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埃隆斯塔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铁幕(1957)

翌日,克林姆林宫。

冬日里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冷冽,穿过厚重的历史尘埃,吹拂在红砖砌成的堡垒。西侧墙体弹孔处新补的灰浆尚未干透,那是1917年十月革命留下的印记。

北塔楼顶端的红宝石五角星轻微震颤着——这是昨夜卫星过境引发的次声波共振,塔内克格勃特工正在调整防空雷达频率以追踪太空目标。

这座苏联人心中最高的权利殿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辉,那高耸的塔楼和坚固的城墙,静静地屹立于莫斯科河畔,见证着主人的变换和历史的兴衰。

此时,二战的阴霾尚未彻底消散,东西方的冷战铁幕已然落下。恰如丘吉尔几年前的著名演讲--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只有雅典,放射着它不朽的光辉,在英、美、法三国现场观察下,自由地决定它的前途...”

正是这段讲话,奠定了东西方两个意识形态和军事集团的对立。

而现在,赫鲁晓夫,这位身材魁梧、眼神锐利的苏联领导人,身着一件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胸前佩戴着鲜红的勋章,正端坐于巨大的雪松木办公桌后。

办公桌上,最新版《真理报》压着份中央情报局关于U-2侦察机的绝密报告。

当钢笔尖划过布拉格时,地图背后的隐藏扬声器突然传出捷克斯洛伐克语广播——这是克格勃测试新型干扰技术的全频段覆盖装置。

赫鲁晓夫用笔杆敲击索菲亚的位置,那里钉着保加利亚共产党送来的玫瑰精油瓶,香气正中和着办公室残留的硝化甘油炸药气味。

“赫鲁晓夫同志,科罗廖夫总师的加密线路接通了。“秘书说话时,军装第二颗纽扣的钽金属屏蔽层正吸收着美国大使馆方向发射的微波窃听信号。

他抓起听筒,恰好瞥见窗外钟楼时针的阴影投在捷尔任斯基铜像肩章上,这个光学巧合将十月革命时间(10:25)与卫星入轨时刻完美重叠。

“亲爱的赫鲁晓夫同志,向您报告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在拜科努尔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借助P-7火箭成功进入地球轨道。”

“太好了!祝贺你,科罗廖夫同志,你和你的团队,没有辜负国家的重托。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啊?”赫鲁晓夫兴奋地挥动左手,“美国人还在用黑白电视看猫王扭屁股,而我们已经把共产主义送上了太空!“

赫鲁晓夫左手挥动间,袖口露出格拉佐夫手表厂特制的太空防磁机芯,表面刻着“致第聂伯河水电站建设者-1932“。他的右手食指在地球仪北纬45度划出焦痕,那是1954年“雪花“核试验导致美国小麦带辐射尘沉降的预测路径。

“谢谢您,正是在您所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下,我们才能取得如此划时代的成就,这也是我们给十月革命的献礼。这意味着我们在太空探索领域,已经真正的领先于美国和全世界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说得好!这次通话是加密的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一名出色政治家的素养让赫鲁晓夫迅速冷静了下来,“下面才是我真正要问的,你们在地球轨道发现什么异常没有?”

对面一阵短时间的沉默,“截至目前,没有任何发现。但卫星刚刚开始运行,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不过...”

科罗廖夫停顿了一下,“单从太空探索的角度,这也是在您的领导下的一次壮举,是人类探索宇宙新的一页,您的名字必将随之载入史册。”

“你说的没错,但我还是想找到通古斯大爆炸的元凶,以及那艘不知藏在何处的母舰。”赫鲁晓夫的声音低沉而冷静。

“机器的探测手段和能力毕竟有限,短时间内很难大幅提升。”科罗廖夫斟酌了一下,“其实除了机器,还有个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我们的探测能力和范围。”

“什么办法?”赫鲁晓夫急切地问道。

“送个人上去!机器是死的,只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去运行,而我们人类却是活的,可以用眼睛去发现任何不同寻常的东西!”

“奥?”赫鲁晓夫来回踱步,“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是像马戏团的空中飞人那样挂在火箭外面?”

“额...那也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想法。”听筒里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夹杂着P-7火箭燃料泵测试的磁带录音——这是科罗廖夫特意播放的胜利背景音。

“但我更倾向于用AMG6铝合金打造一个返回舱,让宇航员呆在里面,就是制造图-95轰炸机机翼的那种材料。“

“那...你们需要几年的时间准备?”赫鲁晓夫追问道。

科罗廖夫斟酌片刻,竭力思索着这位领袖的耐心底线,然后小心翼翼的说到:“五年。”

“我只能给你三年。”赫鲁晓夫斩钉截铁道。

“三年后的十月革命纪念日,让返回舱在红场上空抛撒《共产党宣言》金箔——我要资本主义的天文学家们用望远镜读马克思!“

赫鲁晓夫咬碎的核桃壳嵌入布拉迪斯拉发驻军坐标,果仁油脂正缓缓渗入罗马尼亚油田分布图,“我要让资本主义国家看到,苏维埃的星辰不仅能环绕地球,还能带着镰刀锤子安全归来。“

当夜23:17分,英国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的马克Ⅱ型射电望远镜捕捉到持续0.3秒的信号中断——这是斯普特尼克1号首次飞越伦敦上空时,其镀铬外壳将大本钟的灯光反射回大气层引发的电离扰动。

凌晨的《华盛顿邮报》编辑部里,总编本·布拉德利盯着美联社传真照片上模糊的光点,突然把威士忌浇在CIA提供的轨道参数表上:“告诉排版室,头版标题用初号哥特体——红色月亮要亮得刺穿自由女神的火炬!“

第二天,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