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在挫折中涅槃重生的铿锵玫瑰(7)
凯瑟琳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她常问自己:“如果这真是重要新闻,其他人都往哪里去了?”她以柔弱之身,一个人顶住压力,一直支持旗下的编辑记者:“我们已游到河流最深处,再没退路了!”她坚定地认为,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作为一家报纸,应该对公众和事实负责,因此她决定对此继续揭发下去。一个女人身上,爆发出如此坚强的精神力量,终于令美国报界刮目相看。
当时,整个美国只有《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寻根究底。他们最后找到了尼克松的录音带,里面录有尼克松政府在采取行动时的话语。此时,全国媒体也开始纷纷攻击政府,终于在1974年8月,尼克松被迫辞职。
从此以后,《华盛顿邮报》成为美国总统每天早晨最先阅读的报纸。
凯瑟琳战胜了总统,她的新闻思想,她的道德勇气,在这期间大放光芒。《华盛顿邮报》和凯瑟琳的声望如日中天,家喻户晓。但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她的努力使得美国媒体成长为与立法、司法、行政机构并存的第四种强大影响力量,她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凯瑟琳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也险些闹翻了脸。在对戈尔巴乔夫的一次采访后,一位苏联官员向凯瑟琳表示,戈尔巴乔夫对其中部分内容感到不满,希望在见报时能删掉。凯瑟琳听说这一消息后,说了很多抱歉的话,作了很多解释,但坚定的立场却从没动摇:“我们从不会自我审查,不为美国总统,也不为苏联总统。”这位苏联官员只好悻悻而回。
将《华盛顿邮报》打造成一个庞大的新闻集团
凯瑟琳出任《华盛顿邮报》集团主席近30年,她成功地将《华盛顿邮报》变成与《纽约时报》并驾齐驱、销量过百万张的顶级大报,令盈利增长了20倍。在1991年,整个集团在“财富500强”大企业中排第271位,而她本人也成为首位打入《财富》杂志“美国企业500强”名单中的女富豪。1963年,《华盛顿邮报》总收入只有840万美元,旗下子公司只有《新闻周刊》和两家电视台。1993年,凯瑟琳把邮报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的职位传给了儿子唐纳德·格蕾厄姆。邮报已发展成为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有线电视和教育服务企业在内的庞大新闻集团,总收入达到了14亿美元。1997年,她将邮报发行人的大权也下放,只保留了董事会主席的职务。从公司日常事务中抽身之后,她并没有闲下来,而是经常参与教育、慈善工作。1997年,她出版了脍炙人口的自传《个人历史》。
这本贯注真情实感的自传,一出版就成为畅销书。著名的“兰登书屋”如此评价她的自传:“这是一本有关在工作中学习,有关成长,有关华盛顿,有关一个女人如何在环境的造就下经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解放的书。”“一本异常坦诚、真实、大气的书,作者乃美国最知名、最受仰慕的女性之一。这本书,正如其书名所说,既是个人的,也是历史的。”该书不仅销量极大,凯瑟琳·格蕾厄姆也因为该书而荣获1998年度普利策奖。
然而凯瑟琳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她事业上最艰难的时期,是1975年、1976年《华盛顿邮报》工人大罢工。当年她为了控制成本,采取了一连串开源节流措施,然而部分举措却招来印刷业工会的不满。1975年10月,印刷厂和广告部门工人决定大罢工,罢工者火烧了《华盛顿邮报》印刷厂房,导致罢工首日报纸无法刊印出版,部分工人还袭击了《华盛顿邮报》的编采人员。
但《华盛顿邮报》的全体记者、编辑却不为所动,报社高层亲自动手,自行接洽广告甚至操作印刷机,还用直升机从报社平台将版样运到邻近州的印刷厂印刷。五个月后,工潮终于化解了。
凯瑟琳也改变了美国报业轻视女性文化的传统。她试过在一次黄昏盛大晚宴后,拒绝跟从场内一群女士退到楼上,让众男士在楼下边抽雪茄边谈世界大事。不过她也极爱简朴的生活,她最喜欢的,就是黄昏时分在厨房中与朋友一起烧菜,当有人给她代劳时,她还会不悦地说:“那是我的工作。”
凯瑟琳在美国以至国际舞台上,可谓“相识满天下”,许多常在《华盛顿邮报》见报的大人物,都和她私交甚笃。她常邀请一些政界顶尖精英到她那位于华盛顿老区乔治敦的大宅做客。不少人形容,能获邀到凯瑟琳家做客,是仅次于获邀到白宫做客的最高荣誉。从肯尼迪到老布什、小布什,近40年来的美国总统都到过凯瑟琳的大宅,每次都是尽兴而散。凯瑟琳曾为里根总统设过两次晚宴,也为克林顿举行过欢迎晚宴。跟她友好的外国元首,包括前法国总统德斯坦、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前英国首相希思、撒切尔夫人、前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和捷克总统哈维尔等。1986年阿基诺夫人访美时,在举行答谢宴会时,她不用菲律宾驻美大使馆的官邸,而是在凯瑟琳的私人寓所举行,并由她出面代邀美国政界要人,可见邮报女老板的显赫地位。受她款待的后辈中的朋友则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已去世的戴安娜王妃和“股神”巴菲特。
凯瑟琳·格蕾厄姆成为美国妇女走向成功的榜样,她的勇气,她的正直,鼓舞了不计其数的女性走向自立自强,并将继续激励后来的人。凯瑟琳·格蕾厄姆被美国人视为“改造了20世纪历史的伟大女性”。
2001年7月14日,美国爱达荷州的度假胜地森瓦利,84岁高龄的凯瑟琳·格蕾厄姆正匆匆赶往一个媒体高级负责人年会。突然,她脚步一绊,头重重地撞在了坚硬的水泥地上。凯瑟琳在受伤后,被立即用直升机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第二天,凯瑟琳·格蕾厄姆被医院紧急护理中心列在“情况危机”者的名单之中。3天后,凯瑟琳·格蕾厄姆离开了人世。
《华盛顿邮报》以头条刊登文章,纪念这位令他们尊敬的好上司,更把她誉为“理想上司”。
这位美国家喻户晓的传奇女人的死,引起了整个美国的震惊。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亲自提笔为这位“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写下一份充满激情的悼词。在悼词里,布什称赞凯瑟琳·格蕾厄姆的一生“为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下一代树立了一个巨大的榜样”。他说,美国首都华盛顿及整个国家现在都对丧失“华盛顿及美国新闻界挚爱的第一夫人”,而深感哀痛。布什说,“格雷厄姆夫人的一生是个传奇,她是一个真正的领导,一个真正的女人。美国总统换了一届又一届,格蕾厄姆却没有变。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发行人、一个低调的慈善家、一个成功的女商人、一个普利策奖获得者,她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对凯瑟琳·格蕾厄姆的离去,美国前总统夫人南希·里根深情地说:“没有了她的华盛顿将从此不同。”媒体则纷纷盛赞她“为千百万妇女打开了机会之门”。
她去世后5个月,《华盛顿邮报》出于增加收入,减轻运营负担的考虑,将零售价从0.25美元提高到0.35美元。这是20年来《华盛顿邮报》首次提高零售价格,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美国报业市场中,《华盛顿邮报》提高发行价格并没有对发行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这完全获益于读者的认同和日久天长形成的情感联系。
就连曾遭受凯瑟琳·格蕾厄姆猛力攻击过的冤家——尼克松时代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对她也敬佩有加。他在悼词中说:“《华盛顿邮报》曾不屈不挠地批评我所效力的政府的方方面面。但这种表面的矛盾掩盖不了我对凯瑟琳本人的倾慕和喜爱。我们会怀念她的正直、勇气和高贵品德。她在国家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
延伸阅读:
《华盛顿邮报》简史
1877年,斯蒂尔森·哈钦斯创办了《华盛顿邮报》,1880年该报成为华盛顿特区首家每日出版的报纸。
1905年,《辛辛那提探询者报》的拥有者购买了《华盛顿邮报》的多数权。1933年由于经营不善,《华盛顿邮报》几乎倒闭,被拍卖。新的买主重新建立了报纸的信誉和经济状态。
1954年,《华盛顿邮报》购买了它在华盛顿特区的主要竞争者,而成为华盛顿特区的唯一日报。1981年,它的另一个主要竞争者《华盛顿星报》关闭。
2004年,《华盛顿邮报》获得18项普利策奖。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华盛顿邮报》公司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还因为获得普利策奖而在新闻界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今天,《华盛顿邮报》公司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新闻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已经远远超过了50亿美元。
《华盛顿邮报》公司最主要的企业包括《华盛顿邮报》,它在这个世界上最主要城市之一——华盛顿中已经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报纸。
《华盛顿邮报》的每日发行量大约为78.5万份,《星期日》的每日发行量大约为110万份。
《华盛顿邮报》的零售价格从1981年最初的25美分已经增加到2001年的35美分。
《华盛顿邮报》公司还拥有华盛顿州的艾弗雷特《先驱者》报。
最近几年里,《华盛顿邮报》在利润和股票市场价值方面已经超过了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公司利润的一半来自于《华盛顿邮报》的发行。除此以外,公司的《新闻周刊》拥有310万订户,在美国国内发行量仅次于最大的竞争对手《时代周刊》。
《华盛顿邮报》公司在1961年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新闻周刊》。《新闻周刊》在1995年的经营利润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数字,到1997年,经营利润达到了38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