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文哥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摆弄着自己的礼物。
忽然听到苏文天要提要求,立马抬头竖耳朵。
苏文天看看龚总编,又看看肖副总编,最后把目光定格在财务老王身上。
老王被苏文天看得有点发毛,他拿起水杯喝了一大口茶,以掩饰慌乱。
“我想,那个……能不能先预支一点稿费啊?”
也不知道为什么,苏文天面对着一起“鬼混”几十年的老同事们提要求,竟然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情。
“噗——”
老王一口茶水差点喷肖总脸上。
“你是认真的?”老王抻长脖子问苏文天。
“咋地?不行吗?”苏文天有点失望。
老王身体后仰靠在椅子背上,闭起眼睛自言自语:
“今天定稿,明天付印,按规定当天发出汇款单。”
老王睁开眼睛看一眼苏文天继续说:“你想提前支取,也就是想今天拿到钱。对不起,银行关门了,你只能等到明天。”
说完,老王睁开眼笑眯眯盯着苏文天。
其它人也同样笑眯眯地注视着苏文天。
“嘿嘿,咳咳~”
苏文天干咳两声,朝着众人傻傻地笑。
他在心里给自己一顿飞脚加电炮:小子你傻不傻?签了几十年稿费单子,什么时间发稿费咋还忘了呢?
明天一上班就能签字领稿费了,你今天晚上说提前要稿费啊?
笨蛋!傻叉!大冤种……
不对,文哥我怎么可以做大冤种?
苏文天狡黠地一笑,把上次的投稿和这次稿子放在一起,用手按住:
“那个,我说的是……是一次支取这么多稿费。”
这次轮到大伙儿愣神了,大家先看老王,再看肖副总编,最后把目光落在龚总编脸上。
龚总编撕下一条稿纸,又掰下一片蛤蟆癞烟叶在手里捏碎,卷成喇叭形旱烟,深吸一口,吐得满屋都是呛人的烟雾:
“嗯,味道挺纯,够劲儿!”
然后斜一眼老王:“按规定来。”
老王卡吧一下小眼珠:“没有规定说不行。”
“明天来取钱,散会。”龚总编吧嗒一口蛤蟆癞,“上官,带小苏去招待所。”
文联招待所。
上官尧在房间里看一圈:“这个房间还行,你好好休息吧,明早9点半到杂志社来领稿费,我得回去连夜排版。”
“等等。”苏文天擦干刚洗完的脸,“拿钱。”
“啊?什么钱?”
“礼物钱。”
“你还说!”上官尧露出不悦表情,“别人都有礼物,就我没有,你还敢朝我要钱?讹人啊你?!”
“你给钱就有礼物。”
“岂有此理,哪有花钱买礼物的?”上官尧转身做离开样子。
两个人唇枪舌战,其实都明白对方是在“逗你玩”。
见上官尧走到了门口,苏文天赶紧放下毛巾,一把抓住上官尧胳膊:
“OK,你赢了。”
话音未落,一枚玉玦出现在苏文天手里:“文哥勉为其难赏你一个吧。”
上官尧的眼睛“唰”地亮起来,一把抢过玉玦,冲着灯光细细观瞧。
正看得入神,突然被苏文天抢了回去。
“说,谢主隆恩。不说不给。”苏文天高扬着眉毛挑衅地提要求。
“滚!”
上官尧大叫。
“好嘞。”
苏文天抬腿就要走。
“玉玦留下。”
“sorry,留不了一点。”苏文天一副欠揍的样子。
上官尧也不再说话,一个大别子把苏文天摔倒在床上,强行夺下玉玦。
走到窗前,继续朝着阳光细品,嘴里还叨咕着:“送给上官老爷的东西还想要回去?!”
苏文天躺在床上干脆不起来,看着灯下上官尧的剪影,心中充满了幸福感。
这就对了,上一世我们相差将近20岁,你同样这般与我打闹。
“辽。”
苏文天躺在床上闭着眼睛,轻声说。
“唐。”
上官尧依旧盯着玉玦看。
“辽。”
苏文天一副气人的语调。
“唐,早期。”
上官尧说完,转身指给苏文天:“你看这制式,这雕工,必须是……”
苏文天根本古玉,但他看上官高兴他就高兴。
兴奋过后,上官尧看着苏文天空洞的眼神问:“你懂玉?”
“不懂。”
“那你哪儿弄来的?”上官尧惊讶地问。
哪儿弄来的?
上一世你天天在我耳边念叨:
说有一次下乡采风,听老农民说文物贩子用一根冰棍从他孙子手里骗走一个玉玦,十年后拍卖了800万元。
你还叹息,说你玩古玉这么久,咋碰不上这等好事呢。
重生不久,苏文天就找到了那个老农,要买那个玉玦。
老农根本不知道那玉玦的价值,心想哪儿来这么个大傻叉,花钱买这么个小破石头。
老农狮子大开口:“3块钱!少一分都不卖。”
苏文天一分钱价都没讲,直接付款。
老农民立马沽酒卖肉回家庆贺。
“多少钱?”上官尧问。
“3元。”
“我给你300元。”上官尧心里明白这东西可不止300元。
“文哥不要钱。”
上官尧看着苏文天琢磨:为了发稿不至于下这么大血本啊,那是为什么呢?
伤官尧想不明白为什么,但这个情他领了。
“行,那我先撤。”
刚走到门口,上官尧又忽然想起来,转头问:“你没起个笔名吗?”
“我用过一个笔名,7个字有点长,可能不太适合杂志。”
上官尧点点头:“7个字是有点长,换一个吧。”
“这个……”
上官尧一拍大腿:“你老是文哥文哥的,要不你就叫‘文哥’好了。”
“行,文哥准了。”
……
1979年,国家统一稿费标准是千字2-7元。
《新雷》是新刊物,为了吸引作家,给的稿费相对较高,最低2.5元,一般不低于3元。
对于苏文天,全体人员一致认为最低3.5元。
178.5元稿费有整有零,苏文天也不知道咋算出来的,反正在1979年这个收入不算少。
要知道那时他们村农民干一天活儿,工分折合成现金才3毛2分钱。
城里工人,一个月收入四五十元养活一家三四口人。
……
第二天。
苏文天没有着急回家,而是在城里逛起了街。
他要给妹妹和自己买新衣。
不是硬板的干部服和布拉吉之类,而是宽松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他早已不习惯硬硬的粗布和不透气的的确良。
更重要的是给林如心、岳父岳母、两个大姨子和连襟们选些礼物。
他得给林家留下好印象,毕竟这份爱情不是原身遗留,是自己身心合一的真爱。
丈母娘、大姨子们,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