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工业化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不仅成为全球坐二望一的第二大电影票仓,也是增长潜力最大、最有特色需求、生态竞争最激烈的电影市场。诚然,在从产量大国迈向质量强国的征程中,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整体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电影学者邵牧君就曾提出“电影工业论”,强调中国电影亟须从观念转型与机制变革两个方面着手。21世纪初期,中国电影产业升级,以制片人中心制和创意制片管理为核心的电影工业化理念开始不断深入人心,国产奇幻电影巨制《画皮2》完成了生产观念与机制的初步转型。

如今,从西方掀起的新一轮社会思潮与观念转向席卷全球,伴生了全球化、消费主义、数字时代、后工业化等理论与实践的思辨与研究热潮。比如,数字时代下,互联网企业重构了影视产业生态,老牌传统企业的主体性优势日渐消解。而以知识生产为轴心的后工业时代,科技精英与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产业创新与变革的最大软肋与掣肘。

同时,消弭时空疆界的“全球化”又为中国影视行业提出一道崭新的命题——保持民族性与本土化传统。在理论层面,“中国电影学派”提出打破西方理论局限,尝试构建当代中国电影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在实践层面,从践行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合流的《战狼2》到被盛誉为“开创国产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两部教科书式范本为本土化叙事与全球化工业体系的融合开创了探索路径。而与全球化互为表里的消费时代下,个体差异化消费的满足与多元化商品生产观念之间的契合矛盾日益凸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合理降低行业内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产业变革的当务之急。

本书梳理和图绘了近年来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轨迹与阶段性成果,结合国内外丰富的案例,以敏锐的视角回溯和探寻中国影视工业化体系的源头和本质,同时强调了工业化体系不只是高新技术和重工业的表层概念,更是以IP为内核的版权价值与品牌意识的逻辑机理。本书力图摆脱长期以来电影收益过度依赖票房、版权价值缺乏深度开发、项目风险难以防控等不利局面。在结构编排上,本书以影视产业链的各环节为切入口,从项目研发、投融资、制片、发行、营销、放映、影视品牌开发、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等八个章节勾勒和解析工业化体系建构的流程、困境与对策。

综上,中国影视产业正在迈向工业化体系搭建的崭新时代,技术与艺术、工业与美学、创作与市场相生相伴的工业化进程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