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青春还在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照进现实

杨青禾竟然也有了一个暧昧对象,她的名字叫做李萍萍。

李萍萍是计算机系的大四学生,比杨青禾大两届。毕业典礼结束之后,她即将告别校园,踏入社会。

在此之前,李萍萍也是学生会的成员,她和杨青禾在学生会共事期间,由于工作中的频繁接触,所以日久生情、李萍萍逐被青禾踏实稳重的气质所吸引,虽然两人有着年龄上的差距,但她却毫不在意。

尤其是在上次成功举办校园歌手大赛之后,李萍萍对杨青禾的爱慕之情愈发强烈。她开始主动创造各种机会接近杨青禾,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向他表达自己的心意——有时是一瓶不经意递上的饮料,有时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甚至在活动中故意选择坐在他旁边,试图引起他的注意。李萍萍希望通过这些点滴积累让杨青禾感受到自己的真诚与执着。

然而,面对李萍萍的爱情攻势,杨青禾始终表现得模棱两可。他没有刻意回避过李萍萍,但也一直没有明确表示出任何对李萍萍的喜爱之情。

按照杨青禾的说法,李萍萍即将毕业,而他自己离毕业还早,两人之间的未来太过不确定,因此并不适合发展一段恋情。

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种托词罢了,青禾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但他长相端正、举止得体,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相比之下,李萍萍的外貌则显得逊色许多——小眼睛、塌鼻子、身材矮小,再加上体重超标,使得两人站在一起时显得极不般配。

临近放暑假之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慈善志愿者活动,杨青禾作为活动负责人正在忙碌地处理各项事务。

这天,李萍萍又专程来到学生会找他。

“青禾,这次活动的预算我已经核对过一次了,你再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纰漏”李萍萍把打印好的一份表格递给了杨青禾。

杨青禾抬头看到是李萍萍,露出了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委婉地说道:“萍萍姐呀,你不是快毕业了吗?这些杂事可以交给别人去做嘛”

李萍萍却不以为意,反而带着几分俏皮地说:“这一块一直是我负责,交给别人怎么能放心,你就这么着急把我撵走啊”

“哎呀,萍萍姐,你误会我了,我这不是看你马上快毕业了,怕给你添麻烦嘛”杨青禾边看预算表边解释道。

“那我现在告诉你我不觉得麻烦”李萍萍假装生气地瞪了他一眼,下一秒又害羞地补充道:“况且越到毕业的时候,我越是舍不得你。”李萍萍顿了一下,又加了一个字“你们”

听到这句话,杨青禾的动作微微停顿了一下,转念之间他又用安慰的语气对李萍萍说:“放心,萍萍姐,毕业以后咱们也可常联系啊,没事的时候还可以经常聚一聚”

这句话把李萍萍说的喜笑颜开,他从包里拿出一瓶果汁递给杨青禾,关心地说:“给,青禾,特意给你带的果汁,天气这么热,小心中暑。”

“谢谢萍萍姐”杨青禾接过果汁,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仿佛是对她最好的回应。

看到杨青禾接受了自己的心意,李萍萍心里乐开了花,但因为还有其他事情要忙,她起身准备离开,临走前不忘叮嘱一句:“记得给我打电话啊,我还有点事,先走了。”

“嗯,萍萍姐路上慢点”杨青禾热情地回应着,目送她离开了学生会。然后又一脸平静地处理着剩余的工作,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大四毕业典礼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整个礼堂被装点得庄重而温馨。红色的横幅高悬在主席台上方,上面写着“青春不散场,未来更辉煌”的金色大字,与台下毕业生们身着的黑色学士服形成了鲜明对比。

随着主持人宣布典礼正式开始,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校领导逐一走上台前,为每一位毕业生佩戴学士帽,并与他们合影留念。轮到李萍萍时,张校长亲自将学士帽戴到她的头上,还亲切地拍了拍李萍萍的肩膀,低声对她说:“恭喜你啊,萍萍,马上就要毕业了,你爸就你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以后工作了可要常回家看看啊”

李萍萍笑嘻嘻地回答:“那是一定的,张伯伯,以后我就在新宁,我哪也不去!”

刚从台上下来,李萍萍便迫不及待地拨通了杨青禾的电话,高兴的说:“青禾,告诉你个好消息,刚刚我爸来电话说,我可以留校了,先在信息学院当指导员,两年后转正当老师!”

听到这个消息杨青禾惊讶之余又心生羡慕地说:“是嘛,那恭喜你啊,老师又稳定又有寒暑假,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嗯,但其实工作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后能天天见到你了!”李萍萍的声音里透着一丝羞涩,她说出了这句话后便挂断了电话。

而另一头的杨青心里却忧心忡忡。刚才李萍萍的话已经足够直白,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但对于青禾来说,这段关系始终让他感到矛盾和纠结。

其实,杨青禾很确定自己不喜欢李萍萍,无论样貌还是性格她都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青禾之所以一直没有拒绝李萍萍,其实背后还有一段的隐情。

原来这个李萍萍并非等闲之人,她土木学院李院长的独女。李院长在新宁大学扎根多年,不仅是学术界的佼佼者,更是校内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仅资历深厚、专业能力出众,在学校内外的关系网也广泛而稳固。无论是校领导还是其他院系的同事,无不对他敬重有加。

在新宁大学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如果能得到李院长的一句肯定或一次关照,往往意味着可以少走无数弯路,而这才是真正吸引杨青禾的地方,也是让他犹豫不绝之处。

但很快现实便让他作出了决定。

毕业典礼后的几天,杨青禾的生活似乎恢复了平静。然而,这种平静很快被打破——李院长突然叫他去办公室一趟。

刚走进那间熟悉的办公室,李院长便以一种亲切的语气招呼道:“来小杨,快坐,别拘束。”

“院长,您叫我来是有什么事吗?”杨青禾试探性地问道,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也没什么事情,就是叫你过来聊聊天”李院长和蔼地说,他的目光落在了杨青禾身上:“你跟了我这么长时间,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是知道的,踏实稳重,事情交给你我一直很放心”

杨青禾听闻此言,连忙谦逊地回应:“这都离不开您的指导,还有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那是我觉得你是个可塑之才,要是换作别人,我才不会这样呢。”李院长的话带着几分肯定,让杨青禾感到既荣幸又紧张。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对了,今天叫你啊,其实还有一件事,这也是我的一块心病。”李院长终于进入了正题,他的表情变得略显严肃,却又透着几分无奈,“就是我的这个女儿……”

听到这里,杨青禾已经猜到了几分意思,但还是礼貌地附和了一句:“萍萍姐人很好,给了我很多帮助。听说她留校了,还得恭喜萍萍姐。”

李院长摆了摆手,叹了口气,说道:“我这个女儿啊,从小就被我们惯坏了。我和她妈对她百依百顺,本来给她找好了京南的工作,结果她非要留在新宁市,说是想离家近一点……其实我知道她心里想的是什么。”

说到这里,李院长直视杨青禾,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杨啊,我很看好你的,希望你以后也能帮我们多照顾照顾萍萍。你的家庭情况我也了解,这个你放心,以后我能帮上忙的地方一定竭尽所能。”

杨青禾顿时愣住了,大脑一片空白。他没料到李院长会如此直接地点破一切。面对这位在学校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他感到不知所措,甚至一时语塞。

看到杨青禾的表情,李院长似乎也不想强迫他,于是温和地说:“没事,青禾,不要有负担,你回去再想一想”

杨青禾还没有回过神来,却鬼使神差地对李院长脱口而出:“院长,您放心,我明白您的意思”

从李院长办公室出来以后,杨青禾的脑子很乱。他到现在还没有谈过恋爱,曾几何时,他看到宿舍的兄弟们和女朋成双入对时,也幻想自己能有风花雪月的爱情。他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个长发飘飘的姑娘,不需要很漂亮,但可以陪他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一起为了未来而奋斗。

可当下面临的却是一个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杨青禾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陷入了沉思,微风从他的发梢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过了好一会,他低声喃喃自语:“像我这样家庭出身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做选择呢?”

杨青禾和李萍萍的关系是在放假前正式确立的,但他并未向任何人提及,仿佛这一切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然而,刚到放假,杨青禾便一反常态,早早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与他不同的是,贺蓝宇和小舒选择留在新宁,因为他们需要打理奶茶店的事务;而江维民则计划带着果儿外出旅行。唯有林凡依旧按部就班,默默准备回家过暑假。

临行前,林凡给孟羽琪发了一条短信:你什么时候回家?

对方回复:后天的车票。

随后,两人便再无交流。简短的回复让林凡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憋闷与压抑。

原本这几天林凡心血来潮,打算邀请孟羽琪一起去上海参观世博会,但孟羽琪的冷淡回应让他瞬间失去了兴趣。

赌气之下,他决定独自前往上海。

从新宁到上海只需四个小时的车程,他买了下午两点的车票,简单收拾了洗漱用品和几套换洗衣物,吃过午饭后便匆匆出发。

一登上火车,热闹的人流和窗外飞逝的景色让林凡的心情渐渐明朗起来。他暂时忘却了与孟羽琪之间的不快,对即将到来的旅程充满了期待。这将是他去过的第三个城市,而上海的繁华与魅力更是令他心驰神往。

傍晚六点多,火车缓缓驶入上海站。当林凡走出车厢时,一股炽热的空气扑面而来,瞬间包裹住了他的全身。他深吸了一口气,感叹道:“这就是大上海的感觉!”尽管这股热浪比新宁更加闷热潮湿,却丝毫没有冲淡他的兴奋。相反,这种真实的触感让他觉得这座城市仿佛正张开双臂欢迎他的到来。

走出车站时,林凡的肚子已经咕咕作响。没想到坐车竟也是一项体力活,短短四个小时的旅程让他感到疲惫不堪。车站通道两旁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各种店铺,林凡挑了许久,才选了一家卖盖饭的小店。他花了三十块钱点了一份简单的盖饭,这顿饭不仅填饱了肚子,还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上海物价的昂贵。

林凡有点心疼,他剩下的生活费估计是不够这趟旅行了,无奈之下只能给母亲郝秀娟打电话要钱。

其实林凡是极其不想打这通电话的,他觉得父母平时都是省吃俭用,而自己在外面这样大手大脚的潇洒,有点对不起父母,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面对了。

郝秀娟听到儿子在上海的消息,二话不说就表示要给林凡打五千块钱,并再三嘱咐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母亲,郝秀娟从小就培养林凡要养成节俭的习惯,但出门在外,最先担心却还是儿子别在钱上受屈。

这次林凡没想到这次母亲这么大方,现在他的钱包一下子鼓了起来,心情无比的愉悦和放松。

天色已经不早了,需要先找个住的地方,这个时候林凡才后悔没有提前做好攻略,如今,他只能在火车站附近四处转悠,试图寻找合适的旅店。

这时,一个背着包的中年妇女向林凡走了过来,热情地问道:“小伙子,要住宿吗”,

林凡警惕的摆摆手说:“不要不要!”

对方还不死心,继续介绍着:“我们这是单间,还有独立卫生间、空调,姐带你先过去看看,不住也行”

林凡依旧摇摇头:“我真的不需要,我等朋友呢”说完便快步走开,他可不敢住附近的小旅店,不仅不干净,而且还有安全隐患。

于是,林凡干脆继续往远走了走,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黄色建筑物,楼顶上挂着醒目的标志,写着“I家酒店”,林凡听说过这个酒店的名字,是全国连锁,卫生和安全都有保障,林凡心中顿时有了主意,他决定就是这家了。

到了酒店前台,林凡看了看房型,大床房是320元,标准间是300元,林凡开了一个标准间,对他来说大床和标间都一样,标准还能便宜点。

办完手续后,时间已经不早了。林凡背着包走进房间,发现里面放了两张单人床,除此之外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活动空间了。卫生间做成了干湿分离,洁白的毛巾整整齐齐的放在毛巾架上,洗漱台上摆放了两套洗漱用品,下面放着两双干干净净的一次性拖鞋。

看到这一切,林凡感到很知足,在上海能住上这样的酒店已经很不错了。

他打开空调,准备冲个澡放松一下。这时,房间电话突然响起。林凡拿起话筒,礼貌地问:“喂,你好,请问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声音:“先生您好,请问您需要按摩服务吗?”

“额……不需要。”林凡迅速挂断电话,一脸无语地摇了摇头。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林凡便收拾好背包,从酒店出发前往上海世博会会展中心。尽管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当公交车驶入市中心时,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透过车窗,林凡看到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地面上的街道干净整洁,行人都穿得时尚洋气,马路上的各种豪车川流不息,整个城市仿佛一台精密运转的巨大机器,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

林凡的心中满是赞叹,他想起小时候听长辈们提起上海,总说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如今亲眼所见,才发现这里的天空竟然也会更蓝一些。

公交车沿着宽阔的马路一路向前,两旁的建筑逐渐变得更高、更现代化。四十分钟后,公交车终于抵达目的地。

林凡刚下车,一个醒目的吉祥物映入眼帘——这是世博会的官方吉祥物,叫做“海宝”,看起来像一个竖起的大拇指。

正在惊叹眼前的景观的时候,旁边过来一个中年大叔热情的和林凡搭话:“小伙子,第一次来世博会吧?”

林凡回头一看,是一位五十多岁、带着老花镜的大叔,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他点点头说:“是啊,我专门从外地过来参观世博会展馆的”

大叔笑着指了指“海宝”,说:“你看,这个吉祥物叫做“海宝”,他可是世博会的‘门面担当’呢!你注意看这个吉祥物,其实它是根据汉字‘人’来设计的,代表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林凡仔细看了看,还真是这么回事,他觉得眼前这位大叔很在行,于是继续问:“那您经常来这里吗?有没有什么推荐的地方?”

大叔摸了摸下巴,说:“我住得近,已经来了好几次。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建议你先去中国馆看看,那是咱们国家的骄傲。不过现在是暑假,人肯定不少,你可以先挑些人少的小展馆逛逛。”

林凡感激地点点头,记下了大叔的建议。两人聊了几句后,林凡道谢告别,开始排队买票并经过安检。正值暑假,游客络绎不绝,队伍虽然漫长,但秩序井然。

进入会展中心后,林凡发现果然如大叔所说许多场馆都需要长时间排队,于是他决定按照大叔的建议,先参观那些人流较少的展馆。

这些展馆各有特色,不仅展示了各国的文化和科技成果,还设有售卖区,游客可以购买纪念品或特色商品。

林凡顺着人流来到了南非馆,遇到了一位黑人售货员。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真正的黑人,他们的肤色比林凡想象中更深,接近炭黑色。突然,林凡瞥见柜台上有一只精致的钱包,那是一款男女通用的小包,设计简约大方,林凡一下子被它吸引住了。他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来,如果把这个小包送给孟羽琪,或许。。。。

正当林凡还在盘算的时候,黑人小哥已经用一口流利的英语热情地招呼他过来,林凡看到对方在向自己招手,嘴里说个不停,他只听懂了一句“come here!”。

像林凡这样从小县城出来的孩子,他们英语只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还远远达不到流畅交流的水平,不过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林凡硬着头皮指了指那个放在柜台上的小包,用一句蹩脚的英语问道:“hao much?”

黑人小哥伸出四个手指,回答林凡:“forty”。

林凡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在确定小哥说的是四十而不是十四后,赶忙从钱包掏出钱来,成功地买下了这只钱包。

这是他第一次和外国人交流,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从南非馆出来后已经中午了,看到外面排队的游客依然热情不减,他摸了摸咕咕作响的肚子,从背包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午餐:两块“好丽友”派、一根“王中王”火腿肠和一瓶矿泉水。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出门在外的标配干粮,如果热水方便的话,“好丽友”派会换成泡面。

吃完了他的午餐,林凡顶着烈日来到了中国馆,中国馆宛如一顶高耸的红色华冠,巍峨壮丽。简介上称其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在排队期间,林凡凭借自己有限的专业知识认出了建筑中的钢结构工程与斗拱架构,这让他不禁沾沾自喜。

旁边的人在聊天:“听说里面那副《清明上河图》确实挺震撼的,把画里的人都动起来了,就像真的一样。。。。”

林凡听后更加期待了。

林凡进到了中国馆后,发现这里共有三个展区,分为“东方足迹”、“寻觅之旅”和“低碳行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路人说的那副《清明上河图》

原来是将原画面放大到100米的背景墙上,并采用现代技术使画中的人物具有了动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林凡置身其中,感觉自己也像是画中人物之一,走在热闹繁华的街道上,与画中的人物一起共享承平盛世与人间烟火。

离开中国馆时已经下午四点了,尽管还有很多馆没参观,但林凡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他心里规划着接下来的行程。

外滩紧挨着南京路步行街,这两个景点就在一起。林凡先到的是南京路步行街,作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它全长1528米,以“金带”为主线,贯穿于整条步行街中,“金带”上布置了购物亭、问讯亭、广告牌、电话亭等城市公共设施,两侧则是数不清的百年商场,处处都体现着上海的百年繁华与纸醉金迷。

南京路的尽头就是外滩,林凡到这里时夜幕已经降临,黄浦江上吹过来阵阵凉风,对岸是灯火辉煌的陆家嘴金融中心,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矗立在江畔,周围的摩天大楼熠熠生辉,美轮美奂的景色都深深震撼着林凡,

他本以为新宁已经是个大城市了,但是没想到在东海之滨还有一个远超新宁的地方。这个地方让人迷醉,让人沉沦,但也让林凡感到遥不可及。

这趟上海之行将成为林凡一生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第二天早上,林凡收拾好行囊,就向上海告别了。他本想在这里多待几天,但上海的消费太高了,对林凡而言这不该是他的久留之地。又经过一整天的奔波,林凡回到了林源县,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象,林凡知道自己从梦里回到了现实。

到家时,母亲郝秀娟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有林凡最爱吃的红烧鱼。当熟悉的美味滑入口中,林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此时此刻他好像忘记了那些绚烂的城市美梦。

“上海世博会怎么样?”林国强好奇地问,对于他而言上海同样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

“那可真是太震撼了。。。。。”林凡顿时来了兴趣,滔滔不绝的给林国强讲述着他在上海的所见所闻。

林国强和郝秀娟兴趣盎然地听着,他们听着、看着眼前的儿子,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超越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