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伟大公司的驱动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让创新在工匠精神上生长

说起创新,乍一听,似乎与工匠精神没有多大联系。甚至工匠精神与创新还有点儿抵触。作为一个匠人,专注于自己手上繁琐、单调的工作,似乎不需要创新。其实不然,创新就寓于这繁琐、单调的工作之中,细节、完美是创新的土壤,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

毫无疑问,苹果是创新的最佳代言人。而乔布斯本人,也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科技创新领军人”之一。

所以,乔布斯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而苹果公司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为什么苹果能不断创造奇迹呢?这是因为乔布斯及其创作团队有着超乎寻常的创新力和想象力,以及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正是由于这种创新力和想象力,才能不断推出新品,并做出伟大的工业设计。

苹果I的出现,不仅代表着苹果的初期创业成功,也代表着电脑发展史的里程碑。苹果I把使用者从前面板、开关和指示灯中解放出来,只要连上键盘、显示器就可以工作。可以说,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以独立屏幕和键盘为代表的电脑,是由苹果所开创的。

苹果II同样延续着创新精神。千禧年以后,个人电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办公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

所以消费者对于个人电脑,“从里到外”都有着更多需求:它不仅要外观好看,功能也要更先进,操作也要更便捷。

在苹果II以前,所有电脑的机箱都由金属制造,不仅搬起来重,看起来也丑。乔布斯决定用塑料材质来代替金属。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用塑料呢?乔布斯解释说塑料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可以缩小机箱的体积。并且塑料易于染色,这样可以摆脱原来的单一的颜色设定,使电脑从外观上更吸人眼球,当然就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事实也证明,创新的产品自然会受到追捧。从苹果II问世后短短6年内,市场销量超过100万台,创造了电脑销售纪录。

苹果II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此,乔布斯也非常注意细节问题。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下,电脑要解决发热这个问题,就必须装有风扇。尽管风扇的确发挥了散热功能,但也因为自身的体积而占据主机空间,同时风扇工作产生的噪音也不可忽视。

从苹果I开始,苹果开始它的创新之旅。经过20多年的演变,2010年4月6日,对于无数苹果迷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日子。这一天苹果平板电脑iPad正式在新品发布会上露面。人们在见到iPad以前,根本想象不出如果电脑没有鼠标和键盘,那么“电脑”会变成什么样,他们又用怎样的工具来顺利完成工作?

苹果,总是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新奇。在新品发布会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iPad只有10英寸大小,薄如记事本,但是触控显示屏却囊括了传统电脑不得不配套的键盘、显示器、主机等几大部件。

观众惊讶赞叹之余,只能用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iPad的成功问世,意味着只要敢于创新,一切都有可能。虽然有人批评iPad只是放大了的iTouch,仅多了部分功能而已,销量前景也不被看好。但是,一年出售了1500万台的骄人成绩,让之前的预言和批评不攻自破。iPad渐渐成为时尚达人的必备物品,潮人们随时随地拿出iPad秀照片、玩游戏、看视频,相当有“范儿”。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iPad也进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在购买并使用它。iPad之所以有如此影响,是因为苹果对推陈出新的坚持。

多年来,苹果公司推出的产品之所以能在全球电子消费市场上广受追捧,根源在于它坚持全方位创新,坚持设计出尽善尽美的产品。这种上至公司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共同认可的创新精神,使得苹果在全球性的大商业网络中能够抓住机遇,勇敢地引领行业潮流。在苹果的任何一个产品上,我们都能感受到创新无处不在。

思维创新,打破陈规,是苹果创新的特点。他们的创业过程并非像我们所想的那样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恰恰相反,他们所遇见的困难和压力不是常人所能接受的,也曾数次面对危机。但是在面对这些挑战、挫折甚至危机时,乔布斯会灵活变通,用全新的视角、创新的技术去打破瓶颈,化危机为转机。这是他们能成功创业、更能成功守业的秘诀。

对于创业者或企业家来说,要想成功创业或是让公司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创新之路。寻找新点子、新创意,这也可看做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方法。

托马斯·彼得斯曾经说:“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无数人都渴望成功,也在为之而努力,可为什么那么多“努力的人”当中,偏偏就是一小部分人成功了呢?难道是因为幸运女神对他们的眷顾吗?

并非完全如此。如果这些成功的人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方法,那么除了运气之外,他们也无法得到长期的成功,更不要说被模仿,甚至于被超越。

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在创业初期都是直接照搬国外的成功模式。虽然在当时的确有成功的案例,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它自身的竞争规则,也有不少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纷纷倒闭。

如今看来,这些企业从建立之初就模仿、复制、抄袭,但是一旦面临着时代的考验时,自己就没有能力通过。关于“成功是可以复制”的道理,在某一程度上的确有其合理性。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要想有持续的生命力,就必须将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创新发展战略。

创新战略的基础,是有计划和有系统地淘汰陈旧、正在衰亡的东西。

在如今鼓励创新、良性竞争的年代里,经营者必须树立创新决定生存的观念,全力以赴地革新进取,才能获得生机勃勃的发展。成功需要改变,而改变则需要创新。只有快捷高效的创新模式,才能让企业成功地崛起。

工匠精神解析

传承工匠精神,意味着向前人学,向一切掌握了技术和工艺的人学,向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学,这都是传承技艺的重要途径。但这种学不是墨守成规,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创造性地学习,推陈出新,让创新在工匠精神上生长,这样才能真正让技艺既传承又发展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