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新空间:南宁五象新区打造国家级新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国家级新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功能定位

(一)基本原则

自国家级新区建设以来,各新区相继发布了规划或实施方案,提出了各自的建设原则,综合各国家级新区的建设经验,国家级新区应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第一,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开发的原则。在国家级新区规划建设阶段,要充分对接并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新区规划要求,制定新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布局重点、任务方向等。在新区基础设施配套上,提出合理可行的开发方向、推进时序和管控措施,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第二,要坚持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原则。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必须统筹考虑产业培育、人口集聚与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促进各类先进要素资源向新区流动集聚。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推动新区成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优质区域。

第三,要坚持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在国家级新区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开发土地、水、海域等资源,增强资源保护意识,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充分考虑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优化布局主导产业、配套产业,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挥更大的规模效应。推动新区发展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在新区基础设施配套上,要秉承绿色生态理念,推动资源节约利用。

第四,要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创业的原则。国家级新区是创新创业的功能新区,要充分发挥新区在综合改革、体制创新上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建立高效便利的行政管理机制,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更多创客平台,并完善创新容错机制,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发展经验,带动新区成长。

总体而言,国家级新区建设要充分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东北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总体布局,认真落实新区总体方案和发展规划,突出体现落实国家重大改革发展任务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示范作用,加快集聚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新区绿色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新区整体发展实力,力争在带动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功能定位

总体来看,国家级新区在建设过程中要立足区位、交通、政策、要素等优势,扩大新区全方位开放合作,推动综合试验改革,保持经济增长速度长期领先于所在省份的总体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扩大经济规模,提高产城融合发展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国家级新区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平台、扩大开放合作的新窗口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功能区,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1.体现国家战略

国家级新区建设必须首先服务于国家战略,要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确定自身发展定位。从现有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定位来看,部分国家级新区承担着国家层面的战略使命,如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对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对我国北方对外开放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则是我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对探索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更多的新区在战略定位上往往更突出其在本省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带动作用,进而服务国家战略,如贵州贵安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江西赣江新区等。研究发现,早期成立的新区往往凸显其国家层面或区域层面的战略定位,新成立的新区则更多突出服务本省份发展的战略定位,尤其是第三阶段成立的国家级新区表现尤为明显。

2.推动综合改革

从18个国家级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来看,相当一部分国家级新区突出改革先行区的发展定位,尤其是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大连金普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和长春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在功能定位上突出改革先行,丰富改革经验,以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此外,其他国家级新区在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上均突出强调综合改革、专项改革的发展方向。随着国家“四个全面”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级新区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承担更多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意识,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服务于“四化同步”建设。

3.优化区域发展

国家级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从18个国家级新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国家级新区总体分布较为分散,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目前尚无一个省份拥有两个国家级新区。东部地区共有10个国家级新区,中部地区有2个国家级新区,西部地区有6个国家级新区。这一分布特征与我国的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上相符。为加快西北地区发展,国家批复建设兰州新区、陕西西咸新区;为加快东北振兴,国家批复建设大连金普新区、哈尔滨新区和长春新区。随着国家级新区发展进入内外结合和稳步推广阶段,国家级新区将逐渐向各个省份扩展,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打造开放窗口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不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国家级新区在我国开放战略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方面源自国家级新区大多是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区等重要的对外开放功能区,另一方面源于国家级新区在政策、要素、体制机制等方面拥有的特殊优势,对投资主体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国家级新区是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内外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典型国家级新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发展模式见表1-1。

表1-1 典型国家级新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发展模式

表1-1 典型国家级新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发展模式-续表1

表1-1 典型国家级新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发展模式-续表2

表1-1 典型国家级新区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及发展模式-续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