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福建海丝文献整理与开发主要机构
福建海丝文献整理开发机构众多,特别是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弘扬海丝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文化双向带动的发展模式使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进来,极大地促进了福建海丝文化建设与发展,产生了众多类型的海丝文化成果。福建海丝文献整理开发机构主要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方志机构、出版机构、研究机构、广播电视机构、报业集团、政府相关部门等,主要以公共事业单位为主体。
一 以整理与开发并重的海丝文献收藏机构
福建海丝文献收藏机构也是海丝文献主要整理与开发机构,多为兼具对海丝文献整理和开发职能的各类文化事业机构。这类整理与开发机构的特点是拥有丰富的海丝文献资源,整理开发的主要对象是本馆馆藏资源。
1.图书馆
图书馆是对人类生产的知识成果即文献进行收藏、组织及提供利用的社会机构。福建海丝文献的收藏是福建各类型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整理与开发福建海丝文献、促进海丝文化建设也是其重要任务。整理和开发海丝文献资源的主要图书馆类型是公共馆和高校馆,拥有大量的海丝文献收藏是其主要优势,收藏的海丝文献既有实物文献,又有多媒体及数字文献资源。它们在做好福建海丝文献保护与整理、馆藏资源建设、海丝相关文献数据库开发以及海丝文化宣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福建海丝文献整理开发的主要力量。
图书馆是集研究性和公益性于一体的文化服务机构,不仅承担着收藏和保存原始福建海丝文献的任务与使命,还进行一些相关的文化学术研究。由于大中型图书馆一般拥有大量的地方海丝文献信息资源并具有较高水平的地方文献专业人员,有整理和开发利用海丝文献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有些图书馆还设置了专门的相关研究部门,服务和研究同时开展。图书馆在海丝文献整理方面,主要重点是本馆的馆藏文献,以海丝文化相关主题汇集出版。在海丝文献资源开发方面,主要重点是海丝文献相关主题数据库的建设、海丝文献相关索引目录等工具书编制、海丝文献相关主题的宣传、海丝文化相关的讲座和展览等活动的举办。如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以馆藏文献为基础编制的《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一书,收录了现存清代以前的3400余种典籍,并自建了《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和《福建省九十六种地方志传记艺文志索引及资料库》,为读者了解和研究福建地方历史和海丝文化提供了准确的文献信息,积极推动了本地区海丝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建设。
2.档案馆
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主要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档案馆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与地方海丝文化有关的原始档案资料,如历史图片、期刊报纸、文件资料、侨批、名人手迹、土地契约等,这些都是档案馆收藏的地方文献主体。福建省档案馆和各地市级档案馆馆藏资源极其丰富,拥有非常重要的海丝历史文化史料,其中福建省档案馆和厦门市档案馆、泉州市档案馆都是国家一级档案馆。福建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全国扮演的独特的政治、经济角色,决定了福建省各级档案馆馆藏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福建地方文献主要有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明清地方文献,主要是明代末年及清代的房地契据、福建私立政法专门学校影集、福建法政学堂毕业文凭。第二部分是民国时期的地方文献,如辛亥革命时期黄花岗之役闽籍烈士概况调查表、光复福建照片以及闻名中外的“福建事变”的珍贵史料。第三部分是革命历史时期地方文献,主要是反映福建省革命斗争历史所形成的文件、刊物、布告、传单、笔记、信件等。第四部分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福建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卫生、工程技术、司法、民政、群众团体等方面的各个历史时期情况档案资料[28]。
档案馆是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承担着收集和保存各种载体的原始福建历史档案的职责,对社会开放并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和档案利用服务,开展档案资料研究开发和公布出版,推动档案宣传、社会教育及国际、地区间档案学术和档案文化合作交流,实施馆藏档案数字化及数字档案保存、管理、交互、共享等。福建各级档案馆的收藏中拥有大量原始海丝档案资料,是福建参加海丝文化活动的历史见证。档案馆拥有一大批专业的研究人员,除了收集、保管档案资料,同时进行历史档案的整理、开发和研究工作。如福州市档案馆为使档案得到有效利用,积极挖掘馆藏,利用档案资料自编及外单位合编的各种资料30余种200余万字。档案馆在海丝档案整理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对馆藏历史档案进行分类梳理、分主题汇集揭示,出版海丝文化相关主题档案史料。在海丝档案资源开发方面,主要重点是海丝档案相关主题数据库的建设、海丝档案相关主题的宣传、海丝文化相关的讲座及展览等活动的举办。
3.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物质文明及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文化教育机构,其收藏特色是藏有大量的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实体文物、特色器皿和字画等,也收藏一些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献资料。福建省内共有国家一级博物馆5座、国家二级博物馆7座、国家三级博物馆13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中的福建省博物院、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华侨博物院均收藏有大量各类型的福建海丝文献史料和实物。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些实物、图片、文献等闽台同胞一脉相承的历史记录,是民众了解闽台历史渊源和闽台关系的重要文化场所。此外,一些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在历史上有卓越贡献的人而设置的纪念馆和陈列馆也收藏有相关的史料与实物,其馆藏是针对某个专题广泛收集实物和文献资料深入细致地反映一定主题内容。涉及福建海丝文化的纪念馆和陈列馆有长乐郑和航海馆、长乐郑和史迹陈列馆、南安郑成功纪念馆等。
博物馆是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文化阵地,在弘扬地方文化、宣传地方人物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9],承担着收集和保存各种载体的实物和珍贵史料的职责。福建省内各类综合博物馆和部分专门博物馆都藏有见证海丝历史文化的实物与资料,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社会开放的展览形式开发利用海丝文化遗存,进行海丝文化宣传、开展社会教育及国际、地区间文化合作交流,同时,也根据馆藏或一定主题编辑出版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史料整理。如泉州海交馆研究人员在近60年来,编辑出版了许多海外交通史研究方面成果著作,或与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及其他学术单位、个人联合编辑出版了相关书籍,主要有《泉州海外交通史料汇编》《泉州港与古代海外交通》《喧闹的海市——闽东南港市兴衰与海洋人文》《泉州伊斯兰教石刻》《泉州伊斯兰教研究论文选》《闽台关系族谱资料汇编》《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古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泉州》《泉州海外交通史略》《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张士箱家族文件汇编》《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国与东南亚》《中华海洋文化的缩影》《重返“光明之城”》《福建连江定海湾沉船考古》《中国古陶瓷标本——福建德化窑》《泉州海关志》《泉州港考古与海外交通史迹研究》《海外交通史迹研究》等。
二 以研究、整理、开发为主的海丝文献研究和专门机构
以研究、整理与开发为主的海丝文献研究和专门机构主要是各类文史机构、研究机构。这类整理机构的特点是以一定主题或文献类型进行整理研究,人员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整理有系统和规划。
1.方志机构
福建省和省内各地市县均设有方志机构,是专门编纂地方史志的部门。地方志书是地方文献的一种载体形式,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全面系统记述一个地区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我国编修地方志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流传下来很多古代方志,而福建古方志中含有丰富的海丝文化内容,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地方文献是方志机构编志修志和地情研究与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很多方志机构除藏有本地区各类地方志外,还收藏大量的地方文献。因为编撰一部内容翔实丰富的志书,是建立在查阅大量的地方文献的基础上的。由于地方志是专设机构,编撰人员专业素质较强,编撰的志书和一般的地方文献有一定区别。通常方志编订都有一定的体例,编纂的内容不仅要求全面、系统,还要求具有丰富的资料性和严密的科学性,文献价值比较高,地方特色突出。
福建省内各级别方志办编撰任务和相关工作有一定区别。如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是省直属全额拨款正厅级事业单位,隶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领导,是福建省方志工作的指导机构,同时每年都会编修一定量的大部头地方志。内设秘书处、省志辅导处、市县志辅导处、志书编辑处4个处。根据福建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负责统筹管理全省的地方志工作,具体职责范围包括指导、组织、检查和监督福建省地方志相关工作。另外,该委员会还负责制订福建省地方志的工作计划和编纂方案,保存、整理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和其他地区信息资料,收集方志文献和文件资料,促进地方志理论研究,开发、利用方志资源,加强与地方志相关的公共服务功能。而市县级方志办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就是编撰和修订本地区市县的方志,其文献收藏也以本地区的地方文献为主。如厦门市方志办地方文献的收藏多为志书,对厦门地区的志书收集比较齐全。现收藏有《厦门市翔安区志》、《同安县志》、《集美区志》及《厦门志》(清道光版)、《厦门市志》(民国版)、1949年后编纂的5册《厦门市志》、厦门年鉴和地情书,这些志书分别从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厦门的历史与现状,是全面了解厦门市情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外,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厦门地情网还通过厦门历史影像、厦门图经、厦门文史等板块介绍了厦门的社会历史变迁,其中有很多内容涉及海丝文化内容,如明清时期厦门历代地图的变化反映了厦门的地理变迁以及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这对研究厦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泉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历年均会编撰泉州年鉴,并负责搜集、整理泉州古方志和当前地情资料,其中也有不少与海丝相关的海丝文献。莆田仙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负责仙游县地方志的撰写及修改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确定县志编撰方案,指导各县志中各专业志门类的编撰,并对专业志的编写内容进行审核,做好该县方志的发行和宣传工作。此外,该机构还负责收集、整理旧方志,开展当地地情研究和地方志理论研究。目前仙游县编写、整理的方志包括《仙游县志》《仙溪志》《九鲤湖志》,另有仙游族谱17种、地情文献16种、仙游人物志37种、枫亭古代志书3种等。
2.研究机构
福建海丝文献另一重要整理开发机构就是与海丝文化相关的各类型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专业性强,研究重点突出,编辑整理内容多为古代地方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文化建设。这些研究机构有独立设置的,但多数归属高校和研究单位。这些研究机构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相关研究,科研能力强,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经常参与或承担地方研究课题,具有特定的研究方向。其研究的范围包括海丝文化内容,是重要的地方文献编撰整理机构。如2017年获得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立项建设的泉州师范学院海丝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其智库以“泉州市桐江学者”王万盈教授为首席专家,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宁波大学、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汇集各方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致力于海丝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海事法与海事立法文化研究、海丝历史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华侨华人研究、海丝贸易与海疆问题研究、海丝文化与侨乡体育经济研究六大领域开展研究[30]。
早期成立的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机构主要有1991年福建社会科学院成立的“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这可以说是国内最早以“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冠名的学术机构。福建省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院每年都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不仅其研究成果内容多涉及本省自然和社会概况,在其收集资料过程当中也会积累很多地方文献信息资料。一些大学设置的研究院每年都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如福州大学海丝核心区建设研究院、闽商文化研究学院整理出版的《闽商文化研究文库·学者文丛》(8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福建师范大学教育部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编辑出版的《闽台区域研究丛刊》《闽台社会与文化研究专辑》等,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整理出版的《福建文献汇编丛书》等。相关研究机构还有闽江学院福州方言研究所和海洋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海丝创业学院、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和海丝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泉州师范学院海丝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等,这些高校研究机构在为师生提供更完善的服务的同时,也强调了福建海丝文献在见证海丝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福建各类高校与海丝相关的研究院中,影响较大的是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该研究院拥有较为丰富的海丝文献收藏,同时还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相关研究课题,每年均有大量的海丝文献研究成果产出。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于2014年3月20日揭牌成立,它是华侨大学的直属科研机构。研究院由华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新闻社、福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共建,下设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国际政治研究中心、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院以“一带一路”理论研究为中心,规划和探索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着紧密关系的前沿性课题,同时整合国内外资源,提供面向战略规划的高级研讨平台,致力于构建面向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前沿,形成为我国海丝战略服务的高级智库[31]。
此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所和研究会,也以编辑、整理、研究海丝文化相关内容为主要任务之一,如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泉州归国华侨联合会、闽商研究所、闽台关系研究所、闽都文化研究会等。这些机构通常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且刊发自己的刊物或文献,有许多是与福建海丝相关的文献。如闽都文化研究会就是经福州市委同意成立专门从事闽都文化研究工作的机构,并编辑出版自己的刊物《闽都文化》,该研究会收藏有最全面的闽都文化信息资源。
3.文史机构
福建专门的文史机构主要有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福州市政协文史馆以及各地政协下设的专门文史机构和部门。这些文史机构主要负责当地的文史资料征编出版,搭建开发利用文史资料的平台,成为专家学者了解福建历史的窗口,海丝史料整理编辑也是文史机构的重要任务。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1月12日,是隶属于福建省人民政府、兼具统战性的文史研究事业单位。从1956年7月起,由省政府委托省政协代管。该馆馆员按照“文、老、名”的条件,由有关部门推荐,经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综合平衡并征求省文史研究馆意见后,报请省政府批准,由省长签署,授予聘书。现有馆员42名,均为学有所长、艺有专精、年高德劭的文化名人,文献整理开发整体实力较强,拥有文史文献整理开发成果较多。该馆创办的文史综合性刊物《福建文史》(季刊,1990年创刊,2014年改为侨刊乡讯公开出版,2016年起改为双月刊),是开展文史研究工作并同外界社会进行文化交流的窗口,内容着重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1993年,该馆与江苏广陵书社、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图书馆等单位合作,编辑出版《福建丛书》,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八闽文献和闽人著述中的孤本、珍稀本、手稿本以及被“禁毁”的书籍进行整理、影印出版,其中就包括较多的福建海丝著作和史料。2005年,该馆开始编辑出版《福建文史丛书》,对有影响的闽人名人著作和重要的地方文史资料进行整理,点校出版,其覆盖面更广,现实价值亦大。2008年该馆受中央文史研究馆委托,负责编纂《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福建卷》并协助编纂《台湾卷》。在编纂《福建卷》的基础上,又编写出版了《八闽文化综览》,囊括了福建文化的主要内容。该馆还与台盟福建省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十届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
福州市政协文史馆成立于2018年9月,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福州文史资料的任务,它的成立为学者专家和后人搭建了了解福州历史文化的平台。该馆史料有两大来源:一是从社科院、地方志办、宗教局和文献出版单位等机构处征集购买;二是来自社会捐赠。在该馆收集的6000多种文献资料中,包括大量海丝文化史料。该馆设有约500平方米的文史资料陈列展馆,并分为“全国各省市、福州市及各县市区文史资料”“福州市历史人文基本图书”“福州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图书文献资料”等八大类别。展馆四周开放式立柜中摆放着福州历史文化名城、闽都文化、城市精神、福州城市形象等一系列相关主题书刊,展馆中央5个玻璃展柜中陈列有由福州市政协文史委历年征编出版的文献整理开发成果,主要有“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福州史话”“福州文史”等系列书刊[32]。
三 以开发为主的海丝文献传播机构
福建海丝文献主要开发机构是指对海丝历史文献进行开发利用为主的各类宣传与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利用福建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源,对福建文化和海丝历史进行挖掘和传承,扩大了福建文化影响,弘扬了海丝精神,促进了福建与海丝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打造了福建海丝文化品牌。以开发为主的海丝文献传播机构众多,开发方式多样,影响广泛。
1.地方传媒机构
地方传媒机构包括报业集团、广播电视媒体公司和期刊杂志社等,这些机构在海丝文献开发利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广泛,但对海丝文献开发后的成果形式有一定区别。报业集团以新闻报道为主,相关海丝文献开发成果多为文字形式,包括与海丝相关的新闻报道、海丝历史人物传记和宣传海丝历史的文章等。广播电视媒体公司不仅报道新闻,还可制作与海丝文化相关的专题节目,这些节目都是以大量海丝文献揭示的史实为依据制作的,所开发的成果为海丝文化相关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如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福建省图书馆合作共同制作的6集专题片《妈祖信俗》、10集专题片《莆仙文化》。海峡卫视与福建省图书馆联合制作的百集纪录片《丝路百工》等。期刊杂志社包括独立和附属两种形式,但大多期刊杂志社都附属于一些研究机构、学会、协会或社团,在海丝文化宣传报道上更为系统、全面和深入,有专刊、专栏和零散刊登几种形式。学术研究性期刊是海丝文献开发成果中价值较高的类型,相关研究成果都是以海丝历史文献为依据论证的,其研究结果可信度高,具有说服力。如1980年创刊的《海交史研究》,就登载了大量海交史研究成果。此外,这些传媒机构都设有网站,通过网站进行海丝文献开发的成果展示也是它们的重要任务。
2.图书出版和销售机构
图书出版机构在海丝文献整理和开发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它们除了承担海丝文献的整理成果出版,也进行组织和筹划海丝相关文献整理出版项目。特别是福建地方出版机构很注重地方文史资料的出版,其出版的地方书籍是地方文献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蕴含丰富的海丝文化内容。这些机构由于长期的出版工作需要整理收集了大量的文献素材,而出版成果的累积使海丝文献不断增加,它们出版发行成果多为与海丝相关的各领域专著、文集、丛书等。无论是出版福建海丝文献整理的成果,还是利用海丝历史文献编辑出版的新成果,都是对海丝文化和精神的弘扬,也是21世纪海丝文化建设的成果。图书销售机构主要是各类书店,这些书店对海丝文献的开发形式主要是进行相关书籍的销售、宣传,举办相关书籍的专题展销等。
3.党政机关及相关部门
党政机关及相关部门是海丝文献整理开发政策的制定、管理和宣传机构,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法律、法规、指示、方法、请示、报告、会议纪要、统计数据等文件,对福建海丝文献开发起着引导作用。各党政机关及相关部门主办的刊物报纸,也都是反映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貌的珍贵地方文献资料,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相关政策、海丝历史文化宣传和海丝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等。这类机构收藏的海丝文献主要用于机构内部使用,较少向外开放,开发宣传的方式主要是借助网络媒介将机构内收藏、整理的福州海丝文献信息上传至门户网站或者特色数据库等平台,供读者查阅浏览。
4.其他机构
福建海丝文献开发机构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类型,还有一些专业学会和相关社团及与海丝相关的遗址、景区等。一些专业的学会和社团为了促进学术交流,每年都要举办各类海丝研讨会、海丝研究论坛,产生大量海丝主题的会议论文资料,在期刊或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促进了海丝文化研究。福建海丝相关遗址和景区也通过对外开放和举办相关活动进行宣传和展示海丝历史,以福建海丝历史遗迹与海丝历史文献相互印证,挖掘海丝文献价值。此外,一些相关的民间组织机构也是海丝文献开发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