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症状与体征
一、潜 伏 期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5天,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以检出相关病毒。少部分患儿有前驱症状,时间为1~2天,表现为哭闹不安、流涎、流涕、拒食等。
二、一般表现
(一)儿童手足口病的一般表现
大部分患者感染肠道病毒后一般不发病,形成隐性感染或无症状感染。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感染后发病率高,出现各种表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主要见于4岁以下儿童,其中3岁及以下幼儿发病率最高,年长儿和成人也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1.发热
多数没有前驱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少数患者可无发热或低热,持续时间可达3天以上。2011年南京的一组临床资料表明,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热≥39℃且持续时间3天以上者明显多于Cox A16感染引起手足口病者。
2.皮疹
与发热同时或发热后1~2天出现典型的手足口病体征,查体可见患者手掌、脚掌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斑丘疹和疱疹,几个至几十个,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较硬,内有较少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臀部及肛周也可见此种皮疹,但很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该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EV71引起的皮疹具有较小、厚、硬的特征。90%以上的患儿均有口腔黏膜病变,口腔黏膜疱疹散在分布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患儿常有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表现。发热、皮疹和口腔溃疡一般1周内自愈,皮疹消退后不遗留痕迹。图5-1~图5-4为2例典型手足口病患者的手足口臀部皮疹。

图5-1 口腔疱疹

图5-2 脚板疱疹

图5-3 臀部疱疹

图5-4 双手疱疹
对于部分患者,皮疹数量可较少或不典型,甚至不出现手足皮疹,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1998年我国台湾EV71和Cox A16大流行中,约有10%的患者患疱疹性咽峡炎,其中经实验室证实为EV71感染的患者(119例),约有24%的患者缺乏手足口病表现。2000年新加坡的一组资料显示,有4. 7%的患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而无手足皮疹。2008年吉林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重症患者皮疹可位于手足指(趾)尖端及足跟外侧,多呈暗红色新月形斑疹或疱疹,皮疹深在,小而隐匿。2009年吉林大学收治的849例手足口病患儿中208例皮疹不典型,表现为皮疹数量少。2011年南京资料表明,有20%的患者无皮疹表现。
3.其他表现
除发热、皮疹外,部分患儿还可出现热性惊厥、咳嗽、咳痰、流涕、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研究表明,Cox A16感染引起手足口病者出现咳嗽、流涕、口腔疱疹、膝部皮疹、热性惊厥患者明显较EV71感染引起手足口病者多。
(二)成人手足口病一般表现
由于手足口病患者与隐性感染者比例约为1∶100,故年长儿与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王来、王作梅等推测成人发病重要因素可能为压力大,精神紧张,疲劳,营养不良而致自身免疫力低下,同时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另有研究也表明,EV71的家庭接触传播率为52%,而儿童传播父母的传播率为41%。
成人发病症状多轻微,主要表现为乏力、咽痛、咽干、精神倦怠、烦躁不安、食欲缺乏、皮疹和口腔疱疹,可伴有咳嗽、咳痰。皮疹常呈离心性分布,如手足指趾的侧缘与背面,局部皮肤疱疹会有针刺样疼痛。
三、重症表现
重型手足口病患者除了手足口病典型表现外,还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共济失调、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呼吸困难、严重喘息、肺部湿啰音短时间内明显增多、甚至肺实变等呼吸系统受累表现;以及面色苍白、发绀、心率增快、外周循环不良等心血管系统受累的表现。1998年我国台湾EV71大流行中,把重症病例定义为:除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以外,表现为以下任一并发症者:脑炎(包括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松弛性瘫痪、肺水肿或肺出血,或心肌炎。
1998年和1998~2005年我国台湾EV71流行中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炎(包括脑干脑炎)和无菌性脑膜炎,其中有近一半患者同时出现肺水肿或肺出血,单纯的急性松弛性瘫痪或心肌炎较少见,具体情况如表5-1、表5-2。
表5-1 1998年我国台湾EV71流行中重症患者的并发症情况(N =96)

表5-2 1998~2005年我国台湾EV71感染重症患者的并发症情况(N =900)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07~2010年的60例重症EV71感染资料提示,EV71感染引起的重型手足口病不典型皮疹可能性较大,但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精神食欲差、发热持续时间超过3天。其他主要表现有:口腔溃疡(60. 0%)、手掌心出疹(90. 0%)、足底出疹(100%)、臀部出疹(70. 0%)、流涎(50. 0%)、咳嗽(10. 0%)、呕吐(60. 0%)、腹泻(0)、嗜睡(20. 0%)、肌震颤(90. 0%)、易惊(90. 0%)。并发症:脑干脑炎(70. 0%)、脑膜脑炎(20. 0%)、脑干脑炎合并脑膜脑炎(10. 0%)。
2008年5~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共收治深圳地区80例重症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患者(94%)年龄在5岁以内;79例(99%)有发热,热程中位数为4天,热峰中位数为39℃,热型多为稽留热;78例(97. 5%)有手足臀膝出现不同程度皮疹,其中手部皮疹78例(97. 5%),足部皮疹76例(95%),口腔疱疹54例(67. 5%),臀部皮疹45例(56%),膝部皮疹36例(45%);在各系统并发症中,87. 5%(70例)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其中脑膜炎5例(6. 25%),脑膜脑炎66例(82. 5%),脑干脑炎9例(8. 9%),脊髓炎4例(5%),神经源性肺水肿6例(7. 5%)。2例死亡患者均伴有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遗留四肢活动障碍,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未遗留明显后遗症。经分析发现重症病例中以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主,皮疹多少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精神差或烦躁不安、四肢惊跳是重症病例的早期临床特征,高血糖是有价值的病情判断指标,神经源性肺水肿是主要死亡原因。
俞秀丽等2010年通过对杭州11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研究发现,发病年龄3岁以下者占81. 9%,男女比例为1. 9∶1。所有患儿均有皮疹和发热,多数表现为高热及发热时程超过3天。神经系统表现:肢体抖动伴肌阵挛91例(78. 45%),肢体抖动伴肌阵挛、呕吐15例(12. 93%),抽搐3例(2. 59%)(其中1例为昏迷伴抽搐),肢体无力(左下肢迟缓性麻痹)1例(0. 86%);并发症:病毒性脑炎109例(93. 97%),脑干脑炎6例(5. 17%),肺水肿3例(2. 59%),急性迟缓性麻痹1例。
同年,范丽娟等对北京11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发现,男女比例为1. 59∶1,3岁以下者占76. 5%;所有患儿均有皮疹,平均出疹天数为(5. 81±3. 16)天;97. 5%的患儿有发热,39. 1~40. 0℃者占45. 7%,38. 1~39. 0℃者占44. 0%,平均热程为(5. 59±2. 86)天;各种临床症状发生率如表5- 3所示,实验室检查异常率如表5- 4所示。EV71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重症发生率是有差异的,前者发生重症者相对较多。陕西省安康市2008~2011年388例手足口病患者中,重症者25例,其中EV71感染者18例,Cox A16感染者6例,二者均为阴性者1例,并且柯萨奇病毒与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例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表5-3 北京11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

表5-4 北京11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检查

续表

南昌的一组临床数据显示:柯萨奇病毒引起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最高体温值较高、心率较快,流涎、腹泻、口腔溃疡、手掌心出疹所占比例较高,嗜睡发生率较低,两者感染均能引起脑干脑炎或脑膜脑炎,但EV71能引起脑干脑炎和脑膜脑炎双重表现。EV71引起的重型手足口病出现不典型皮疹的可能性较大,部分患儿可仅仅表现为足底部皮疹,而手掌心、臀部不出现皮疹,EV71引起的嗜睡症状多于柯萨奇病毒,提示EV71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症状更重。
湖北省襄阳市2010年5月~2012年4月1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年龄大部分为1~3岁,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皮疹症状。先出现皮疹后出现发热症状患者为40例(27. 4%),先出现发热后出现皮疹患者为80例(54. 8%),发热、皮疹症状同时出现的患者为26例(17. 8%)。出现精神欠佳、肢体抖动及嗜睡症状患者为140例(95. 9%)。呕吐患儿为80例(54. 8%),出现抽搐患儿为35例(24. 0%),出现肢体末梢循环差患儿为30例(20. 5%),出现吞咽困难及抽搐后昏迷患儿为1例(0. 7%),出现抽搐后昏迷患儿为4例(2. 7%),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3例(2. 1%)。辅助检查发现WBC计数增高者26例(17. 8%),心肌损伤者30例(20. 5%),血糖升高者20例(13. 7%),脑脊液检查示脑脊液压力增高患儿为60例(41. 1%),脑脊液细胞数升高[(100~400)×10 6/ L]患儿为125例(85. 6%),病原学检查EV71呈阳性患儿为80例(54. 8%),Cox A16呈阳性患儿为35例(24. 0%),EV71 及Cox A16均呈阳性患儿为25例(17. 1%),其他类型EV呈阳性患儿为6例(4. 1%)。经过积极治疗,痊愈患儿为135例(92. 5%),好转患儿为5例(3. 4%),死亡患儿为6例(4. 1%),其中死亡原因系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为3例,且均于呼吸衰竭前有自主排尿史。出院后,发生后遗症患儿为3例(2. 1%),包括2例肢体瘫痪患儿和1例继发性癫痫患儿。
2011年5月~2012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了164例EV71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重症病例,从收集的临床资料看,164例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发热多出现于皮疹前3. 0天,发热持续时间为5. 0~7. 0天;出现易惊和(或)抖动131例(79. 9%),头痛和(或)呕吐111例(67. 7%),精神委靡和(或)嗜睡67例(40. 9%),肌无力13例(7. 9%),抽搐10例(6. 1%),躁动9例(5. 6%),凝视3例(1. 8%),昏迷4例(2. 4%),因呼吸困难需要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10例(6. 1%)。其中昏迷和呼吸困难只见于危重症患者,重症患儿临床症状的前5位分别是:易惊和(或)肢体抖动、头痛和(或)呕吐、精神委靡和(或)嗜睡、肌无力、抽搐。与重型组比较,危重型组肌无力、抽搐、躁动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分别占46. 2%、23. 1%、36. 4%)。在辅助检查方面,危重症患者与重症患者相比WBC、CK、CKMB、LDH、HBDH、血糖、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升高。重型组及危重型组患儿分别平均在病程5. 0天和4. 0天入院,平均住院6. 0天和13. 0天, P分别为0. 012和0. 001。164例患儿中治愈155例(94. 5%),好转3例(1. 8%),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1例(0. 6%),死亡5例(3. 1%)。其中,自动出院及死亡病例仅见于危重型组。
四、其他肠道病毒(除外EV71、Cox A16)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临床特点
近20年,手足口病在亚太地区反复暴发的原因是EV71和Cox A16不同基因型或亚型病毒的交替或共循环。近年来,由非EV71和非Cox A16的其他型别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国内外报道越来越多,在我国广东、山东、浙江、河南等地的手足口病暴发中分别分离出CoxA2、CoxA4、CoxA5、CoxA6、CoxA9、CoxA10等病毒株。
其中CoxA6所致的手足口病暴发引起国内外较多关注。2008~2011年Cox A6在广东地区的病原构成比中,呈上升趋势。自2008年起,Cox A6分别在法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地区引起手足口病暴发。一般来说Cox A6常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但在Cox A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除了典型手足口病症状外,还具有其他的一些明显区别于由EV71 和Cox A16所致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如芬兰暴发的手足口病大流行症状伴脱甲,法国暴发的全国性手足口病疫情则多伴疱疹性咽峡炎。日本在2009年暴发的CoxA6手足口病疫情伴脱甲病,而2011年的暴发则伴疱疹性咽炎。可见由CoxA6所致的手足口病具有多变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区或者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表现都不尽相同。
2000~2007年在芬兰仅检测到4例Cox A6感染者。但是,2008年由Cox A6引起的芬兰全国性手足口病暴发,从8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2009年初。此次手足口病暴发除了典型手足口病表现外,最显著的特征是指(趾)甲脱落。指(趾)甲脱落产生时间为患者发生手足口病的2个月之后,并且在脱落的指甲碎片中检出Cox A6病毒,故推测病毒复制可造成甲床破坏,从而引起指(趾)甲暂时毁坏。

图5-5 2010年我国台湾手足口病患者发生大面积皮肤病变

图5-6 2010年我国台湾手足口病患者发生足掌脱皮

图5-7 2010年我国台湾手足口病患者发生脱甲

图5-8 2008年西班牙手足口病患者发生趾甲病变

图5-9 2008年西班牙手足口病患者发生指甲病变
在我国台湾地区,CoxA6在分离出的肠道病毒中所占比例由2007年的15. 45%上升至2009年的22. 27%。CoxA6感染发病季节为3~9月,发病年龄98. 6%在6岁以下,男女比例为1. 27∶1。通过对141例Cox A6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出现口腔溃疡者90. 8%,食欲缺乏者89. 4%。平均热程(2. 78±1)天,其中发热超过39℃及热程超过3天者占39. 7%。30例(21. 3%)患者发生肌阵挛,7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5例热性癫痫,2例意识改变)。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3例,其中1例合并脑膜炎,2例合并脑炎。该141例患者最常见的诊断是疱疹性咽峡炎(76. 6%),其次是手足口病(12. 8%)。实验室检查方面,白细胞平均计数为(15. 144±0. 426)×10 9/ L,其中63例患者(45%)超过15×10 9/ L,只有1例患者小于5×10 9/ L。血清C-反应蛋白(CRP)平均水平(44. 1±3. 3)mg/ L,其中62例(44%)CRP水平大于40mg/ L,12例(8. 5%)CRP水平大于100mg/ L。
2010年我国台湾地区暴发了由Cox A6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其中130例患者除了有典型的手、足、口腔部位皮肤表现外,还有口周(28. 22%)、躯干/颈项(39. 30%)或者广泛的皮肤病变(5%)表现。上述130例患者中有66例(51%)在传染期过后出现手掌、足掌脱皮,48例(37%)的患者出现脱甲。其中脱甲患者有33例(69%)出现指(趾)甲异常前或者期间伴随手、足掌脱皮,这两种症状有明显相关性。脱甲累及的指(趾)头数目平均为6个,最常累及的是右拇指(71%)。在145例非Cox A6肠道病毒感染的患者中,只有5%的患者在手足口病发生之后出现脱甲。由此也可以说明,Cox A6感染与脱甲有显著相关性( P<0. 001)。总之,Cox A6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引起广泛皮肤病变以及深层组织损伤,其可能原因为大面积皮肤细胞直接感染Cox A6,后者复制引起皮肤病变和甲床损伤,进而发生脱皮、脱甲,见图5-5~图5-7。
2011年6月,日本暴发手足口病,709例患者检测出Cox A6病毒,156例患有疱疹性咽峡炎。Cox A6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有:发热,口腔黏膜散在性疱疹,手、胳膊、足、腿、臀、甲床皮疹,一些患者在手足口病发生过后1~2月出现脱甲。
Cox A10感染所致手足口病也可伴随脱甲症状。2008年2月~6月西班牙瓦伦西亚市暴发脱甲症状,Javier Lo′pez Davia等对其中221例脱甲患者进行研究发现,96%为6岁以下儿童。并对部分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现,最常见的病毒为Cox A10,其他病毒还有Cox A5、Cox 6、Cox A16、Cox B1、Cox B3、Ehco3、Ehco4、Ehco9以及EV71。在这221例发生脱甲的患者中,134例患有手足口病(60. 63%)。临床观察发现脱甲常出现在手足口病确诊后的3~8周,脱甲时甲床依然完整,故研究者认为手足口病患者发生指(趾)甲病变是指(趾)甲暂时的自然再生长,而且也并未观察到脱甲与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呈相关性。总之,该研究认为2008年西班牙瓦伦西亚市暴发的脱甲症状主要与Cox A10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有关,见图5-8、图5-9。
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应当拓宽思维,不仅要注意常见病毒(如EV71、Co xA16)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流行,还要警惕非常见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暴发,加强病原学检测,尽量避免漏诊、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