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偷学的代价
腊月十七,寅时三刻。
我蜷缩在灶台后头,就着将熄的炉火,在灰堆里划下最后一个字。手指早已冻得通红,指甲缝里嵌满柴灰,却仍死死攥着那截偷来的炭条——这是昨日弟弟练字时扔掉的,对我来说却是珍宝。
“死丫头!又偷懒!“
母亲的扫帚狠狠抽在背上时,我迅速用脚抹平了灰上的字迹。“《论语·学而》...“最后半个“篇“字还未来得及写,便在干草鞋底下化作一团模糊的痕迹。
“还不去挑水!你弟弟辰时要用的热水,耽误了仔细你的皮!“母亲揪着我耳朵拖到院中。井台上结着厚厚的冰,木桶沉得像灌了铅。麻绳勒进昨晚被父亲用门闩打出的淤青里,疼得我眼前发黑。
挑第三趟时,东边泛起蟹壳青。我蹑手蹑脚蹭到西窗下——林耀祖的鼾声隔着窗纸传来,混着父亲得意的嘟囔:“先生都夸我儿是天生的状元料...“
破洞的窗纸里飘出缕缕墨香。我贪婪地盯着案头摊开的《千字文》,那上面还有弟弟昨夜啃烧饼留下的油指印。突然听见屋里“咚“的一声,半块芝麻糖从窗口滚出来,正落在我脚边。
“赏你的。“林耀祖胖乎乎的脸挤在窗框里,“背完'天地玄黄',爹给我买了庆和斋八宝盒。“他嘴角还沾着糖渣,忽然压低声音:“你要敢再去私塾外头偷听,我就告诉爹你上月偷了他的酒...“
正说着,母亲端着参汤匆匆过来,见状一巴掌扇在我后脑:“作死啊!带坏弟弟!“滚烫的参汤泼在我手背上,立刻鼓起透亮的水泡。林耀祖在窗内咯咯地笑。
辰时末,我蹲在溪边搓洗衣裳。寒风把手指割开无数细小的裂口,血丝在青白的皮肤上像朱砂画的符。上游传来朗朗书声,陈夫子带着弟子们在吟《关雎》。我忍不住跟着默念,却在“窈窕淑女“处卡住——后两句总是记混。
“错了,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清朗的声音惊得我差点栽进溪里。杜衡蹲在岸边柳树下,半旧青衫被风掀起一角。他指尖转着支崭新的狼毫笔,墨香混着松木香飘过来。
“你、你怎么...“我慌忙把生冻疮的手藏到身后。上月替他补衣裳时留下的针脚还歪歪扭扭爬在他袖口。
“明日县试,来洗笔讨个好彩头。“他忽然把笔尖在我额前晃过,冰凉的墨迹画了道弧,“沾沾才气。“那笔杆上刻着小小的“衡“字,蹭过我眉骨时微微发烫。
溪对岸突然传来嗤笑:“杜兄这是要学红袖添香?“三个锦衣少年站在石桥上,为首的正往水里扔石子,“可惜啊,林家丫头连'添香'的资格都没有——我爹说她生辰八字克夫!“
杜衡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我看着他匆匆起身时,那支狼毫笔“啪“地掉进溪水,转眼就被冲得没了踪影。
未时三刻,我躲在私塾后墙的狗洞旁。陈夫子洪亮的声音透过砖缝传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此句最考究破题...“突然头顶一暗,陈夫子扭曲的脸出现在墙头:“又是你这贱丫头!“
戒尺抽在脸颊上的脆响惊飞了树梢的麻雀。我踉跄着后退,后脑勺重重磕在晾衣杆上。弟弟的锦缎棉袄兜头罩下来,熏人的樟脑味里,听见陈夫子朝院里喊:“林掌柜!你闺女又来偷学!这次非得...“
话音戛然而止。我挣扎着从衣裳堆里钻出来,正看见父亲赔着笑往夫子手里塞红封,转身时脸色铁青。他腰间新换的牛皮腰带闪着寒光,那是用原本要给娘抓药的钱打的。
暮色四合时,我趴在柴房稻草堆里。背上火辣辣的疼,却还惦记着今日听来的半句《论语》。蘸着额角淌下的血,在墙上歪歪扭扭写了个“患“字。
柴门突然吱呀作响。我以为又是母亲来送剩饭,却闻到淡淡的墨香。杜衡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他放下个粗布包就要走。
“等等!“我哑着嗓子喊住他,“县试...你会中的吧?“
他脚步顿了顿,月光照见半边侧脸。我忽然发现他腰间多了个杏色香囊,上头歪歪扭扭绣着并蒂莲——绝不是我的针脚。
“昭昭。“他第一次叫我名字,声音轻得像叹息,“女子无才便是德。“
柴门合上的瞬间,我抖开布包。半块硬如石头的炊饼,裹着张皱巴巴的纸——竟是《千字文》的第一页,右上角还沾着芝麻糖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