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轩辕黄帝炼丹术
关于炼丹术,最早的就是黄帝的传说。说到黄帝炼丹、访道、成仙这些事儿,咱得先捋清楚——这都是后人添上去的“神话色彩”。黄帝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没错,但那些丹、仙啥的,根本没啥历史依据。那人们为啥要把这些神奇的事儿往他身上扯呢?原因很简单——黄帝的地位太高了!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所有华夏族群公认的“祖神”。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诗:“我以我血荐轩辕”。在这里,轩辕黄帝的名字已经不单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整个民族的象征,象征着祖国、祖先的崇高和伟大。
说到黄帝作为“祖神”,那得追溯到战国时期。那个时候,中原的各个民族逐渐融合成了汉族,大家都需要一个象征来团结一心。这时候,黄帝就应运而生了。
从那以后,黄帝就成了一个人人崇拜的祖宗,甚至后来形成了什么“汉族世系表”。你看看,连夏朝的祖先就是黄帝,禹的父亲鲧也能追溯到黄帝的曾孙;殷商的祖先喾,也是黄帝的曾孙,秦朝的祖先更是黄帝的孙子。整个华夏民族,人人都说自己是黄帝的后代。这样的“血缘关系”,让黄帝在民间的崇拜地位越来越高。
因为黄帝是民族的祖神,这个位置一旦确立,各种神话、传说就开始围着他转了。你知道吗?医术界也开始给黄帝戴上“医药神”的帽子,最经典的《黄帝内经》其实是后人写的,但却用黄帝的名字,想给这本书加点神性,让它更有影响力。
等到战国以后,黄帝的神话就越发神奇了。什么舟楫、弓箭、乐器、衣服、臼杵,凡是这些生活必需品,都会有人说是黄帝发明的。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把黄帝当作自己的保护神,农民、渔民、船夫、裁缝,都信他,崇拜他。传说黄帝不仅精通兵法,还是能呼风唤雨、调动鬼神、驾驭猛兽的“大能人”。甚至还有人拿他的名字伪造书籍,说黄帝写了《黄帝五家历》和《黄帝阴阳》之类的神奇书籍。
这些神话看得多了,我们也能明白,黄帝为何被认为是炼丹的鼻祖,甚至成了能飞升成仙的存在。这个传说,就是说黄帝在黄山炼丹的故事。黄山啊,位于安徽,曾有个名句说“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就是你去过黄山,你就不想再看其他山了。很多人听到“黄山”这个名字,可能会想,这山是不是黄黄的?其实不是!黄山以前叫黟山,意思是“黑色的山”,山的颜色其实是紫铜色和铁青色混合的。
那为啥突然叫黄山呢?传说是黄帝曾经游历四方,当他看到这座山的时候,觉得这里的山高云低,云雾缭绕,像是仙境一般。于是,他带着术士容成子和仙人浮丘公一起来这里游玩,结果发现这地方有股仙气,非常适合炼丹。所以,他们就在这里定居,开始炼神丹。传说他们先在一座山峰上炼,后来又转到温泉附近的一块大石头上。你想啊,他们就蹲在那块大石头上磨啊研啊,结果竟然把那块石头磨出个大洞来。最后,他们终于炼出了“神丹”,吃了之后,黄帝果然长生不老!
所以,黄山的轩辕峰、容成峰、浮丘峰,就是他们的化身。那时候炼丹的山峰现在叫做“炼丹峰”,那块磨出来小洞的石头,现在也成了著名景点,叫做“丹井”。黄帝炼丹的“遗址”如今已经成为了旅游圣地。
说到黄帝的炼丹故事,历史上还有记载,最有名的就是汉代的《周易参同契》。书里用非常生动的写实手法描写了黄帝和他的伙伴们炼丹的每个细节:黄帝亲自掌炉,太乙神仙负责掌火,八位大神助阵捣炼,淮南王调和药材,场面相当壮观。
除了黄山,黄帝还去过峨眉山,这也是个非常有名的地方,传说中许多道家仙人都曾在这里论道。关于黄帝在峨眉山求道的故事,在不少方志和经典中都有提到,尤其是道教经典《抱朴子》和《云笈七签》,这些书里详细记载了黄帝拜访天真皇人的过程,学习了“真一之道”。有的记载说,黄帝在峨眉山得到了《灵宝经》,学习了长生不老的秘密。
峨眉山上,黄帝留下了不少痕迹。比如圣积寺、凤凰坪、三望坡等等,都是和黄帝有关的历史遗迹。就连一些自然景观,都被赋予了和黄帝求道的传说——比如九老洞,传说当时黄帝遇到一个老人在洞外,问他是否有伴,老者回答说有九个,结果洞就叫做“九老洞”。
从这儿看,峨眉山几乎成了黄帝修道求仙的“圣地”了。
黄帝不仅曾登上峨眉山,传说中,他还曾到过青城山。有人说,黄帝到青城山访道时,拜了仙人宁封子为师,学习道术。宁封子可不简单,他是五岳的“丈人”,掌管着五岳的神鬼。轩皇台就是当年黄帝和宁封真人论道的地方,至今仍是那片山色幽深、仙气缭绕的所在。那里的山峰奇异,灵气四溢,《青城甲记》甚至描述说,天仓诸峰屹立如屏,三十六座,瑶林琼树,金沙玉田,甘露芝草,天地醴泉,种种神异不胜枚举。想来,黄帝求仙访道,确实是理所当然了。
再说说黄帝修炼成仙的传说。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获得了宝鼎神策,那一年是酉月朔日的冬至,黄帝借此天时,迎日推算,反复推演了二十年,整整三百八十年后,终于登天成仙。
所谓“仙”,原本是那些神通广大的方术家幻想出来的超脱尘世、长生不老之人。为了推广自己的“仙术”,这些方士们把黄帝捧成了神仙,并通过渲染这一形象,让它影响深远。不仅如此,还有一些道士们,趁机以黄帝的名义,编写了许多“仙术秘籍”,比如《黄帝杂子步引》12卷、《黄帝岐伯按摩》10卷、《黄帝杂子芝菌》18卷、《黄帝三玉养阳方》20卷等等,推销给皇帝和贵族们,声称这些能够帮助他们长生不老。
在史籍中,不乏黄帝炼丹成仙的记载,甚至有传说提到黄帝的“九鼎丹法”被后来的张道陵继承。张道陵,也就是东汉时期的张陵,五斗米道的创始人,传说他获得了黄帝的“丹法”,并发扬光大。关于这一点,东晋大丹家葛洪在《神仙传》中提到,张道陵原本是个博学的太学生,但他渐渐意识到学五经并不能延年益寿,于是转而追求长生之道。他得到了黄帝的“九鼎丹法”,用药炼丹,但烧制金丹的费用极其高昂,几乎耗尽了他的财富。后来,他决定前往四川传道,赚取财富,用以购买药材,最终炼成了金丹。
葛洪的描述揭示了两点:一是所谓的黄帝“九鼎丹法”其实是方士们在西汉末、东汉初期托黄帝之名编造出来的修炼之术;二是炼金丹的费用极为昂贵,普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直到明代,宋濂在《汉天师世家》中更进一步考证,竟然认为张道陵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宋濂的研究认为,张道陵出自姬姓,是黄帝子孙青阳氏的第五代后代,黄帝赐姓“张”。更有意思的是,张道陵生前曾拜巴郡的江州令,但他最终“弃官”隐居洛阳北邙山,修炼道术,并最终得到了黄帝的“九鼎丹书”。
看来,黄帝的“丹法”,可谓是传家宝,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家族秘方不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