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挑选一本干货书籍
在整个读书环节中,选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如果想学习一项技能,而所读的书却是一本烂书,那就是白白浪费时间。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挑选适合自己的干货书籍呢?
从性质来看,书籍可分为教授具体知识和技能的书籍及能够改变观念的书籍。
教授具体知识和技能的书籍很容易理解,我们读的书大都属于这一类,比如你正在读的本书。
什么是能够改变观念的书籍呢?对于一种技能或知识,每个人的认知观念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使用了三四年的思维导图工具,在潜意识里,我都认为思维导图是帮助我思考和工作的,我也只在这些场景下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直到我读了《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那以后,思维导图就成了我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在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它,我会用它来分析一篇文章、画出对宝宝教育的规划甚至罗列旅行中所需要的物品。
同样,以前我使用清单,也仅仅限于管理待办事项,但当我读完《清单革命》和《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后,我知道了,原来小小的一张清单有这么大的用途,我还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工作流程,标准化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方式。
这些就是能够改变观念的书,说得现实一点,我们的观念就是框在我们头上的枷锁,如果没有一个新的观念来打开它,我们就不知道原来跳出这个圈子之后,外面的世界如此之大。
这种改变观念的书,通常我都读得很快,读完《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这本书我只用了半小时,其他几本类似的书,我也都在一到两个小时读完。但它们给我带来的收益,却是具体的技能书籍不能比拟的,因为有了观念,我就可以摸索总结出自己的使用方法。这几本改变我观念的书,在我看来都是好书,但是,如果你去豆瓣上查一下这几本书,就会发现它们的评分通常都很低,因为改变观念的书通常只是给你讲一些道理,甚至有点像鸡汤,反反复复地告诉你这个观念多么重要,如果不能好好地提炼出它要传递给你的观念,你很可能就会认为它是一本烂书。
干货书籍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道、术、器三大类别。
拿笔记方法来说,我想学如何记笔记,然后我学到了康奈尔笔记法,这是一种具体的笔记方法,就是器。
随着笔记记得越来越多,我可能会想到康奈尔笔记法的实质是对笔记本的记录区域进行物理分区。基于这一点,我会进一步想,既然有康奈尔笔记法,那有没有其他的笔记分区方法呢?有了这个想法,我就找到了黄金三分法、空雨伞笔记法等。像这种在记录之前,先对笔记本记录区域进行物理分区的理念,就是术。
但是,无论你在器和术的层面上下了多大的功夫,能够改变的仅仅是让你的笔记更加工整,查找起来更方便,可用性更强,却不能改变这背后的本质。这个本质是什么?是你的思维方式。你的笔记绝对不可能超过你的思维方式,所以记笔记时的思维方式,才称得上是道。
你可能会问,在挑选书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本书是什么类别呀,我得读了才知道呀,这不就是因果倒置了吗?其实,在选书时,先看一下这本书的目录,并尝试从中找出这本书想要传达内容的主要框架,大抵上就能判断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另外,在选书的时候,还可以参考一个小技巧——我读的书通常是中国、日本和美国这三个国家的。因此,对这三个国家的书,我总结出一个有趣的经验:日本的书通常简单直接,而且很容易读,这些书不管你有什么具体的问题,一来就告诉你一些简单粗暴的技巧,就好像在说:“兄弟,就这样用吧,没错的!”你能很快就读完这些书,在读完之后,一实践,还真管用。像《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零秒思考》等,都是这样的书。所以,如果你急需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记笔记的技巧,那么日本的书籍会是你最好的选择。但是,这些书只属于器的层面上的,只是教你一些具体的技巧,如果你想更深入地学习,它们就不能满足需求了。所以,在读完这些书之后,你可以考虑找其他的书来读。
中国的书大多数会把理论讲得很完善,然后告诉你:“兄弟,听我的没错!”读完之后,你也认同书里的理论,但是想要实践起来,却无从下手,因为通常书里没有把理论转化成实践的具体步骤。因此,中国的书最好和日本的书结合起来,技巧加上理论,最后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美国的书通常很厚,它们会告诉你你所面临的问题,让你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怎么办呢?它马上就给出自己的理论,配合这些理论,它会告诉你一个具体的模型和工具,你直接参照执行就行。比如,众所周知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把事情做完),源自于戴维·艾伦(David Allen)的《搞定》这一本书,这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背景和目的:希望人们在繁重的事务中,仍然能保持心如止水的状态。随后书里提出了GTD的理论并给出了实践的模型和步骤。
知道了如何选择书籍,我们还需要知道这本书到底好不好。
有一个最佳的工具就是豆瓣,在豆瓣上你可以查到几乎所有书籍的评分。通常,如果一本出版一年以上的书,评分人数上千,而且书籍评分在7分以上,那么它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在选择它之前,还要先看一下书的简介和目录,这样才能知道它是否适合你。比如,如果你想尽快解决时间管理上的问题,那么一上来就看关于GTD的长篇大论的书,绝对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相反,简单易行的《番茄工作法》和《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更适合。
对于新书,其实没有绝对的好方法来选择,最好能够事先读一部分。因为现在的出版社越来越注重像豆瓣这样的平台,一本新书出版之前,这些出版社的人会通过各种渠道,找很多人,送他们这本书,然后让他们在一个月以内写一篇书评发到豆瓣、简书、公众号等地方。这就是有些书还没有正式发售,就已经有很多好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