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6章 谈判
远在万里之外的东欧罗巴,“尼亚罗马”国。
首都布加勒斯特郊外,一座规模宏大、戒备森严的工厂区。
高大的厂房鳞次栉比,烟囱林立,铁轨纵横交错,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加工特有的气味。
厂区大门上方,悬挂着巨大的尼亚罗马文标牌——“Uzina de Mașini Unelte 'Steaua Roșie'”(红星机床厂)。
这里,是尼亚罗马国内最重要的精密机床制造基地之一,也是此次姜晨率领的龙国技术考察与经贸谈判代表团的目的地。
此刻,姜晨正和他的两名助手——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王建国,以及年轻干练的技术翻译兼秘书李晓梅——在工厂厂长瓦西里·波佩斯库和总工程师格奥尔基·约内斯库的陪同下,参观一条正在组装高精度万能工具铣床的生产线。
与龙阳军工厂那些老旧昏暗的车间相比,“红星厂”的厂房明显更加宽敞明亮,地面也更整洁。
虽然使用的设备也并非全是最新型号,但整体维护保养状况良好,一些关键工序上,已经能看到带有初步数控装置(可能是程序控制或简单的数字显示)的“新式”机床,这让老王看得啧啧称奇,不时低声和姜晨交流着技术细节。
“波佩斯库厂长,约内斯库总工程师,贵厂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姜晨透过李晓梅的翻译,适时地表达了赞赏,语气诚恳,“特别是这款FU-325型万能工具铣床,它的主轴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比我们国内同类产品要先进不少。”
他没有过分吹捧,而是点出了具体的型号和优点,显示出自己并非外行,这让陪同的尼亚罗马人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波佩斯库厂长是个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的中年人,典型的东欧官员模样,闻言哈哈一笑:“姜同志过奖了!我们‘红星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始终致力于为我们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提供最优质的机床设备!FU-325是我们技术人员的心血结晶,代表了我们尼亚罗马机床工业的先进水平!”
总工程师约内斯库则是个瘦高个,带着深度眼镜,不苟言笑,显得更像个纯粹的技术专家。
他点点头补充道:“这款铣床不仅精度高,而且结构坚固耐用,操作也相对简便。我们相信,它一定能为贵国的工业建设做出贡献。”
结束了上午的参观,双方来到了工厂的会议室,准备进行正式的谈判。
长条形的会议桌两侧,龙国代表团三人和尼亚罗马方面的工厂领导、工程师以及一名来自对外贸易部的官员相对而坐。
气氛友好,但空气中已经开始弥漫着一丝商业谈判特有的紧张气息。
虚伪,而又充满了金钱臭味。
简单的寒暄过后,姜晨率先开口,直入主题。
“波佩斯库厂长,各位尼亚罗马同志。首先,我代表龙国政府和相关工业部门,对贵方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对面众人,“我们此次前来,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希望能够引进贵厂生产的一批先进机床设备,以提升我国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国防需求。”
他示意李晓梅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清单递交过去。
“根据我们前期的技术调研和贵厂的产品目录,我们初步希望引进的设备包括:高精度万能工具铣床(如FU-325或类似级别)10台,精密万能外圆磨床(RU-280级别)8台,中等精度滚齿机和插齿机各5台,以及光学坐标镗床2台。当然,具体的型号和数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行商议。”
清单被传阅着,尼亚罗马方面的几个人脸上不动声色,但眼神交流间,显然对龙国方面一开口就要引进如此多数量、且都是他们厂技术含量较高、较为畅销的精密设备感到有些惊讶。
对外贸易部的官员,一位名叫尼古拉·乔巴努的中年男子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姜同志,你们提出的设备清单,确实都是我们‘红星厂’的优质产品。我们原则上愿意加强与兄弟的龙国在工业技术领域的合作。但是……这些精密机床,技术含量高,制造成本也不菲。不知道贵方打算以何种方式进行支付?”
这才是关键问题。
姜晨微微一笑,似乎早有预料:“乔巴努同志,考虑到我们两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传统友谊,我们希望能够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此次交易。”
“以物易物?”乔巴努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旁边的波佩斯库和约内斯库也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是的。”姜晨语气坦诚,“我们知道,尼亚罗马在农业和轻工业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嗯……暂时的困难或短缺。而我们龙国,在经历了前些年的调整后,目前的粮食产量相对稳定,轻工业品,如纺织品、日用百货、自行车、缝纫机等,也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出口潜力。”
他身体微微前倾,者在谈判中能给对方足够的心理压力:“我们愿意提供大量的优质粮食,例如大米、玉米,以及贵国市场可能需要的各类轻工业产品,来换取贵厂的机床设备。具体的兑换比例和商品种类、数量,我们可以详细谈判。我们相信,这种方式能够满足双方的实际需求,实现互利共赢。”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
尼亚罗马方面的人显然对这个提议感到有些为难。
用他们引以为傲的高技术精密机床,去换取粮食和日用消费品?
这在心理上似乎有些难以接受,也显得“掉价”。
总工程师约内斯库首先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固执:“姜同志,恕我直言。粮食和纺织品固然重要,但它们的价值,如何能与代表着现代工业核心技术的精密机床相提并论?一台FU-325铣床,凝聚了我们多少工程师和工人的心血!用多少吨大米或者多少匹布才能衡量?”
贸易部官员乔巴努那老狐狸也开始了帮腔:“是的,姜同志。以物易物虽然是一种可行的贸易方式,但在价值评估上往往存在很大分歧。而且,我们更倾向于通过正常的货币贸易,或者至少是用我们同样需要的工业原材料、矿产资源来进行交换。”
老王在一旁听着翻译,眉头也微微皱起,低声对姜晨道:“小姜,他们这是嫌咱们的东西技术含量低,想要硬通货或者矿产呢。”
姜晨却依旧保持着平静的微笑,他知道真正的博弈开始了。
他没有直接反驳对方关于价值的说法,而是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
“波佩斯库厂长,刚才参观时,我注意到贵厂虽然管理有序,但似乎……嗯……工人们的精神面貌,好像不是特别……饱满?而且,我听说,最近尼亚罗马国内,因为农业收成和进口问题,部分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是不是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挑战?”
这话问得极为突兀,也极为敏感!
波佩斯库的脸色瞬间变了,笑容僵在脸上。
乔巴努和约内斯库也明显愣住了,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和警惕。
这正是姜晨在来之前,通过系统信息和一些公开渠道信息分析出的、尼亚罗马当前面临的一个潜在软肋!
七十年代中期,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包括农业集体化的一些后遗症、自然灾害以及对重工业的过度投入,尼亚罗马确实在一段时间内面临着粮食短缺和消费品供应紧张的问题,虽然官方极力掩盖,但这在社会层面是客观存在的。
姜晨没有等待对方回答,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精密机床固然是工业的明珠,代表着技术和未来。但是,厂长同志,官员同志,工程师同志,请想一想,如果工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如果商店的货架上空空如也,如果社会因此而产生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再先进的机床,又能为谁服务呢?它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尼亚罗马方面强装出来的镇定,直指他们内心深处最担忧的问题。
“我们龙国提供的,不仅仅是粮食和商品,更是稳定!是保障!是能够让贵国平稳度过暂时困难,集中精力发展核心工业的坚实后盾!”
“用一部分暂时无法直接填饱肚子的先进设备,换取能够立刻解决燃眉之急、稳定民心士气的物资,这笔账,我相信各位睿智的尼亚罗马同志,一定能算得清楚。”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波佩斯库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不停地用手帕擦拭着。
乔巴努紧抿着嘴唇,眼神闪烁不定。
约内斯库也低下了头,不再言语。
姜晨的话,虽然直白甚至有些冒犯,但却精准地击中了他们的痛点。
粮食和民生问题,是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无法回避的政治问题。
如果龙国的提议真的能帮助他们缓解国内压力,那么用机床来交换,似乎……也并非完全不可接受。
过了好一会儿,还是贸易部的乔巴努打破了沉默,他的语气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强硬,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
“姜同志……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也非常……现实。关于以物易物的具体方案,以及你提到的……国内情况……这已经超出了我们工厂和贸易部一般业务的范畴。我们需要……需要向布加勒斯特的中央领导同志进行详细汇报,并等待他们的指示。”
姜晨心中微微松了口气。
对方没有当场拒绝,而是选择上报,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他知道,自己的策略奏效了。他抓住了对方的软肋,将谈判的主动权,一点点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当然,我们理解。”姜晨点点头,恢复了温和的语气,“我们有耐心等待。我们相信,尼亚罗马的领导同志一定会做出明智的、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决定。在此期间,我们技术团队也希望能继续在贵厂进行更深入的技术交流和学习,可以吗?”
“当然,当然欢迎!”波佩斯库连忙说道,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可以暂时将棘手的谈判问题搁置一下,“约内斯总工程师会亲自安排,满足贵方技术交流的一切合理需求!”
第一轮的交锋,以一种微妙的平衡暂时结束。
姜晨知道,真正的谈判还远未结束,后续必然还会有反复和拉锯。
但他已经成功地撬开了一道缝隙,为引进那些宝贵的、能够改变龙阳军工厂命运的先进机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远方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