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从洪文定出道,青梅是傻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有人来拉投资

《给爸爸的信》会在三月份上映,另外《笑林小子》等电影,其实早就陆续上映了。

朱研苹他们的制作速度,同样是特别快的。

余国华在很早之前,就得到了上映的消息。

但朱研苹不像汪晶那样,会给余国华他们邮寄录像带。

这些电影同样不会在内地上映,不过等到了现在,开始陆续有各种盗版的录像带或者光碟在内地传播了。

余国华找了几天,总算把盗版的全部买回来。

现在还找不到正版,只能买盗版,他们一起看完余欢当小和尚的电影。

因为都是搞笑类型的电影,他们笑得还是挺开心的。

随着各种电影的上映,开学后余欢的知名度,再一次得到提高。

《笑林小子》一系列的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小和尚,那些小学生还是挺喜欢看的,学校里面看过的同学还不少。

余欢好不容易安静下来,很快又成为了学校的小名人。

首先是从班里传出去,传着传着很多人都知道了。

就连学校的其他老师,偶尔也会过来看一看余欢,让余欢差点不想上学了,不过出名之后,这些困扰以后还会陆续有来。

还是先习惯了。

习惯就好。

“余欢同学,你是不是真的会飞?你在电影里飞得好高。”

“你能不能教我武功?如果你教我,以后我就不用上少林寺学了。”

“帮我签个名吧?我爸爸说,现在找你签名,以后等你更出名,要签名更难了。”

“余欢同学为什么不继续当和尚?其实当和尚很厉害。”

“余欢同学好帅啊!”

……

余欢刚刚走进了学校,又被那些小屁孩认出来。

那些低年级的,问的都是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高年级的没有那么幼稚,但也会过来看一看,或者有人递了笔记本过来,让他签名。

苏畅听到还有小女生说余欢好帅,紧张得她马上拉住了余欢的手。

余欢:“……”

以后回学校,要准备口罩、墨镜和帽子才行。

“让开,你们都让开。”

这时候,一道略显稚嫩,但又有些清脆好听的声音,在他们外面传了进来,道:“你们不要挡着路,快回去上课,再不走我就告诉老师了,你们看老师要来了。”

在小学生这个群体里面,老师的威胁还是很大的。

他们听到要告诉老师,或者老师来了,犹豫着还是离开了。

朱姝这才走了过来,笑道:“余欢,我帮了你,能不能给我一个签名?”

余欢说道:“我的签名,你不是早就有了?”

朱姝从书包里面,拿出了几张VCD光碟,都是余欢那几部电影,道:“签在上面,中午我来找你要,记得啊!”

说完了,朱姝从包里,又拿出一顶帽子,戴在余欢头上,笑道:“这样才不会那么容易被认出来。”

再然后,她先回自己的年级里。

苏畅道:“余欢哥哥是大明星了。”

余欢道:“傻妞,我算什么大明星?快回去上课。”

对比起其他班级,班里的正常多了。

主要也是因为,他们一直和余欢在同一个班里,已经习惯了。

中午的时候,朱姝如约而至,余欢只好把签了名的光碟交给她,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还好的是,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又过几天,热度终于过去了,一切恢复正常,只是认识余欢的人多了,走在校园里经常有人给自己打招呼。

到了这个时候,余欢才能安静很多。

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

刘美娟和苏桂珍达成合作,他们一起联合,看能不能给苏畅出一首单曲。

年纪是小了点,但苏畅经过专业训练,歌声还是可以很好听,再加上有了金奖第三名的奖项,还是值得试一试。

只要成功了,大家一起赚钱,提升苏畅的知名度。

能让苏阿姨,不再那么辛苦。

再到了公司,余欢看到公司的人还没有增加,《目中无人》上映后,公司暂时没有其他事情,暂时不适合再增加员工。

刘美娟先带走苏畅到外面,找了一个录影棚录音,再回来制作。

余欢留在公司里面,看着余国华现在做的事情。

“小欢。”

余国华说道:“韩厂长那边,又在问我们,你的新剧本准备得怎么样了,这人比较心急了。”

确实是心急了些。

也是急于让余欢,证明自己。

再有《目中无人》的成功,让韩山坪对未来充满了期盼,很想让余欢,尽快再出一部电影,也好证明他的眼光是没问题的。

余欢说道:“爸爸把我写的大纲给他好了。”

也要先吊一吊韩山坪的胃口,把他稳住了,再给他一点希望,让他不会太心急。

“以后他什么时候再问,你给他透露一些进度,等我们去了港岛回来,再把完整的剧本拿出来。”余欢又道。

“都听你的,你好像比我还要懂。”

余国华笑了笑道:“你这个新剧本,我有预感,可以和《目中无人》一样好。”

放在这个时期,《一个人的武林》还是可以的。

余欢也对自己的剧本有信心。

“老板!”

这时,公司的前台小妹在外面敲门。

余国华问道:“怎么了?”

小妹推开门道:“外面有一个自称编剧和导演的人,想找我们投资拍电影?”

“找我投资?”

余国华惊讶了。

包括余欢,也愣了一下。

他们成立这个公司,除了拍余欢写的剧本,另外的一个目的,是余欢接下来要用公司去投资那些,可以火起来的电影和电视剧。

比如说张一某的,余欢甚至在想,能不能挤掉张韦苹,以后让余国华专门给张一某投资。

余国华想着说道:“带他到会议室。”

余欢道:“爸爸,我也要去看看他。”

“一起去。”

余国华说道。

等前台小妹下去了一会,余国华带上余欢来到会议室。

只见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有些拘谨地坐在会议室内,在他面前放着一杯水,他已经把自己的剧本准备好了,放在水杯边上。

“余先生,你好!”

年轻人看到有人进来,起来道:“我叫做贾章轲,北影文学系大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