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
科技创新实际上涉及科技和经济“两张皮”如何融合的问题。企业希望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得到更丰厚的利润回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研发活动中,企业通过改革传统技术和创造新的技术,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高自身竞争力、巩固企业已有的核心技术优势、促进企业产品的创新,有助于企业开拓新市场,实现市场创新。因此,企业很有必要重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加强组织管理。
(1)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在正式启动和开展科研活动前,企业需要制订合理的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在这期间,企业应当进行广泛的摸底调查,从而全面规划和防范风险。企业进行摸底调查不仅要做好国内外同行竞品(包括现有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方面)调研,而且要掌握最新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抓住最新的前沿动态,还要认真收集相关科研成果运用和技术市场化的进展信息,进一步评估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的可行性和市场潜力,以及评估分析自身产品技术的优劣势。需要提醒企业注意的是,在制订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时,应兼顾企业现有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顾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留有转圜空间,允许针对突发事件做出灵活调整。
(2)建立技术研发部门。科技创新虽然开展的是技术活动,但是受市场的驱使。国内外实践证明,技术与生产结合越紧密,越有利于创新。因此,很多国内外大公司都会设立科研部门,采集实际生产需求和市场需求,开展相应的研发活动,使企业保持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比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设立贝尔实验室,海尔和华为建立技术研发机构,等等。在日本,大概有1.77万家企业会设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
(3)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科技创新是以人为核心,只有科研人员充满激情地从事科研活动,才能保持科研活动健康持续开展。但是科技创新活动链条长,环节多,充满着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且从投入到效益产出的周期长,一定程度上会不断削弱积极性。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整个激励机制要求建立完整体系,包括国家、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机构对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企业内部设立的员工创新激励机制等。
当前,科技创新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从企业外部激励来说,可以借助市场力量、政府支持政策、确立科技创新主体与科技创新成果之间的产权关系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从企业内部激励来说,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参与激励和机会激励等。激励机制运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企业应满足参与主体的需求,这就需要明确员工基本需求,挖掘员工核心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激励,这样才能让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人们创新的积极性,让其成为一股原始动力。第二,同时给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二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产生叠加效应。第三,在企业内部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热烈氛围和工作环境,让科技创新逐渐演变为科研人员的潜意识。第四,企业鼓励员工竞争的同时,也鼓励互利合作,实现共赢。
(4)提高科创资源使用效率。科技创新是市场、技术、资金、生产等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系统性工程,通过收集整理现有资源,包括已有的科创成果、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生产资源、市场资源,来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因此,要想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就需要重视技术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将研发活动和市场拓展相结合。新技术的发明及应用可以提升企业和行业的效率,助力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创新环境中不断明确并形成自身优势,在科研活动中不断优化调整现有组织架构、技术框架和产品系列,进而促进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重组。这样,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就能够紧密衔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