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是伴随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性的服务活动,是指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性服务活动。比较专业的为老人服务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当时英国颁布的《养老金法》和“贝佛里奇报告书”、美国1935年著名的《社会安全法案》等,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老年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政府和社会应该承担的为老年人服务的责任。不过,老年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至今日,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补救性和预防性的功能上,而且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在诸如挖掘老人的潜能、协助老人体现晚年人生价值、倡导老人互助等发展性的功能上。

二、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简称“社工”。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工的界定是:毕业于社会工作学院,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为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和社会提供社会服务的人员。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老年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一定条件下可影响社会存在。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有关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反省自己,及时消除社会上存在的认为做老年社会工作没有太大价值这种思想对自己的影响,旗帜鲜明的反对老年虐待和老年歧视等不良的社会行为,尽心竭力地为老年人谋福祉。

2.反移情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移情和反移情是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治疗的两个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对象(患者)会对他们的精神分析师产生不适当的强烈情绪,即患者可能会把自己的心理冲突“转移”到分析师身上,这就是移情。而当精神分析师对其分析对象(患者)产生不适当的强烈情绪时,就发生了反移情。做老年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可能会出现反移情,不仅会表现为对老人特别不好,缺乏耐心和关怀,还会表现为对老人过度保护,想要“拯救”老人。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反移情的问题,时常反思自己对老人的反应,及时纠正自己不良的工作情绪和态度,尽可能使自己成为敬老、爱老、护老的模范,与患者及其家属交心、交情、交朋友。

3.老年社会工作者必须善于自我意识与自我督导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构成的。自我督导就是在工作过程之中,凭借自己强大的自控能力,抓紧现在应该做的事,而不是随意往后拖延。自我督导是一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主动工作态度和积极的自我管理精神。要想做好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和审视自己,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长项和短板,一定要体会到自己对老年人、久病者和死亡者的感受,在梳理好自己问题的同时,用自己的一片爱心去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督导,为老年人创造一片生活的蓝天,让老年人幸福安度晚年。

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既具有知识面宽、社会阅历广、人生经验丰富的优势,也具有躯体疾病多发、精神心理问题复杂、机体功能不断退化、社会参与逐渐减少、社会支持渐趋贫乏、适应环境能力逐步下降等劣势,因此,要想解决好老年人的问题绝非易事,需要由多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协作,才能解决老年人复杂问题。

四、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救助服务、照护安排、适老化环境改造、家庭辅导、精神慰藉、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社区参与、老年教育、咨询服务、权益保障、政策引导和临终关怀等。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应致力于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终有所护(临终患者的安宁疗护)。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应遵循自我实现、独立、参与、照顾、尊严的原则,促进老年人角色转换和社会适应,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其晚年的生命质量和延长其健康期望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