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争抢功,心有谋略,再造大明
朱元璋并不懂得什么穿越之事,只知道这方世界的情景和梦中世界一模一样,便误以为自己进入了梦中的世界。
朱元璋张着嘴,想说些什么却说不出话来;这副痴样可把两位太监惊出冷汗,连忙唤着太医。
“这……咱的大明怎么会这样?!”朱元璋喃喃自语。
卢九德侍奉朱由崧已有十几年,知道朱由崧素来懦弱,见陛下此刻神色恍惚,神情失常的模样,便想当然得以为朱由崧是被那火势吓破了胆还未恢复过来,于是伸手将朱由崧从韩赞周手里夺了过来,拉着陛下就往武英殿的方向走去;
卢九德将自己此刻抢功的行为美其名曰护送陛下休息,但明眼人都知道,卢九德是抢功一大能人,无非是此刻马士英正在殿内候着,他带着陛下抢先一步,便可在首辅前邀功。
卢九德虽然不敢救人,但他敢抢功啊!
自古功劳皆是谁能抢,便是谁的;况且,我也尽心尽力救火了,这功劳也说不上是抢的,本该就是我的!卢九德心里默默给自己的行为进行了一番美化;
朱元璋恍惚了一阵,被卢九德这么一拉这才回过神来,瞧着卢九德这个司礼监太监,梦中之事便一一重现脑海。
眼下朝局,无非两股势力争斗;
一股是在内以当朝首辅马士英为首;
以司礼监太监卢九德、韩赞周为骨干;
再加上后来的阮大铖等人,形成掌握中枢政权的马党;
在外,马党则是与江北四镇互为依靠。
马党一手握着司礼监,一手挟持着皇帝,眼里还看着锅中剩下的几个内阁位子;此时正是蒸蒸日上,大权在握!
加之说得上话的皇族被杀的实在是太干净了;就算是主少国疑,皇权还可凭太后对权臣有所压制;如今连唯一的太后都是靠着马士英立了福王,才得以上位,与其说是马党依附于皇权,倒不如说是整个皇权依附于马士英!
朱由崧除了还能莺莺燕燕之外,他和汉献帝的处境相比好不了多少。
另一股是在内朝堂中以原南京第一话事人,现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史可法为首;
以户部尚书高弘图、礼部左侍郎姜曰广为代表;
以左都御史刘宗周,礼部右侍郎钱谦益为领袖的东林党;
而东林党在外,则是以武昌的左良玉为军事依靠。
这一派救国心已是不多,救国力更是甚少;
东林党整日想着如何才能扳倒马士英,迎立潞王登基,也注定了不能成为朱由崧的盟友......
总的来说,这两派没一个好鸟!
马党卖官鬻爵,祸乱朝纲;
东林党整日空谈误国,建奴一至,便剃好猪尾巴乞降。
这两派无论是谁坐大,大明都只有彻底覆亡这一条路;
要反清复明,就得重整朝纲,让大权重掌于咱朱由崧,额,朱元璋自己手中!
朱元璋知道,如今自己的情形不是洪武年间的开国大帝,而是一个逃难至南京的亡国之君!
纵有江南半壁江山,政令所至不过南直隶方寸之地,内有权臣倾轧,外有建奴虎视,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不过两股势力内部也非铁板一块;
马党中韩赞周为人正直;在梦境中,福王登基后,他便多次劝言福王努力国事,少近酒色,亲贤臣,远小人,与东林党的关系较好;南京失守后,宦官之中唯韩赞周是殉国而死;
史可法、高弘图和姜曰广三人严格来说,也算不上东林党的核心成员,只是对其政见的同情者,史可法的老师更是东林党的重要成员——左光斗,故此与东林党走得较近,支持东林党。
朱元璋将如今明朝的时局快速的心中分析了一番,便有了一些主意;
咱要借这场火,将马党与东林党的战火彻底烧起来!只有这样,咱才能在夹缝之中,暗中夺回属于咱的权力!
朱元璋心中有了主意之后,手一挥,将扶着自己的卢九德甩开,按了按因思虑过多而有些头疼的脑袋,然后缓缓的一个字一个字吐着,“卢九德,你这是要赶朕走?”
卢九德被陛下突然甩开,便就有些惊讶,而陛下突然说出这番话,更是让卢九德心中诧异不已
“陛下...?”
卢九德满脸不解看着朱由崧,陛下从未如此对自己说话,莫非是责怪自己未能入火海救驾?
他自觉皇帝有些生气,却也无心解释,一门心思在抢功劳上;
韩赞周看着还未走远的卢九德和陛下,心中也泛起了疑惑,忍不住偷看朱由崧几眼,陛下平日里巴不得和卢九德整日黏在一起,怎么今日却......
“奴婢不敢,只是宫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内阁的诸位大人想必也被惊动,奴婢想着总不能让马首辅一直在武英殿等着;再者这火一时半会儿还灭不了,夜露深重,陛下万金之躯.......”
朱元璋听卢九德这番话,心里知道他无非是借马士英来向自己施压,好让自己顺着他去武英殿,多半又是要抢韩赞周的功劳了;
不过功这个字,朕说有便有;朕说没有,便没有!
卢九德想要,朱元璋便偏不给。
朱元璋看了一眼在一旁恭敬站着的韩赞周,两人的视线正好对上;
惊的韩赞周瞬间低下了头;
朱元璋心想既然卢九德以为咱只是气他没有舍命救驾,那他便将计就计,以生气为掩护,凭救驾之功重赏韩赞周!
卢九德见韩赞周位列自己之上,心中定然嫉妒,便更会在马士英前邀功一番,既然如此,那咱便给他去见马士英的机会。
“传旨,韩赞周救驾有功,封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勇卫营;再诏马士英、史可法等阁臣一并来此见朕,朕就在这乾清宫等着,看看是谁要烧了咱,要烧了咱的大明!”
闻言,卢九德还在诧异,而不远处的韩赞周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内臣不敢接旨,求陛下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