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的皇帝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什么是内丹术

谈完了深山古林架起火炉的外丹术,咱们来说说“内丹”这个话题。什什么是内丹呢?其实它是一种通过内在修炼,来达到养生、延年、甚至长生久视的方术。这里的“内”,是指我们的身体内部;“丹”,则是像小小圆球一样的精神意识的产物。所以,内丹术的核心,就是通过调理精、气、神,来实现生命的长久与健康。

说到这里,内丹家有个观点:维持生命的根本,就在于精、气、神这三样。如果能让它们常驻在体内,不老不死也就不是梦。炼内丹,就是将人体的一些部位当作“炉鼎”,用精、气、神作为“燃料”,按照特定的步骤把它们聚集起来,最终凝结成丹,从而实现长生不老。

你想想,这样的功法,似乎就像是把生命当作一锅神秘的药汤来熬煮。内丹术,古书中还有别的名字,比如“内象”、“阴丹”或者“内气”,但本质都是一样的。

内丹术起源于古代的行气、导引、守一、胎息等炼养方术,它的修炼方法与今天所说的气功有着相似之处。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气功养生。这个时期的典籍中,常见这样的记载:“导引蓄气,可以治疾”;“养气自守,性命可延”。这些炼气方法包括服气炼气、吐纳导引、静坐调息等。东汉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被视为炼丹的经典之一,尽管它涉及的是内外丹的结合,但其中的炼养理论却为后来的内丹学说奠定了基础。

到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随着外丹术的发展,内丹的修炼方法也日渐丰富,行气、运气、布气等术语逐渐成形。道家经典《黄庭经》、《养性延命录》、《坐忘论》、《天隐子》等书籍中,都提到了完整的内丹理论。到了隋代,“内丹”这一术语正式出现,但那时外丹仍然盛行,内丹的概念并未广泛传播。由于外丹在长时间的历史实践中未能取得长生的效果,反而屡屡导致意外伤亡,尤其在唐朝时期尤为突出。正因如此,五代时期外丹逐渐衰退,为内丹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从此,内丹逐渐成为道家主流的炼养术。

说到内丹术的代表人物,不能不提唐末五代的钟离权和吕洞宾,这两位大能,几乎是内丹学说的代言人。在他们的《钟吕传道集》里,内丹的修炼方法被总结得相当清楚。最有意思的是,他们提出的修炼目标:把精、气、神凝结成不坏的“阳神”,然后可以自由飞升,超脱生死,达到“天仙”的境界。钟、吕的思想对后世道家的影响深远,几乎成了内丹修炼的标准。

到了宋元时期,内丹派分为南北两宗,其中南宗代表人物是张伯端,他的《悟真篇》把内丹的修炼方法用诗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影响了大量的修炼者。而北宗的代表人物王重阳则创立了全真道,强调通过清修来炼丹,甚至不婚不育。

这些修炼内丹的人,大多相信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大宝贵“药物”,其中“精”是基础,“气”是动力,而“神”则是主宰。内丹的修炼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是筑基——这一步是为了保养身体,打好基础。接着是炼精化气——就是利用精气作为“丹药”,通过意识的引导,使其初步凝结。第三步是炼气化神——将精、气、神三者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圣胎”,在体内运转。最后一阶段是炼神还虚——这个阶段,丹药炼成后,精神可以出入身体,甚至脱离肉体,成为不朽的存在。

关键的步骤之一,就是“大周天”与“小周天”的运转。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意念把“丹药”沿着体内的经脉流动,像是一个循环系统,任督二脉之间的气流不断流转,最终完成内丹的炼制。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一场身心的旅行?内丹家们认为,人体就像一个小天地,天的运转是每年三百六十度,因此称之为“周天功法”。

修炼内丹的人,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明,这个过程充满了自我修行的挑战。外界的欲望、杂念、烦恼,都会干扰修炼的效果。所以,修炼者要保持行为端正、心无旁骛,避免被纷杂的世界所打扰。

炼丹的功效呢,真的是让人惊叹。除了健康、长寿、治病,修炼内丹的人通常气质非凡,心境超脱,做事冷静、豁达。甚至有不少历史上的“高道”活到了百岁以上。

所以,内丹术,不仅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