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蔡元培故居——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868年1月11日生于一个商人世家。十一岁丧父,家境从此萧条。蔡元培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并学习外语,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中,蔡元培佩服谭嗣同。他认为维新派失败是因为没有培养革新人才,决心兴办教育。
1903年11月,创立东南地区反清革命斗争的重要组织——光复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因不满袁世凯擅权而辞职。1912年1月,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极力鼓吹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1917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提倡白话文,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想。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后,蔡元培与国民党右派联名发表“护党救国”通电,参加清党反共运动。1928年8月,因不愿与蒋介石集团为伍,辞去兼任的所有职务,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32年,同宋庆龄、鲁迅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为争取民主、保障人权、营救政治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抗日战争爆发后,蔡元培移居香港。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著作编为《蔡元培全集》。
蔡元培故居位于东堂子胡同75号(原门牌33号)四合院,接近东单北大街。这座四合院大约是在清朝中后期修建的。1917年至1920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协同全家居住于此处。该院为坐北朝南的二进四合院。一进院有倒座房五间,东稍间辟为街门,硬山顶合瓦屋面,蔡元培在此居住的时候,将此房作为客厅。二进院有北房三间,前带廊,左右各带耳房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均为硬山合瓦清水脊屋面。第三进院有北房五间。蔡元培先生在北京任职多年,自己却未购置房屋,曾先后在东城、西城、宣武区租房居住过。由于蔡元培先生在此院居住时间较长,特别是1919年5月3日在此主持策划了次日的“五四运动”,因而此地被认定为“蔡元培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