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章 桓俊
其实桓方这时还真没感觉多饿……
挨过饿的大部分都这种感觉,便是那阵饿感过后,反不会感觉饥饿,只会感觉身体无力。
桓方肚子发出那咕咕之声,大概率是因为方才茶汤饮用过多,腹中又空无食物,肠胃蠕动所致。
不过累倒是真累……
只是场面过于尴尬,既然长史都如此言语,他便顺着话头,满脸通红下去休息。
才刚出门,便在门口遇到赶来议事的桓俊,
桓方不待自家父亲问话,赶紧施了一礼,匆匆离去。
弄得桓俊一阵莫名,随即若有所思……
进堂在和长史程秉相互见礼之后,转头朝自己女儿问道:
“你四兄何故匆匆离去啊……”
他以为郡府有甚紧要之事讨论,需要避讳桓方,故此点了一句:
那是你阿兄,有甚值得避讳的……
桓氏看着自家父亲,心底有些无奈:
“阿父下次再早些到就好了……”
她这父亲,能力不是特别强,却甚要面子,每次议事,自家夫君、长史、都尉俱皆到齐,他才压轴而至。
自己每每提醒与他,他却倒说自己心向夫家,不为母家作想。
自己还要如何为母家着想?
父亲能力不强,却忝居郡中主簿一职,此非郡守心腹不能任;
大兄任职户曹,执掌郡中户籍、人口,
田亩登记、赋税征收,皆可插手,为郡中实权要害之属;
四兄担任仓曹,郡中粮草仓储都归他管,手握着郡中粮草收支……
这些要害部门,自家夫君连士氏族人都未征辟,而交与桓氏,便是为报桓氏当初支持之举,
父亲却还不知满足,数次让自己劝说夫君,征辟其他桓氏子弟。
唉,问题在于桓氏也再无其他有能力者,与以征辟啊,总不能让无能之徒忝居高位吧。
自家夫君品行,可以内举不避亲,但是无能之人,他是真不会辟用啊……
父亲若不是全心全意领桓氏支持夫君,又算有些能力,口风严緊,夫君也是不会让他担任这主簿之职的。
贪鄙而不自知,
这便是她看不上如桓氏这等边地土豪的原因……
桓俊闻听女儿言语,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这是在说我来迟了啊……
自己这女儿自打出嫁以来,越发疏离母家,处处向着夫家,现在都敢埋怨起自己父亲来了。
以前多孝顺乖巧的孩子啊,怎么成亲之后就成这样了呢?
也是,宣太后为楚国王女,不也是出嫁秦国后,对楚开战,丝毫不作手软吗。
自家女儿与之相比,也就不算什么了。
唉……还是自家女婿贴心,处处想着妻家,不像他那忘恩负义的妻子。
长史程秉一听桓氏话语出口,就觉得不对,
果见桓俊脸色陡然变得阴沉,然后神色数度变化,赶忙圆场道:
“桓主簿毋要多想,夫人是怜惜四郎罢了……
四郎一夜奔波,水米未进,连休息都顾及不上,便入太守府跟夫人禀报北部都尉变故,
偏偏我又恰好上职,四郎心细,怕有遗漏,又与我述说了一遍,
如此一番折腾,四郎早已疲饿交集……”
他笑着起身,将桓俊引到他的位置,笑说道:
“桓公你是不知,方才四郎肚鸣如鼓擂,着实把我也惊了一跳……
故此我才让四郎下去吃些饭食,下榻就寝。”
桓俊听闻程秉一番劝解,面色果然转好。
待他落座,程秉又转身朝桓氏笑道:
“夫人言外之意,若是主簿能早些到来,便可亲耳听闻四郎之言,
毕竟若是我们转述,难免会有些许疏漏。”
桓俊偏头,看向女儿桓氏:
“原来如此,
那北部都尉到底出了何事?为何会将“夕还”全部放归?”
桓氏也不想跟父亲关系搞僵,便亲自把桓方所述,仔细讲与自家父亲。
程秉还不时在一旁补充一句……
“如此说来,叛贼已经夺取津市、北部都尉,及所在全部兵甲钱粮……”
“那贼军会不会在取得这些兵甲之后,攻掠其他县城,甚至郡城……”
即便是桓俊,也知道北部都尉兵甲被夺的严重性,这比损失七百郡兵严重多了。
人可以招,兵甲却难搞。
贼强一分,我弱一分,折损就是两分……
“不无可能……”
程秉忧心忡忡,
“目前看来,这次攻破北部都尉的贼军,极大可能是五年前作反,被太守平定后逃入禁溪的反贼余孽……”
程秉之所以有如此判断,是因为士燮治理下的交趾,人民富足,吏治清明,
偶有官吏欺压良善,郡府也能依法惩办。
只有豪强受到限制:税赋徭役必须缴,土地兼并别再想,
然士燮却积极为交趾恢复商路,联络蜀商,这些豪强其实是受益的,
那点本该缴纳的税赋徭役损失,也就觉得没什么了。
即便这两年刺史加派税赋,士燮也通过那些叛贼奴隶,为交趾抵消大半。
因此,现在的交趾,是没有叛贼诞生的条件的。
唯一可能就是逃入禁溪的那群贼人了。
“这群贼子五年前就曾劫掠县城,攻打郡城,
此次取得兵甲钱粮,实力大增,极有可能再行旧年之举……”
桓俊听闻程秉之言,深表赞同,
“德枢所言极是,
当务之急,应速速派出人手通知各县,谨守城池,加大进出之人盘查……”
“同时招募青壮,增添郡兵数量,若郡中有变,方有足够兵卒前去救援。
当下府库之尚算宽裕,兵甲装备千人,问题不大……”
他是郡主簿,郡中钱粮、兵甲俱都清楚,故此能根据已知状况,拿出相应对策。
程秉对招募青壮,充实郡兵并无异议,府库宽裕也算属实,兵甲能装备千人也不是虚言;
但若说装备千人,府库还宽裕就不尽相实了,因为府库中那些兵甲是为留守郡城这一千五百人汰换之用。
兵甲使用,不可能没有磨损,任何州郡都不可能不留下足够更换的装备,否则兵士就废了。
如果真如桓俊所言,将郡府武库中所有兵甲装备新招募的郡兵,郡兵人数倒是有了,
但是打着打着,兵士武器折损,没有武器更换了,还怎么打?
人不是跑光、杀光了?
桓俊如此言语,无非还是面子问题,但是在座数人,谁不知其中详情……
如此言语,又是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