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艺术的逃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编者导言

丰家老小连同亲戚十多人,从江西到湖南、湖北,由于道路拥堵且雇车不易,大多走的是水路。这一路耗费时日,且前途不明、与世隔绝,消息很不灵通,但顺渌水、湘江一路去长沙,风景却是绝美的。途中丰子恺还填了一首《高阳台》词:

千里故乡,六年华屋,匆匆一别俱休。黄发垂髫,飘零常在中流。渌江风物春来好,有垂杨时拂行舟。惹离愁,碧水青山,错认杭州。

而今虽报空前捷,只江南佳丽,已变荒丘。春到西湖,应闻鬼哭啾啾。河山自有重光日,奈离魂欲返无由。恨悠悠,誓扫匈奴,雪此冤仇。

到了汉口,丰子恺顿觉耳目一新,他写道:“一到汉口,仿佛睡醒了。因为此间友朋咸集,民气旺盛,我从来不曾如此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华国民!我不惯拿枪,也想拿五寸不烂之笔来参加抗战。可是,汉口的朋友实在太多了,汉口的民气实在太美丽了,使我在房间里坐不定。我觉得与其坐在案前勉强写作,不如出门去听朋友的谈论,看民众的示威庆捷,或到书店购新出的书报来读。因此我在汉口住了将近两个月,自己很少写作,却在报纸书籍中剪集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文字和坚劲有力的漫画。”

丰子恺在汉口遇到了很多好朋友,包括郑振铎、朱自清、朱光潜、宋云彬、茅盾、舒群、叶绍钧等。有一天,文艺界同人以及刚从苏联回国的戈宝权会聚一堂,戈宝权当时才二十五岁,抱着对丰子恺的景仰,第一次见面便对丰子恺一个鞠躬,他说:“丰老师,我从小就看您的书,知道您是一位作家、画家、音乐家,受到您的著作的很大启示,见到您很高兴。”丰子恺听了忙说:“你不要讲我是画家。在江西时,有一次,我请人家买面包,因语言不通,我便在纸上画了个圆形的东西给那人看,结果人家买来了一个芋头。画解决不了问题。”一番话说得大家捧腹大笑。

丰子恺在汉口积极宣传抗日。那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还创办了会报《抗战文艺》,编辑委员会共有三十三人,丰子恺是其中之一,《抗战文艺》的刊名也是丰子恺题写的。丰子恺还在《抗战文艺》上发表宣传抗战的绘画作品,如《君到前线去,寄语我儿郎,若非打胜仗,不得还家乡》《大哥同小弟,一马两人骑,马上抬头看,空军杀敌归》等。

1938年5月,丰子恺接到刚创立的桂林师范学校唐现之校长来信,邀请他前往任教。又接到桂林教育局来信,聘他去“广西全省中学艺术教师暑期训练班”教艺术课,丰子恺便携家人雇车前往桂林。

(杨子耘)

大哥同小弟,一马两人骑,马上抬头看,空军杀敌归。

《抗战文艺》

君到前线去,寄语我儿郎,若非打胜仗,不得还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