气是客观存在的精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动力。这一思想就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一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