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声:古代故事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霸业兴衰

春秋时代,齐国迎来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齐桓公。他即位后,独具慧眼地任用管仲为相,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管仲提出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就像为齐国这辆战车安装了强劲的引擎。平日里,百姓们在田间辛勤劳作,一旦战事来临,他们便能迅速拿起武器,成为保家卫国的勇士。齐国的国力在这一制度的推动下,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强盛起来。

桓公在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那一天,甄城的广场上旌旗飘扬,各国诸侯身着华丽的服饰,带着各自的随从齐聚于此。齐桓公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坚定而自信,他的声音洪亮地回荡在广场上空:“今日会盟,是为了我们中原诸侯的共同利益,让我们携手共进,抵御外敌!”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标志着齐国在诸侯中崭露头角。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饱受戎狄等部落的侵扰。那些戎狄部落就像一群贪婪的豺狼,时常闯入中原的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齐桓公挺身而出,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他向各诸侯国呼吁:“我们都是周天子的臣民,应当尊重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共同团结起来,打击这些异族的侵略!”这一旗号得到了众多诸侯的响应,齐国的威望进一步提升。

然而,霸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齐鲁交战,在长勺之战中,齐国遭遇了一次挫折。战场上,鼓声震天,尘土飞扬。鲁国的军队在曹刿的指挥下,沉着冷静。齐国的士兵们士气高昂,如潮水般冲向鲁军阵地。但鲁军坚守不出,等到齐军三次击鼓,士气低落之时,鲁军才一鼓作气,奋勇出击。齐国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纷纷败退。不过,这次小小的败仗并没有影响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他依旧带领着齐国继续前行。

又过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国陷入了困境。山戎部落像一群凶猛的野兽,突然向燕国发起了攻击。燕国的百姓们惊慌失措,四处逃亡,燕国的军队也难以抵挡山戎的攻势。燕国使者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齐国,向齐桓公求救:“大王,燕国危在旦夕,恳请您伸出援手,救救我们吧!”齐桓公毫不犹豫地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

齐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一路上,军旗猎猎作响,士兵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他们穿越了崇山峻岭,渡过了湍急的河流,终于到达了燕国。在战场上,齐桓公指挥若定,他身先士卒,带领着齐国的士兵与山戎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一番艰苦的拼杀,齐国军队终于打败了山戎,帮助燕国解除了危机。

就在燕国局势刚刚稳定的时候,邢国又遭到了狄人部落的侵犯。狄人部落的骑兵如同旋风一般,迅速席卷了邢国的土地。邢国的城池被攻破,百姓们流离失所。齐桓公再次展现出他的霸主风范,他带着人马马不停蹄地赶到邢国。齐国的军队如同神兵天降,将狄人赶跑。为了让邢国能够长治久安,齐桓公还帮助邢国重筑了城墙。那一块块巨大的砖石,仿佛是齐国与邢国友谊的见证。

接着,狄人又将目标转向了卫国。卫国的情况同样危急,都城被狄人攻破,百姓们死伤无数。齐桓公再次伸出援手,他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新的国都在齐国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因为这几件事,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威望如日中天。

然而,南方的楚国却不服齐国。楚国地处中国南部,那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楚国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开垦南方的土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一些部落。楚国的领土和国力都日益壮大起来。楚国国君甚至自称楚王,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里。在中原诸侯眼中,楚国就像是一个野蛮的“蛮子”。

这一年,齐桓公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的军队在齐国联军的强大攻势下,不堪一击,迅速溃败。齐国接着就去征伐楚国。楚王得知消息后,派使者到诸侯军中。使者不卑不亢地说:“齐侯住在北方,楚王住在南方,两地相隔甚远,就像马和牛雌雄之间不会互相诱惑一样,齐侯率军远道进入我国境内,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站出来,义正词严地对答说:“从前,天子周武王的弟弟召康公命令我国先君姜太公说:‘所有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此来辅助周王室。’召康公还赐给先君可以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楚国很久不进贡包茅了,周王祭祀用的酒没法用包茅过滤,我们的国君要来索取它。周昭王到楚国巡狩没有回来,我们的国君要责问这件事。”

楚国使者听后,回答说:“贡物没有按时进贡,是我国国君的罪过,我们怎么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返回,你还是找住在水边的人打听打听吧!”

于是,诸侯军队前进,临时驻扎在陉地。到了夏天,楚王派大将屈完领兵与诸侯的军队对峙。双方的军队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诸侯军队后退了些,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让诸侯的军队列好阵势。那整齐的方阵,如同钢铁长城一般,让人望而生畏。他请屈完和自己同乘一辆车,一起观看。齐桓公指着那壮观的阵营,说道:“我率各诸侯起兵,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不,这是为了继承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啊!让我们两国共同结盟,怎么样?”

屈完不卑不亢地回答说:“承蒙齐侯施恩,与我国国君结盟,这正是我国国君的愿望啊。”

齐桓公又指着自己的阵营,炫耀地说:“请看,用这样众多的军队来作战,谁能够抵挡它?用这样众多的将士来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克呢?”

屈完把话锋一转,坚定地说:“齐侯若能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能不服从呢?齐侯如果凭借武力来进攻,那么楚国有雄伟的方城山作为城墙,有汉水作为护城河,你的军队虽多,恐怕也没有用得上的地方!”

最终,楚将屈完和各诸侯订立了盟约。这次盟约的签订,标志着齐国的霸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后来,周王室发生纠纷,太子姬郑的地位受到威胁。齐桓公又一次挺身而出,他帮助太子姬郑巩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后,成为了周襄王。周襄王为了报答齐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齐桓公,这在当时是一份非常厚礼。

齐桓公趁此机会,又在宋国的葵丘会合诸侯,招待天子使者。并且订立了一个盟约,主要内容是:修水利,防水患,不准以邻国作为沟壑;邻国有灾荒来买粮食,不应该禁止;凡是同盟的诸侯,在订立盟约以后,都要友好相待。这是齐桓公最后一次会合诸侯。像这样大的会合,有过许多次,历史上称作“九合诸侯”。

然而,英雄也有迟暮之时。齐桓公早年“九合诸侯”,成就了一代霸业,但是到了晚年,却晚节不保。晚年的齐桓公开始任用小人。齐桓公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有一次,他竟然想尝小孩子肉是什么味道。擅长烹饪的易牙得知后,做出了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情,他竟然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献给齐桓公。还有竖刁,为了得到齐桓公的宠信,他把自己阉了以供驱使。

随着齐桓公的衰老,皇位的争夺也日益激烈。齐桓公立公子昭为太子,而那几个小人却想立无诡为太子。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问谁可以为相,他先后问易牙、开方、竖刁怎么样,管仲都一一否定了,他语重心长地说:“他们做事不近人情,必定另有图谋,是靠不住的。”

管仲死后,齐桓公年事已高,大权旁落到易牙、竖刁手中。后来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发动政变,将桓公困在宫中。他们一方面不准诸公子、大夫探望,另一方面断了齐桓公的饮食。宫女晏娥冒险从狗洞爬进齐桓公宫殿,流着泪告诉他真相。齐桓公这才醒悟过来,他想起管仲的话,觉得无面目见管仲,不久就含恨而死。

桓公死后,易牙、竖刁扶持公子无诡即位,其他几个公子于是率兵对抗。都城顿时陷入一片混乱的厮杀,百姓们在战火中痛苦地挣扎。而一代霸主齐桓公的遗体,竟然在床上停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户里爬了出来,惨不忍睹。直到第二年三月,宋襄公支持太子昭复国,联合其他诸侯杀掉了易牙、竖刁等人,才平息了这场纷争。这场动荡以后,齐国国力削弱,齐国的霸主地位也渐渐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