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群体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内容框架

全书除绪言和结语两部分之外共分十章,基本观点如下:

第一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群体规模量化分析。主要是通过各时期贡举数量、省试录取名额、录取比例等相关数据,推算出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省试落第举子的大致数量规模,并结合相关文字记载,对整个落第士人群体规模进行估算,分析其发展趋势。群体规模的量化分析是评价该群体力量的重要指标和研究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再试取解、拔解、免解及特奏名等问题。主要对落第贡举人再试取解、落第贡举人拔解、免解和特奏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省试落第举子再试是需要重新取解的,取解的地点和方式有变化。唐末和五代出现“不试”或“不亲试”的拔解,这是不符合政府规定的行为,也不普遍,可以视为从再试必须取解到免解的过渡形式。五代、两宋时期朝廷实行免解,朝廷有常规免解和临时免解,将免解作为笼络士人的手段,运用于各种场域。免解是特奏名制度实施的重要因素,很多举子几次省试落第后,因为免解而达到特奏名所要求的条件,实现及第。两宋实行特奏名制度,对于久试不第的举子而言是一条具有吸引力的出路,朝廷也实现了科举縻士的初衷,但其加剧了朝廷冗官,并对士风、学风有害。

第三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入仕途径。主要总结举子落第后的政治出路,包括门荫、入幕、献书、建言献策、因教而仕、军功、广南摄官,分析每一个入仕渠道的时代特征和落第举子能够实现入仕的条件。唐代落第士人可选择的入仕渠道多,尤其是他途入仕者的仕途前景并不比科举入仕者差,使他途入仕更具有吸引力。所以,多数落第者并不太执着于科举入仕,很快就会转移注意力,寻找他途入仕。宋代科举成为主要选官渠道,其他选官渠道收录人数减少,且仕途前景暗淡,使一些落第者更想通过“正途”实现入仕,他们从主观上就不愿意选择他途入仕。所以,总体上看,唐代落第士人他途入仕的路径和人数多于宋代,落第士人入仕途径日益狭窄。

第四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反抗与叛逆。总结落第士人各种形式的反抗、叛离和谋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政府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实际效果。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反抗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已引起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尝试着出台制度性或临时性政策,减少制度造成的不公,增加科举受益面,试图通过利益调控来弱化和消解冲突和对立,稳定落第者情绪,缓解来自落第士人群体的压力,以保证政权和社会的稳定。但科举选官目的与士人需求是制度本身无法解决的矛盾,科举的羁縻政策也无法彻底解决落第者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所以,落第举子的造反与科举制度相始终,一直存在于历史各个时期。

第五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隐逸。总结落第士人隐逸概况、分析隐逸动机和心态。唐代一些隐逸的落第举子将科第不中的情绪带入山林,使隐逸染上浮躁、哀怨的色彩。他们醉卧山林不是享受隐逸生活的快乐,而是待时而动,等待朝廷的征召,将隐逸视为一条入仕之途,出与入在此融合。宋代落第士人的隐逸相对纯粹一些,受时代、学术以及科举本身的影响,主动地选择隐逸,安心于山林生活,出仕者少,更多地追求内心的修为。

第六章、第七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经济生活。考察唐宋政府对落第士人的经济政策,梳理落第士人的谋生方式和具体收入情况,总体评价落第士人生活状况。唐政府在政策上给予落第士人的照顾很少,宋政府对落第贡举人有一定的优免。落第士人谋生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知识无关的职业,如农耕、经商;一类是与知识有关的职业,如教学、从医、诉讼等。除此两类之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经济收入,如游丐、干谒、寄生等。以农为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从商主要是宋代,最适合的职业是教授生徒。其他职业都具有一定的临时性,且规模很小。总体而言,唐代的落第士人因其构成成分主要是官宦大族子弟,多数经济状况较好,贫穷者数量较少。宋代落第士人主体是平民百姓,自身家族经济状况一般,贫困规模和程度较唐朝加深。落第士人群体因自身缺少谋生之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也缺少与社会交换的渠道,所以,整体经济状况渐趋贫困。

第八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文化贡献。总结落第士人在文化继承、发展、传播等方面的贡献,并以个案形式加以说明。士人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和保护者。他们以教育、交游、说唱等渠道传播文化,以繁多的作品丰富文化。

第九章,宋代落第士人在基层社会中的作用。分析宋代落第士人能够在基层社会立足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领域及其作用。宋代基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为落第士人群体在基层社会立足和发展提供空间。他们利用自身文化、社会和经济资源,在地方教育、移风易俗、宣扬礼教、救济穷乏、安抚流民、保卫乡土、修路筑桥等基层社会事务中发挥作用。他们通过日积月累,不断夯实自己在地方社会中的基础,填充唐以前曾经由士族控制的地方社会,分割侵占地方政府的部分权限,逐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非政府社会中坚力量。

第十章,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的客居、婚姻与情感。主要谈及落第对士子生活和情感的影响。随着科举在社会中认可度的增加,落第对于举子的影响日益加深,他们或长期奔走在赶考的路上,或客居在异乡,备尝艰辛,甚至客死异乡,经历着其他人没有的磨砺。落第悲情已浸染家庭生活、婚姻生活、亲属关系、情感世界等方方面面,给他们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成为他们人生中难以忘怀和隐隐作痛的重重一笔。

结语部分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整体概括,对唐宋落第士人群体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给予全面总结。将落第群体研究置于唐宋社会变革大的历史背景下,分析社会变革对落第群体政治出路、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造成的影响,总结出唐代落第群体与宋代落第群体的共性和差异性。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被政治边缘化的社会群体,正史中记载较少,大量资料来源于杂史、传记、墓志碑刻、方志、笔记小说、个人文集、诗文总集等,原始资料少而零散,文学性强,可信度有问题。很多资料出于落第者之手,有夸大成分,所以,审慎使用资料,使结论更符合历史实际,是本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 梁启超:《新史学》,《饮冰室合集·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