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始终坚守学术阵地
蔡先生从1948年发表《辽史文学王鼎传正误》起,至今已有七十年,仍不改初衷,继续从事研究工作,执着地坚守在学术阵地。
蔡先生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历史教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回忆范老论学》文章时说:“花花世界中的种种引诱,也可使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动摇治学的本志。即使在学术工作中,受到外界的赞许容易使人自满;遭到不当的批评容易使人灰心;遇到困难也可使人避难趋易,转移方向。因此,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往往成为通病。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论到文学之难,说‘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困境能使人颓废,顺境也可使人荒疏。所以处困境或顺境,都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才能坚持自己的学业,坚定不移。”他曾多次讲到范老从1940年在延安开始编写《中国通史简编》,为此,范老的一只眼几近失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二十年间,范老排除各种干扰,精力几乎全部灌注在这部书的编写上。蔡先生正是以范老为榜样,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或名利诱惑,始终不渝坚守在学术阵地上。
我到所里后的几十年间,亲身经历了编写《中国通史》的艰辛。这期间有社会大环境因素的干扰,也有当权者狭隘的办所方针的影响,一度使《中国通史》编写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蔡先生曾萌生带着通史研究室人员转到历史所继续编写《中国通史》的想法。蔡先生正是不畏艰险,在克服种种困难之后,最终完成了《中国通史》的编写。我认为,苏轼一首《定风波》词作很符合蔡先生的思想境界,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