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宋杨甲《六经图》序云:“古之学者,左图右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故其义可陈,其数可纪,举而厝之,如合符契。”[3]盖图、书并重,相资为用,自古而然。凡书所不能言者,非图无以彰其形;图所不能画者,亦非书无以尽其意;尤以烦碎之仪文,如再得图以实之,使读者按图以求其说,似更简易省力。是书之与图,譬诸经纬,不可偏废也。聂崇义《三礼图集注》序云:“九经,礼居其三,其文繁,其器博,其制度古今殊,学者求其辞不得,必为图以象之,而其义始显,即书以求之,不若索象于图之易也。”[4]三礼图之产生,所以辅助读礼者亦可知矣。而三礼图为注释“三礼”之方法,与文字之注疏相辅相成者,亦不待辩而明也。
三礼图撰作甚早,可谓与注疏同时并行。自郑氏为《三礼图》,其后阮谌、夏侯伏朗、张镒、梁正等继作。宋初,聂崇义博采先儒三礼旧图,参考六本,而为《三礼图集注》,虽疏舛难免,然言礼图者,必以是为宗矣。陆佃撰《礼象》,取秘府所藏古遗器改订旧图,与聂图大异。陈祥道撰《礼书》,多驳郑学,而依据王氏新说为多,然解释古物,更绘其象,而后三礼之书,与图合行,实唐宋以来言礼者之总略也。朱子有志于考订礼经,撰《仪礼经传通解》,多存其大体,制度品物非所详也。其丧祭二礼,则成于门人黄榦、杨复,为《续通解》。其中,《五服图》、《丧服图式》,为今所见最早图表。考礼书图表之作,盖发自郑氏,《隋志》有郑玄《丧服谱》一卷,蔡谟《丧服谱》一卷,书以谱名,宜有图格,今不可见。后之《内外服制通释》(宋车垓撰)、《五服图解》(元龚端礼撰)、《仪礼丧服文足征记》(清程瑶田撰)、《丧服会通说》(清吴家宾撰)、《礼表》(清郑士范撰)、《读礼通考》(清徐乾学撰)、《钦定仪礼义疏》(清乾隆十三年敕撰)、《三礼通释》(清林昌彝撰)、《仪礼图》(清张惠言撰)、《礼书通故》(清黄以周撰)等书之图表,皆师放而为之。宋杨复又撰《仪礼图》,“录十七篇经文,节取旧说,疏通其意,各详其仪节陈设之方位,系之以图,凡二百有五,又分宫庙门、冕弁门、牲鼎礼器门,为图二十有五,名‘仪礼旁通图’,附于后”,功亦勤矣。明吴继仕《七经图》中之《仪礼图》,亦即杨复之书,非吴氏所自撰也。张惠言、黄以周所绘图,更加详密,杨氏创始之功,不可没也。
夫六经自汉唐以来,故有谱图,今皆佚不存,其汇为图者,则宋绍兴中布衣杨甲所撰也。所传《周礼文物大全图》、《礼记制度示掌图》,为今所存专释《周礼》、《礼记》最早之图象。后来吴继仕《七经图》、胡宾《六经图全集》、卢云英《重编五经图》、杨魁植《九经图》、郑之侨《六经图》,诸书增损改定,容受不同,然大抵以杨书为蓝本也。厥后,林希逸撰《鬳斋考工记解》,以图象解说《考工记》诸工之事。后之专考《考工记》而成一编者,若明林兆珂《考工记述注》、程明哲《考工记纂注》;清戴震《考工记图》、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阮元《车制图考》、王宗涑《考工记考辨》、吕调阳《考工记考附图》、郑知同《轮舆图》,固师林氏之意也。
元韩信同取先儒图说,考订异同,撰《三礼图说》。是编卷帙虽简,然多补聂氏旧《图》所未备。《明史》著录者有刘绩《三礼图》、王应电《周礼图说》。刘绩所图一本陈祥道《礼书》,陈书、林希逸《考工记解》多取诸《博古图》,与旧《图》大异。不唯补崇义之缺,且以拾希逸之遗。王应电《图说》与杨甲《六经图》多不相类,颇有所订正,然亦瑕瑜互见,不尽可从。
有清一代,礼家辈出,谱图之作,尤为繁富。非但宫室、仪节、服饰、器用各有专编,而附诸礼学著述者,尤能兼图名物器用与行礼之节次也。如任启运《朝庙宫室考》、焦循《群经宫室图》、张惠言《仪礼宫室图》等考宫室之制;张惠言《仪礼图》之行礼之节次图,俞樾《士昏礼对席图》之同牢对席摆设图;黄宗羲《深衣考》、江永《深衣考误》、黄世发《群经冠服图考》等言服饰之度;戴震《考工记图》、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王宗涑《考工记考辨》等解《考工记》;徐乾学《读礼通考》、朱轼《仪礼节略》、《钦定仪礼义疏》等兼名物与仪节图等;至通论“三礼”之书,如林昌彝《三礼通释》、黄以周《礼书通故》,皆博综经记,包含至富。
有关三礼图之著述,自汉郑玄、阮谌以降,其重要者略如上述。据清朱彝尊《经义考》所录,列名谱图者,凡九十八种,而清儒之作,远非朱氏之所见,尚有不少漏遗之作。近数十年来,有关“三礼”之研究论著不少,其附有“三礼图”者尚多,益以田野考古之风盛行,殷周秦汉之文物相继出土,举凡铜器、玉器、陶器、车马、乐器、兵器、服饰等,所获良多。昔时秘于浅壤未之见者,而今多可取与典籍所载相稽验。近世学者,虽亦多能以出土实物,与载籍相互印证,据实以图象,然零篇散论,分著诸书,而无荟萃贯串之总集。其成书者,亦多就礼经分篇,或某类名物作部分研究,故多不足以窥三礼图之全豹。且清以前三礼图之著述,或存或佚,或为专书,或附诸礼学书中。故整理历代三礼图之作,实治礼者之所需。笔者不揣寡陋,考索三礼图之源流,勾勒三礼图之整体,进而考辨历来三礼图象之是非,而彰其得失,俾治礼者之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