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呼唤工匠精神
在国外,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趣谈:
一个妈妈问自己的孩子:“上帝住在哪里?”孩子回答说:“他肯定住在中国,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这个趣谈充分地说明“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极高。根据2015年国家财务报告: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20万亿美元的GDP总额位列世界第二,2015年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将近50%的贡献……这些数据无不说明: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制造大国。
但毋庸讳言,与世界一些制造强国相比,部分中国制造产品在质量、工艺和设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一些企业习惯于走捷径、赚快钱,信奉“差不多就行”,粗制滥造、山寨抄袭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也导致“中国制造”在全球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很是一般,甚至大多数中国人也更喜欢外国货。
根据日本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总金额达到900亿元人民币,位居第一。而韩国、美国旅游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这两个国家的消费金额也是位居第一。虽然这一年国内实体消费市场低迷,但却没有浇灭国人到外国扫货的热情,有新闻曾经报道国人到日本爆买电饭锅、马桶盖的情形……
2010~2015年中国出境游人数统计表

这些数据和新闻报道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中国制造”正在不断丧失本国的消费群体。
回望过去,中国有着闻名天下的五大名窑,陶瓷技术无人能超越。司母戊鼎的铸铜技术、工艺精湛的炼铁技术,穿越千年,依然令人惊叹。还有坐落在中轴线上宏伟壮丽的紫禁城和横亘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千年的历史的沉淀,加上如今盛世的辉煌,难道现在的中国连个小小的圆珠笔的“圆珠”也造不出来吗?
“一切手工技巧,皆由口传心授”。正如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布克所说的那样:“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他推断能够建造像金字塔这样工程浩大、工艺精细、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的人,必定是一群追求完美、专注的人,他们所秉承的信念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的核心不是去“制造”什么,而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心态”,这种精神正是当下众多企业所不具备的。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快捷,传统企业的大波倒闭潮,微软、通用汽车、耐克、松下等外企的集体撤资,已经对中国企业发出强烈警示。究其背后的原因,就是企业工匠精神的缺失。如果继续走当前的路子,企业将永远失去崛起的机会。
所以,如今的企业,需要重新找回已经丧失的工匠精神,这才是当下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为何呼唤工匠精神回归的原因所在。
从雄伟的长城、故宫,到精美的陶瓷,一代代匠人留下的不仅是完美的作品,还有伟大的工匠精神。企业更需要倡导这种精神。只有脚踏实地,专注耐心地提升品质、改进设计、完善细节,“中国制造”才能更加自信地傲立于世界。
工匠精神解析
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有时间去努力实现,就可以被称为“工匠”,而他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就是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