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章 蘑菇培育场
杨家,无数豪门,都如此灰飞烟灭。
果不出李济民所料,豪门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为了所谓家族利益被坑死的家族成员,庶出的旁系分家家族成员不少,他们和佃户一样,是积极的反抗者。
与之相对的,是家族高层的仆人,他们的特权来自家族高层因此非常拥护家族。
从这里,李济民找到了一个拆解豪门的好方法:拉拢佃户、庶出等旁系分家成员,一起对抗家奴和家主。
在起义军枪杆子的配合下,十几天后,通许县所有豪门都已物是人非。
佃户、自耕农和家族中的没落子弟对此无不拍手称快,这也是李济民想看到的。
过去,在起义军的原班人马中,李济民有着不低的威望,可以凭借威望号令所有人。
随着起义军士兵们的更新迭代和地盘的扩大,这份威望将被逐步削弱直至完全消失。
平民出身,还被豪门坑过,前世也不怎么喜欢豪门的李济民不想依靠豪门的支持(即使想也很难 ),就只能直接拉拢平民。
比起平民,豪门及其拥护者的数量终归是少之又少,那个男人说过,团结大多数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现在,豪门的大宅子还在,只是已经变成了集体宿舍提供给平民。
至于家族控制的各种产业,李济民也毫不客气地全部收归起义军所有。
在街头巡逻的起义军士兵配合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通许县的社会秩序迅速恢复。
接下来,就是李济民在三沟村时面临的问题:
食物和瘟疫。
瘟疫的事情很好办,叫来一些本地郎中和脑子灵光的村民们,传授一下《赤脚医生手册》,让他们放手去搞。
整个起义军进城的冬天,县城的平民们都看到了不少在街上挨家挨户敲门主动检查身体的赤脚医生。
相应的,隔离室、医院、以及口罩也都被推广开来。
至于食物的问题则更无须担心,黄家的富裕程度远远超出了李济民的想象。
尼玛,谁能想到起义军在三沟村饿的吃树皮的时候,黄家囤积的粮食多到可以用来酿酒!
穷怕了的李济民二话不说,把黄家的粮食全部收集起来,按人头配给分发到所有人手里。
掺和树皮,李济民敢保证黄家存量足够起义军和三沟村通许县所有人再吃一年。
贫穷限制了李济民的想象力。
唯一让李济民担心的,就是来年春耕时种子的问题。
黄家收的粮食大多是脱壳的,种粮少得可怜。
采用《军地两用人才之友》的科学种植方法,加上集体化生产,李济民保证明年的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
开春李济民打算扩大种植面积,这些种子根本不够。
坐在官府思索了半天,李济民横竖想不出要怎么解决。
《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记载了耕地的方法,但没说在没有种子的时候要怎么耕地。
寒冬腊月,李济民一个人皱着眉头思索着。
“表哥,想什么呢?”
门一推,李自成走了进来。
在李济民的授意下,脑子聪明的李自成负责通许县治安,重情重义的李自敬就被推到了军营里负责训练。
这次来,是李自成想替所有通许县的百姓问个问题:
春节怎么过。
通许县在李济民的整治下不复昔日一片萧条的景象,百姓们最关心的就是即将到来的春节。
谁知道一进来李自成就看到表哥满面愁容。
和李自成讲了自己的问题后,李自成一脸看傻子的眼神看着自己。
“嗯?”
我说错了什么吗?
“表哥,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种的是冬小麦。”
卧槽!
瞪大了双眼,李济民这才想起来,华北是可以广泛种植冬小麦的。
前世是东北人的李济民猛地一拍脑门,想起了被忘到姥姥家的地理知识。
艹,本来和佃户们聊聊天就能解决的问题,我愣是憋在官府冥思苦想了好久。
离谱。
直起腰板,李济民拍了拍李自成肩膀:
“以后治安队专门成立一个民意调查组,专门询问平民们关心的问题和生活中的技巧。”
不了解平民生活中的常识闹出来的乌龙,李济民可不想再经历一次。
没法解决问题不说,丢面子也不好。
习惯了李济民思维跳脱的李自成点了点头,正要问春节的事情,李济民继续道:
“铁匠工坊的事情怎么样了?”
缴获的明军装备质量良莠不齐,武器还好,铠甲盾牌中完好无损的极为罕见。
因此,李济民准备组建一个标准化流水线生产的铁匠工坊,专门来仿制和维修缴获的装备。
通许县的铁匠并不少,但彼此之间很难有统一标准,生产出的东西基本是一人一个尺寸。
产品损坏后必须要找到铁匠本人才能维修,缴获的装备想要修缮需要费很大一番功夫。
“大多铁匠对统一标准生产的东西还有些意见,但对铁匠工坊的归属感爆棚。”
真·把工厂当成家。
前世某些人想破头也做不到的东西,那个男人不费吹灰之力完成,李济民转载标原创成为自己的发明。
仅仅是一部法律,名字是四个字的。
佐以各种福利待遇,前世某些人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东西真的实现了。
核心逻辑就一个:
互利互惠。
然而,这简单的事情,却时常被某些睿智嗤之以鼻。
听了李自成的回答,李济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那个男人,牛批!
“反而是表哥你说的那个蘑菇培育场……”
话锋一转,李自成有些担心地看着李济民。
蘑菇培育场,是李济民制作温棚的时候意外搞出来的东西。
现在没有玻璃,温棚对柴火的消耗很大,但蘑菇就不一样了。
只要温度合适,养料充足,即使没有光也能长得很好。
抄了豪族的家,得到足够粮食后,李济民就把“温棚”改进成了蘑菇培育场,用秸秆就能培养出大量蘑菇。
培育方法自然是《军地两用人才之友》中就有。
“说也说不清楚,表哥你跟我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