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诗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律·无题[1]

一九六〇年秋日

于祁阳中学塔边宿舍

祁阳城东湘江左岸万卷书岩及岩上之文昌塔(现为文昌公园)

从宝塔俯视祁阳一中(校区北为文昌公园,南抵天马山下,东为宝塔街,西为湘江)

同砚四年已互知,

灵犀一点透心痴。[2]

隔墙犹距重洋远,

传信非人悔恨迟。[3]

我愧贫寒无力助,

伊因温饱有权移。[4]

书中自有颜如玉,

切莫相思枉费时。[5]


[1] 此诗作于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为平生写的第一首格律诗,乃为情所苦之作。因为7岁时即“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特别渴望亲情,故初三时即早恋,但未越雷池,只增加了学习动力。因为都太年轻,此情仅维持了两年。结束时虽怅然若失,却很理智,这从当时的诗稿即可看出。此次收入诗词集改了题目——学李商隐用“无题”,8句诗基本未改,仅调整了与格律不合的几个字。原稿无注释,4条注释为新加。

[2] 余与女同窗Z初中三年互生情愫,多有往来,特别是二人在“大跃进”中有一个多月曾单独在一处劳动(挖红薯窖)。有时无须言语,即知彼此需求,“心有灵犀一点通”也。

[3] 1959年秋我二人同升本校高中,然未在同一个班(分别在高31班、高32班)。虽仅隔一堵墙,联系却非常不便,只能传递纸条。记得她递给我的第一张纸条上只写了一句“隔墙好似隔大海”。我后来感到递纸条写的字太少,遂请同班好友H、L二君“传书”。待到1960年秋高中第三学期开学后,我收不到回信了,遂询问H、L,他们支支吾吾。同学T君在旁戏谑道:李茂生你别傻等了,你的“鸿雁”早成了别人的“红娘”了。非人:所托非人之略语,不作其他解。

[4] 中学时代我孑然一身,靠助学金上学而身无长物,而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Z全家县城居民,靠粮食定量吃不饱,而某君家庭则相对殷实,可支援Z家粮米。Z选择某君无可指摘。

[5] 那时我的思想境界不高,记住的是《励学篇》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话,认为只要考上大学,不愁找不到比Z强的配偶。当时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发誓大学毕业前不再想男女之事。我也确实做到了!大学毕业时我找到了理想伴侣,获得了终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