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化与性别:苏珊·皮特的人生放大镜
人类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具有完全的共通性,不同种族的所有健康人都具有46条染色体,其中决定性别的只有两条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者的区别为人类带来了两种不同性别:男性和女性,XX为女性,XY为男性。普遍上来说,男性具有更高的个子和更强壮的肌肉,以及被雄性激素影响的攻击倾向;女性则体形更小,肌肉含量更少,并因雌性激素的作用更具联系性和共情能力。但实际上由基因引起的男女差异并不如人们预期的那般巨大,而文化在塑造男女社会角色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不同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定位让尚未形成稳定角色观念的幼年男女逐渐向社会所期待的男女角色靠近。苏珊·皮特被认为是当代著名的实验动画艺术家之一,她既是一名优秀的实验动画艺术家,也是一名具有细腻心思的女性导演,两种要素的结合给予了苏珊·皮特创作的独特视角。她推崇独立动画,认为独立动画是唯一将动画全然放在艺术层面的形式。秉持这样的理念,她的动画得以在现实与幻想中自由穿梭,色彩明艳、惊世骇俗,其诡异超现实的风格就算放到非主流动画中也显得独树一帜,这也是她的作品被人们称为“视觉诗”的原因。从内容上来讲,苏珊·皮特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大胆诡谲的风格为观者提供了绝佳的思考平台。她的作品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对社会现象、地域文化和性别的探讨。本节将从文化与性别的角度对《医生》和《欢乐街》两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一、负面人性的自救与解脱:《医生》
《医生》是苏珊·皮特于2006年制作的独立动画短片,片长24分钟,讲述了一名垂暮的墨西哥医生自暴自弃最后释然并解脱的故事。片中许多情节都是十分夸张、极具想象力的,例如浑身是洞的病人、被病人肠子缠住的医生助手还有诞下不同形态婴儿的女人等等。大量的信息被注入到画面当中,这种超脱现实的想象让处于负性体验下的主角形象更加突出,他的心路历程和梦境也是对社会文化中医生角色的质疑。这部短片可以说是苏珊·皮特导演在独立动画领域的又一次自我超越。
(一)收控自如的阴翳舞台
1.负性体验下的医生
动画具有丰富的假定性,这是其魅力所在,但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动画中的假定都能在现实中找到真实的依据。在苏珊·皮特的《医生》中有着大量与现实世界不符的想象,也有着真实社会所不容许的道德悖论。在真实世界中,医院是一个整洁、严谨、神圣的场所,它让人们远离病痛,得到救赎。同时医院也是一个矛盾体,是和平年代中离痛苦焦虑绝望最近的地方,但也是战乱纷争中的宁静天堂,这一小片土地承载着千万人的痛苦与希望。而在医院中医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大责任,所以不管在何时何地,合格的医生都需要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全面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坚定的意志等。这一切对医生和医院符合常理的形容与苏珊·皮特笔下的黑暗诡谲画面有着天差地别,在《医生》一片中主角充满了绝望和挣扎,而这便是苏珊向观者展现的医生,他在社会压力下的内心挣扎厌弃直至和解,这一过程引人深思。身处混乱的工业时代,小城镇上的医生每天都会见到大量充满负面情绪的病人,三教九流的人们或酗酒或吸毒,遭到枪击、不听医嘱……从停尸房可以看出每天有大量的底层人物死去,强烈的负性体验让老医生倍感压抑,进而渐渐抑郁、焦虑、不满甚至怀疑生命,这改变了医生的态度,决定了其对病人的消极行为,他冷漠、酗酒,因酒精能降低人的自我意识,他求助于酒精来减轻焦虑,短暂地解脱自己。
2.沉淀累积的一朝展现
与作品内容的跳脱和天马行空不同,苏珊对待每一部动画都极其严谨、慎重,包括前期取材、打磨剧本、探索风格、配乐选择等,一步步的沉淀使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呈现出极为精彩的超现实演绎——《芦苇》对女性的思索与奇幻的蒙太奇,《欢乐街》对生命的思考与用色的琢磨等等。而她本部作品《医生》的灵感来源于在墨西哥遇到的医生,苏珊花费五年时间精心打磨,带领着庞大的团队手工绘制完成,为观者呈现了又一荒诞不经的经典黑色动画。故事发生在一个墨西哥的小镇上,刚在酒馆里做过春秋大梦的医生跌跌撞撞地走到街上,坐上车一番思索后,两位医疗助手拉拽着他去医治一个被枪击的男人,医生认为男人没救了,便眼睁睁看着他倒下去。当他走出医院时,活过来的石像鬼告诫了老医生一番。他在雨中跌跌撞撞走回车中,捂着心口倒下。当他接近死亡时,光影闪烁,虚空中的圣徒似乎向老医生展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苏珊·皮特的前期作品不同,《医生》相对更超现实的诡谲展开,并且更具有叙事性,而精彩的是它仍是极具“苏珊·皮特”特色的作品,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观者依然会目瞪口呆地沉浸于天马行空的幻想与似幻似真的描绘中。
3.天马行空下的严谨性
前面提到苏珊·皮特这一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在墨西哥遇到的医生,在创作动画之前她画了一系列画作来描绘墨西哥奇迹事件,这一系列画作中的人物和拍摄的事件成为《医生》这部动画的基础。苏珊让她的儿子根据这些写一个故事,母子讨论了大约六个月,深刻探讨了人物刻画和动作表达。最终花费五年多的时间,带领着庞大的团队——包括洛杉矶和墨西哥的艺术家手工绘制完成,为观者呈现了诡谲荒诞的超现实主义动画。
这次的动画配音是苏珊第一次与真正的演员合作,最初她找上了洛杉矶地区的职业拉丁演员,但为了在洛杉矶工作,长时间里演员们修正了他们的西班牙语口音,再用墨西哥口音讲话时,似乎显得生硬刻板,影响故事的表达。为了捕捉更真实的方言来实现影片的效果,苏珊决定在墨西哥重新录制。他们找到当地的演员进行排练,最后决定将英语中的一些表达和错误留在了完成的对话中,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
4.女性思维的表现方式
社会的早期分工使性别角色开始分化,因生理和体力上的不同,男女在社会活动中从事不同的活动,在经年累月间逐渐定型,人们对性别渐渐产生刻板印象,偏见和性别歧视也随之而来(甚至弗洛伊德都有类似尚男抑女的观点)。从苏珊前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其作为一位女性独立动画家对女性的地位和认知的独特看法,苏珊的作品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意识,打破了影视作品中传统女性的既定形象,而这在《医生》中同样有所展现:医生在世时所接触到的医院的一切让他压抑且焦虑,但在他被点化后,除了肠道手术的病人,其他医生的灵魂接触到的患者几乎都与女性有关——小女孩眼睛冒光,身上爬满了牵牛花藤蔓,医生在牵牛花的幻境中飞舞,宣告这是一出生命奇迹;在一扇挂着马蹄铁的房间门后,马头人身的少妇躺在床上搔首弄姿,红色的墙壁和纯白的纱帐烘托着暧昧气氛,我们无从辨别这是这荒诞世界里的一种奇妙生物还是一个医生妄想中的女人;在产房里,医生惊讶地看着婴孩的四肢状如绿色蠕虫缠绕着他的手,随后他又接生出一个香肠状的男孩……第三个、第四个,无数个孩子被接生出来,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甚至还有连体婴和天使,产房里满是遍地跑的婴儿,热闹非凡,看到这奇异景象的观者想必对孕育生命的女性多了几分叹服与敬意。《医生》中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女性在苏珊的导演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到苏珊作为女性坚毅的内心世界。
(二)超现实暗黑世界中的自我救赎
1.融情入景的声画合一
苏珊·皮特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常与富有经验的音乐家合作,这次的音乐风格选用了神秘伤感与豪放泼辣兼备的弗拉门戈,完美地契合了故事的拉丁背景。弗拉门戈挣扎呐喊着、倾诉着,包含着种种复杂深沉的情绪,一如片中情节带给观者的感觉,似天堂似地狱,一时丑陋空虚,一时美丽洒脱,幻想与现实不断纠缠交替。如开篇醉酒的医生,他可能因处在混乱的时代而感到焦虑抑郁,并求助于酒精来短暂地解脱自己。他在极具年代感的弗拉门戈配乐里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身穿蓝色墨西哥礼服的老男人怀抱黑色麻花辫的少女,在马背上旖旎悠游着,而这短暂的避世只会让结局更痛苦。又如暗示医生命运的一幕,弗拉门戈的曲调中混杂着雨声,医生与滴水嘴兽的对话就在这诡谲的气氛中展开。石像鬼所言似乎预示了医生即将死去的命运,但在西方石像鬼并不代表恶魔,而是象征着守护,这为医生最后的恍悟做出了暗示。
再譬如没穿手术服也没有消毒手术刀的医生对患者开膛破肚后拎起肠子对助手下达命令,随着欢快音乐的响起,我们欣赏到了一出荒诞闹剧——在破旧的医务室中,助手抱起肠子,却掉了一摊缠绕在脚上,他蹦跳着纾解半天,如同缠绕毛线一般。他在走廊里和着音乐欢快地蹦跳,医生跳上病床如同指挥家一般指挥起来,最后如毛线团的肠子被按进患者肚子里,音乐也随之戛然而止。医生满意地按压着,如同欣赏一件艺术品,五彩斑斓的细菌和着再起的乐章跳着舞,但就算再美丽,观者却只能联想到肮脏病房上积累的致命病菌。手术结束,医生愉悦地哼起了歌,轻松地缝合了患者的肚皮。这种惊世骇俗的大胆表达便是苏珊超现实世界里最吸引人的地方。
2.服务于叙事的作画方式
视觉风格是动画创作中极为重要的元素,苏珊·皮特的动画大部分是纯手绘完成,在35mm胶片上刻画,创造出效果独特的质感和笔触。不过为了创造出《医生》光影交错的奇幻景象,她使用了不同的技术手段和动画技巧来绘制影片,力求最完美地贴合叙事效果,使得创作过程比苏珊的其他作品更为复杂。从影片的整体效果来看,在医生失望暴躁时影片色调暗沉,配合着独特的手绘风格,用极其精妙的手法把控着内部空间的塑造,如隔着歪曲的凸透镜,墙壁微微歪斜,天花板无限放高,医生阴郁暴躁的性格和迷茫的心境在这样的画面里得到了很好的塑造。
再谈片中的一处重墨,醉酒的医生在前车玻璃上抹画着,骷髅头旋转着变成了人,随即黑色空间被吞噬,漆黑的怪兽追赶着渺小的人类,阴暗的房间中女人与阴影牵手,转瞬间影子反而变成人在狂欢……苏珊用沙来表达出玻璃污垢的质感,将医生在社会不安定情况下的厌恶展现出来,这里的沙画让观者惊艳于苏珊无边的想象力和对材料的把控力。片中医生打开了以马蹄铁作为铭牌的房门,与马头人身的少妇互动过后,画面一转,在做旧风格中医生一脸陶醉地骑乘在一匹母马背上,奔腾间抚摸挑逗着,倒是直白至极的性暗示。苏珊为了追求这里的怀旧感,将纸染色揉皱了再配合色粉作画,她用这种作画技巧来表达特定的意境,赋予角色情感与灵魂。
3.想象力的绝佳舞台
现今人们被重重规则禁锢着,思维僵化于意识深处。而苏珊带来了解开禁锢的钥匙,她的故事穿梭于真实与虚构之间,动画就是她展现想象力的最佳途径:挡风玻璃上阴暗诡谲的黑暗沙画;浑身弹孔的男人哀号着,我们可以清晰地从大得夸张的弹孔中看到男人身后的景象,男人一边号叫,一边将手指穿过手臂和脑袋上的弹孔,展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同时射杀他的女人痛哭着,像掏出怀表一样地掏出了自己的心祈祷起来;滴水嘴兽活了过来,似乎预示了医生的命运;上车的医生因心脏不适看到虚幻的光影,种种奇异的光影图像冒出来,也许是酒精让医生陷入了幻想,车里冒出杂乱的金光,头靠方向盘的医生头顶现出一圈金环,下一幕车灯熄灭,也许医生在此时已经离开人世;女孩眼冒金光,身上长出无数牵牛花藤蔓,医生竟化作蚊虫落在摇曳的牵牛花上;大肚子患者开膛破肚后也是一出荒诞闹剧,在破旧的医务室中,助手抱起肠子,如同缠绕毛线一般梳理起来,他在走廊里欢快地蹦跳,医生跳上病床指挥起来,最后如毛线团的肠子被按进患者肚子里,手术宣告结束;在以马蹄铁作为铭牌的房间里,我们看到马头人身的少妇躺在床上,医生用一颗紫色的团子安慰着闹脾气的少妇,那马头故作矜持地转了转后不顾形象地吃下大嚼特嚼,满足后的少妇轻捋毛发,医生头上的几根毛都配合地抖了抖,随即画面一转,在做旧的风格中医生一脸陶醉地骑乘在一匹母马背上,奔腾间抚摸挑逗着;产房中,医生接生出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婴儿,奇妙异常。
苏珊·皮特发挥自身独有的能力,将欢乐的动态和阴郁的气质交织在一起,编织出怪诞不经的诡异超现实图画,可以说每一部动画都是她精心创想的世界。
4.触及死亡的意义
当然,不管影片是多么荒诞或超现实,它仍然包含着叙事的所有要素,苏珊·皮特将她想表达的通过医生的经历传达出来。老医生确实是一个糟糕的医生,在长年累月的诸多负性体验下,他的内心充满黑暗,焦虑、不安、挣扎、情欲、妄想淹没了他,胡思乱想、愤世嫉俗的老医生觉得世界丑陋而空虚,但临终时受到了圣人即他内心的教化,以另一角度看到了不可思议的景象,最终得到了解脱。
也许在死亡的那一刻,医生可能会意识到他曾对这混乱的世界感到厌恶,但世界其实充满了美丽和可能性。所以在最后他的灵魂回到医院,重新看待事物。在影片的前段,医生痛苦地说“生活只不过是一种诱惑”,暗示一个人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死亡可以满足欲望吗?不管结论如何,最后他看到了很多,他穿着蓝色墨西哥礼装,骑着梦中的黄色小马,抱着梳麻花辫的姑娘从人们身边走过,似是走向他所希望的未来。“死亡,”苏珊说,“当人们相信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比我们渺小的生命更伟大的时候,死亡就不那么可怕了,因为这个大的‘他者’将使我们的死亡充满意义。”
二、表现主义下的性别差异:《欢乐街》
《欢乐街》是苏珊·皮特导演的另一部评价颇高的短片动画,讲述了一位失意忧郁的女人,无法排解内心的痛楚,最终选择割破手腕,终结自己的性命。夜深,茶几上的陶瓷小老鼠复活了,伴随着欢快的节奏,小老鼠蹦蹦跳跳,可当它发现死去女人的时候,仿佛呵护珍视的人一般,挽救了女人的生命,女人的生命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苏珊·皮特用表现主义的手法将两位主人公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能毫无障碍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寓意。
(一)女性的“静态”表现主义
1.抑郁与失落后的安静
《欢乐街》透露出浓厚的表现主义风格,通过对现实的扭曲和抽象化表现出人物内心的低落、悲观,并随着人物的情感走向而变化着丰富的色彩。《欢乐街》的前半部分对人物的外形动作没有烦琐的描写,更多的是着重表现女人的忧郁,营造出一种悲剧美的氛围。对于悲剧美来说,在浅层心理上就是释放悲伤记忆,例如女人将手扎进仙人掌,拨通没有人接听的电话,这些细节都能让观众感受到女主内心的惆怅并产生怜悯之情。片中导演通过事物的不规则变化强调了自我感受和主观情感,忧郁与失落。为了将这些情感视觉化,导演将画面中的背景也进行了极为夸张的处理,例如女人经过的梦境般的走廊、窗户的倒影等,这些怪诞的场景体现出了人物的情感,由此看出导演不断在强调主观感受的真实,有选择地弱化了现实世界的客观性。
2.尖锐的表现主义
这部作品是苏珊·皮特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全方位刻画,无论是画面色彩还是音乐,都在表露着这位忧郁失意女人的悲剧美以及与之产生对比的小老鼠的喜剧美。首先,动画中的女人与茶几上复活的小老鼠各自代表着心理美学中的悲剧美和喜剧美,女人的忧郁与失落让观众产生了怜悯和同情,片中阴郁的人物色彩以及平缓抒情的音乐更加突出了这一悲剧形象;而茶几上复活的小老鼠,色彩鲜艳、灵活多变,好似旺盛生命的代表,与阴暗色调的女人形成了强烈对比,也正迎合了观众内心对愉悦欲望的满足,是浅层心理之上的喜剧美。其次,动画影片中将消逝的生命被比喻成老鼠眼中泪水汇成的死水,水中令人不愉快的事物侧面表现出悲伤,用对客观事物的夸张来描绘内心复杂的情感。最后,悲剧塑造英雄,而片中的小老鼠就成为了这样的英雄,成为了人们所崇拜的对象,小老鼠拯救了女人,女人也因此开始了新的生活,悲剧转化为喜剧,两种情感相互渗透,将人类的仰视需求与俯视需求相互交融。这正是使用了表现主义的手法: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的扭曲和抽象化。作者通过这种表现手法将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毫不含糊地表达了出来。
(二)“盲目”乐观的性别放大镜
1.大脑半球决定性别差异
无论是人类的男性和女性还是动物的雌雄,都是根据不同的生理特征来划分的。但是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能透过视觉观察发现的生理差异,不同性别在心理上也有着一定差异。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多数男性在处理社会关系以及各种事物的过程中更加果断,反之女性则体现出细腻的思考和更多的依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整个社会对于两性分工的不同定位,男性有更加强壮的身躯,在体力劳动上更胜一筹,而女性则是在后代的生养上比男性更有优势。另一原因则是男性与女性大脑结构方面的差异,男性的左右脑发育比起女性来说更加缓慢,且联系也没有女性密切,所以男性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与女性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影片中,女人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辗转反侧,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能看出作者在刻画这一角色时将女性特有的丰富情感融入了角色中,这是女性相比男性来说独特的一面,来自于大脑半球发育的不同而决定的性别差异,使女性更容易徘徊在各种情绪之中,画面中的场景变化以及音乐都在诉说着这位女性的情感,让观者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苏珊·皮特所要表达的悲剧美。与女性角色形成反差的是那只色彩鲜艳的小老鼠,剧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到小老鼠的性别,但是当小老鼠发现正欲结束自己生命的女人,短暂地沉浸悲伤之后,果断选择了拯救这位女性,尽管它只是一只小老鼠,在这样的想法驱使下它变得跟人一样高大,最终挽回了可能会逝去的生命。同样是沉浸在悲伤之中,小老鼠做出了和女人不一样的选择,具有男性所拥有的独立与果断。影片将两者的差别都很好地区分开来,让观者感受到不同性别所带来的不同选择。
2.性别的感受与效应
正如前一部分所讲,男性与女性在大脑构造上也有一定的差别,这让他们对相同外在事物产生的感受和效应也不一样。女人选择在失意痛苦之后放弃生命,而小老鼠在获得生命之后选择拯救女人,不同的感受让他们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影片中一边是女性在失意与痛苦中徘徊,最终悲伤在无人接听的电话中发酵,这是这位女性的感受,而受到刺激做出极端选择,是她大脑做出的反应。另一边则是代表着男性的小老鼠在目睹这悲伤的一幕(小老鼠的感受)后,一番思索犹豫最终决定靠自己拯救女性。小老鼠始终代表着乐观的一派,正因如此,他所做出的选择形成因果关系,这就是效应。不同的性别在面对社会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来源于性别的差异。女性从社会角度上更具有亲和力,在情感方面更加丰富;而男性则表露出更加坚强的一面,在处理事情方面也更加果断。影片中我们能直接感受到两者的差异,这是性别差异下的反应与效应所带来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