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天坛·祈年殿
建设沿革
天地坛·大祀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坛之初,天地合祭。
祈谷坛: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祭制度,在北郊安定门外建地坛以祭地,在大祀殿南建圜丘以祭天,大祀殿弃用,改为祈谷坛,天坛便专门作为祭天、祈谷的场所。
天坛·大享殿: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大享殿已经和今天的祈年殿样式比较接近,但屋顶的颜色不同,从上至下的三层屋顶分别为蓝、黄、绿三色琉璃瓦。
天坛·祈年殿: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建大享殿,全部改为蓝色琉璃瓦,更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祈年殿毁于雷火,次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完工。

你知道为什么祈年殿要建成圆形的蓝顶吗?
设计思想
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这种设计受到了“天蓝地黄”传统观念的影响。

剖面图

俯视图
结构形态
祈年殿是一座三层重檐圆形大殿。
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内部没有常见的大梁和长檩(lǐn),檐顶以柱和枋承重,共有28根楠木大柱,柱子环转排列。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