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1章 工作时称职务
两个身着便服,面白无须之人推开神机营校场侧门。
少年迈开步子,笑呵呵和王周氏说着些家常走了进去。
王大福两股战战,也跟着迈过门槛,
眼前少年竟然自称“朕”?!
难道自家老娘一个贫民区巷子摆摊蔬菜农产品的老太太,
居然真认得高高在上的天子?
很快这个不可思议的猜想得到了证实。
少年轻车熟路带着两人穿过侧厅,来到刚才王大福面试的之处后方,刚才那个脸色面色白净的大人和另一位身材威武的黑脸面试官几乎同时离席,一齐上前行礼:
“陛下!”
王周氏看自己儿子一副魂飞魄散的傻相,偷偷拍他后背一下:
“大郎,天子是个好皇帝,好说话得紧。你挺起胸来,别给老王家丢脸!”
两位面试官,自然就是卢象升和孙传庭了。
崇祯见他两人下跪,常带着笑容的脸上难得严肃起来:
“卢少校,孙少校快起来。”
“朕已说过,【昭文宗室学院】,【大明投资公司】和其下辖【天雄军】自成体制。三令五申以后军中只行军礼,不行跪礼。”
“这里没有皇帝,工作时只称职务。”
“两位可是没有听到我的话?!”
最后一句反问声音高了八度,震得两人心中一颤。
孙传庭跪在地上刚要磕头谢罪,被卢象升一把拉起,低声提醒:
“军礼!”
这才恍然大悟,和卢象升一起按照之前皇帝的要求,迅速抬起右手放到太阳穴边:
“朱少将好!”
皇帝立正站直,也用同样动作还礼:
“卢少校,孙少校好!”
两人看到皇帝脸上恢复些笑容,终于松了口气。
只听崇祯问道:
“今天的面试工作如何?”
卢象升答:
“已面试一千五百八十二人,按照前三日与朱少将讨论的标准,初步筛选出三百三十五可用之兵。”
孙传庭答:
“已面试一千六百七十三人,按照前三日与朱少将讨论的标准,初步筛选出一百二十三可用之兵。”
从太监,外戚和钱龙锡手中一共“募捐”到现银,黄金,地契,古玩字画,珠宝等财物,
经过袁妃核算总计价值约1725万两银子。
比平台“募捐”之后崇祯估计得还更多一些。
再加上【昭文宗室学院】和【大明投资公司】,
有了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宋应星,徐光启,孙元化这个志同道合,颇有凝聚力小班底,
崇祯自觉穿越过来的第一阶段任务,已经超额完成。
接下来,要开始专注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还是赚钱。
要赚更多的钱,把大明投资公司做成真正的现金奶牛,让不长眼的文官士绅因为错过低价认购股份的机会而后悔莫及——
当然不是崇祯被文官看不起生气了,幼稚到要打脸文官出气,而是他一开始就定下募捐策略:
“软柿子上夹棍,硬骨头割韭菜。”
对外戚,太监,宗室,晋商这种没有任何拉拢必要的群体直接上夹棍。
对文官这种暂时还要捏着鼻子继续合作的,则用更微妙的方式——炒作大明投资公司股份来回割韭菜。
崇祯前世搞自媒体之前曾经在一家大型私募基金上班,自认为一千年后割癌股股民韭菜的手法搬到今天来,完全可以对士绅形成降维打击。
只需要做出一次漂亮的账面成绩,
那么以后投资公司盈利可以割,亏本也可以割,不把文官们割几个上天台跳楼不算完。
第二,则是宣传。
要打破士大夫对社会舆论的垄断,形成一条直接通向普通百姓的宣传路径……
第三,自然是科技。
华夏几千年来领先世界,却在未来一百年里被西方反超,成为了各大列强砧板上的鱼肉。
归根到底,是没有发生工业革命,错过了全球大航海的红利期。
崇祯前天专门和抽了三个小时和徐光启详谈,目前看来情况很不乐观……
除此之外,
还有外交该如何处理蒙古,朝鲜,东瀛之间的关系,令这几个邻居尽量起到牵制后金的作用,为大明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容错率;
海贸触犯东南士绅利益,以及怎么处理郑芝龙;
如何铸币,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改变当前大明普遍使用称量货币的落后局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千头万绪,已经将崇祯那张一开始只写了孙承宗几个名字的纸写得密密麻麻,不得已又找了张A2大小的纸,重新誊抄一遍。
然而,
这么多事情里,最最紧急重要的,还是练兵。
无论赚钱,宣传,科技,海贸,
哪件事都不可避免要触犯到大明一些人的利益。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总有人会铤而走险,尝试用暴力方法让崇祯这个皇帝物理消失。
教员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
没有一支只服从自己意志,关键时刻会站在自己身后的可靠军队,所有计划都不过空中楼阁而已。
现在明朝比较能打的关宁铁骑,名义上是孙承宗建成的,但到了此时已经基本成为祖大寿等辽东将领的私兵,立场全靠辽东将领的私德维系,一旦换个软骨头的全军投敌指日可待。
之后的卢象升的天雄军,孙传庭的秦兵,也是差不多性质,
两人战死之后就一蹶不振。
至于洪承畴的洪兵就更不用说了,打打流寇还行,要和后金对阵只有送菜的份。
要论战斗力强,忠诚度又高的,还得是四川秦良玉手下的白杆兵。
不过秦老太太受儒家忠孝思想影响太深,打后金的时候倒是无虞,可以后崇祯觉得自己必然要和士大夫起利益冲突的……
想来想去,
还是得自己练兵。
要练一支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上都武装到牙齿,真正只听听命于皇帝,自己指哪打哪的强兵出来!
至于怎么练,崇祯和孙传庭卢象升商量了两天,
以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基础,参照后世那支人民的军队,制定了一系列流程。
其中第一条,就是筛选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