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遗传代谢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遗传代谢病总论

第一节 遗传代谢病概念和分类

【遗传代谢病概念】

遗传病(genetic diseases)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具有先天性、终身性和家族性的特征。单基因遗传病,也称为孟德尔遗传病,根据OMIM网站统计(2014年),已有4000多种孟德尔遗传病的分子基础及临床表现被识别,加上分子基础不清楚或者临床表现未被识别的疑似孟德尔遗传病,估计与人类相关的单基因遗传病有7000~8000种。

遗传代谢病又称先天性代谢异常(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或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IMD),是指有异常生化代谢标志物的一大类疾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连锁伴性遗传,或者线粒体遗传。IEM因基因突变使合成的酶、受体、载体等蛋白功能缺陷,导致体内生化物质在合成、代谢、转运和储存等方面出现各种异常,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内分泌激素、核酸、金属元素等代谢紊乱,也包括有些代谢物在溶酶体、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内积聚、贮积异常,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大类疾病。这类疾病因有可测定的生化代谢物异常或者酶活性改变,故称为遗传代谢病。

遗传代谢病种类繁多,常见有500~600种,总数可能达数千余种。虽然单一病种的患病率较低,属于罕见病,发病率在几万分之一至几千万分之一,但如将所有IEM的种类相加,其总体发病率则较高,有报道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患病率在0.5%以上。

遗传代谢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等,体内任何器官和系统均可受累,且临床缺乏特异性。例如,同一疾病常因发病年龄、临床严重程度不同而分为婴儿型、青少年型、成年型;或者根据受累器官分为神经、心脏、肝脏等不同类型;有时不同病因因有相同或者相似的临床表现而归为一种疾病,例如黏多糖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目前发现有十余种亚型,各亚型都是由不同的致病基因所控制,导致相应的酶活性降低,诊断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由于遗传代谢病的确诊和分型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包括特异性的代谢物测定、酶活性测定和基因突变检测,临床上多属疑难杂症,诊断相对困难。

遗传代谢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常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诊断是进行及时处理、挽救生命、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及神经系统伤残的关键,也是进一步进行遗传咨询或产前诊断的基础。在新生儿期进行疾病筛查,对遗传代谢病高危家庭开展产前诊断,推动了遗传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已经在疾病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这类疾病中一小部分可治、可防,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发展,将不断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随着成人遗传代谢病的群体的逐步扩大,患者的疾病管理、遗传咨询、生育、医疗保险等问题会形成新的挑战。

【遗传代谢病分类】

遗传代谢病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根据受累的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分类,小分子代谢异常一般发病早、起病急,病程可间歇反复,有些疾病也可呈现缓慢进展。在外周血可测定到异常的标志性的代谢物,例如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糖、电解质、维生素等。常见的遗传代谢病小分子代谢物异常的分类及疾病见表1-1。

表1-1 遗传代谢病的代谢物分类及疾病

另一种分类是根据代谢异常影响的细胞器部位进行分类,根据疾病所累及的细胞器进行命名,例如溶酶体贮积病、线粒体病、过氧化酶体病等,临床多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例如骨骼畸形、器官肿大、生长落后、全身肌肉萎缩等。目前已知,在溶酶体内,包含有60多种酸性水解酶,可降解各种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脂质、黏多糖及糖原等。当溶酶体酶缺陷时,就会导致特定生物大分子不能正常降解而在溶酶体中贮积,从而使得溶酶体发生肿胀,细胞功能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溶酶体已知的疾病包括黏多糖贮积症、戈谢病、法布里病、庞培病等50~60种疾病。线粒体病最初在电镜下发现线粒体明显肿大或数目增多被命名,后发现线粒体DNA(mtDNA)突变可以导致人类疾病,线粒体病导致细胞氧化磷酸化功能缺陷,使ATP合成障碍而引起脑病、肌病、糖尿病、耳聋等一系列疾病表现。目前为止已发现几百种mtDNA致病性突变。除了mtDNA突变外,近年来还相继发现一些核基因突变引起的线粒体病。常见影响细胞器的遗传代谢病见表1-2。

表1-2 影响细胞器的遗传代谢病分类及主要疾病

(顾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